(1/2)
鄭家在江湖上也算是小有些名氣,在臨州開了武館,家中三子最小的兒子一直未成婚,小方靜兩歲,雖說論起家世來差方家一些,但他們倒是不嫌棄方靜相貌普通,年紀偏大了些,因是江湖同道,家中女子也要習武跑江湖,倒也不拘著方靜定要在閨閣之中,這一點卻是頂頂重要的。
方崇山問過女兒意思,方靜自家帶了人跑了一趟臨州,回來便點了頭。
方崇山便備了豐厚的嫁妝將女兒嫁了過去,方靜入了鄭家與鄭家三郎倒也是夫妻恩愛,琴瑟和諧。
只是方靜也是命苦之人,嫁過去兩年不曾生下一兒半女,丈夫便在一次與人爭斗之中身亡。
方靜是個性子剛烈的,得知噩耗當下便身著孝服騎了馬,追了仇人千里之遙,歷時一年將那仇人的首級帶回來祭奠亡夫,只是她這么做雖是大仇得報反倒惹了婆家不喜。
因那仇家與鄭家三郎本是口角之爭,江湖漢子意氣用事不過心口氣咽不下,便拔刀相向將鄭家三郎殺死,事出之后那一家便請了中間人居中調停,兩家講好以銀子賠償了事。
鄭家家底有些薄,在臨州開設武館雖說往來達官貴人居多,但開銷進貢之數也不少,左右家中有三個兒子,死了一個還有兩個,又有位高權重的中間人從中說和,也想著拿了大筆銀子,此事便罷休。
卻不料鄭三郎遺孀方氏不愿,親手為夫君報仇,將那仇家斬了首級,如此一來反倒是得罪了中間人,又令得鄭家沒有銀子進項反落下了個與仇家結怨更深之境,因而方氏在鄭家的日子便不好過起來。
她那婆婆原就恨她無所出沒有為兒子生下一兒半女,鄭三郎又愛重妻子不愿納妾以至身死無后,又有如今這樁事兒令得鄭家得罪了人,家中人對上方氏整日里便沒有了好臉色,妯娌對她也是十分不滿。
方靜那里是能受氣的主兒,當下便寫信給方崇山要回歸娘家,又顧念夫妻情份不能替鄭三郎盡孝,便自愿將嫁妝留下一半以奉養鄭家二老。
方崇山本就心疼女兒,見鄭三郎身死方靜又無所出,本就有接女兒大歸之意,如今接了她的信自是不舍得她受人欺負,便親自去了臨州與鄭家人寫下文書,了斷了兩家姻緣,接小女兒回蜀州。
自此方靜便回歸了娘家,住在方家堡一處偏僻的院落之中,領了幾個丫頭婆子過活。
方靜有了這樣的事兒,方魁幾兄弟自來愛護這個最小的妹子,都紛紛自責當年不應讓她跟著舞槍弄棍,倒弄得女兒家長成粗壯樣兒不好婚嫁,待到年紀大了匆匆選了一個,卻是個短命的,到如今害得自家妹子無兒無女要孤老終生!
方崇山倒是想再為女兒再擇一良婿,只是方靜經此一事卻已是心灰意冷,向父親言明,愿在方家終老一生,待年老時擇一后輩為她披麻帶孝送終,自家不菲的嫁妝便留于方家后人,卻是再不愿出嫁了!
一來因著方靜之事,二來方家刀法不適女子學習,三來如今禮教對女子打壓日盛,因而到了方素素這一輩,方家的女子一個個都與那官家的閨秀一般,不會舞槍弄棍只會繡花、呤詩、彈琴、作畫了!
因而柳茵茵雖知女兒天生的神力,是練武的好料子,卻是那里肯讓她走了方靜的老路。
只是自家這女兒這一陣子也不知是被什么鬼祟迷了心,日日里都道做了夢,夢到了自家成了一位女將軍,在馬上所向披靡,殺敵致勝,口口聲聲嚷嚷著要學武練刀,卻是把柳茵茵愁得不行,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定是前頭那一回去了小姑子院子惹出來的事兒!”
方素素這姑娘雖生的嬌小,卻是個身子健壯好動愛玩兒的,自能走能跑以來,這方家堡上上下下早已被她跑了個遍,前頭一陣子也不知怎么尋到了方靜那處去。
方靜自大歸之后,自覺是喪夫不詳之人,便在方家堡一處偏僻的院落住著,平日里沒有大事決不出門,只是家里幾個兄長怕她太過憋悶,便有時讓幾位做嫂嫂的過去陪她說說話兒。
方家三房六位弟兄弟娶的媳婦,有常來往的江湖世家女子,也有那本鄉里的官家出身,除了一個柳茵茵出生商賈,生的嬌小玲瓏性子也柔弱了些。
方靜性子直來直往,素來瞧不上那禮教一套。偏偏柳茵茵卻是個循規蹈矩,篤信禮教之人,因而這姑嫂之間便有些互瞧不上眼的樣兒,一個小姑嫌嫂子矯揉造作,嫂子也又不喜小姑粗魯不拘,全無女兒家的斯文端莊。
因而柳茵茵去方靜的院子次數最少,卻是沒想到只前頭帶過自家女兒去了一回,方素素這丫頭便記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