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第二一零四章 故伎重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天唐錦繡 >>天唐錦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一零四章 故伎重施

第二一零四章 故伎重施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3日  作者:公子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公子許 | 天唐錦繡 

科舉考試之本質就是在革世家門閥的命,將其所壟斷的教育資源徹底打碎分攤至整個天下,讓所有人都有一個進入仕途、躍升階級、改變命運之機會。

所以施行過程之中必然遭受世家門閥層層阻礙,想要真正推行天下難如登天,其過程之中要經受無數挫折,得罪無數人,甚至與世家門閥不死不休。

這種事一般人干不來,也就許敬宗、李義府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之輩才有做成之希望。

即便未能最終做成,似這等“千古奸臣”丟出去平息眾怒也算是廢物利用,不心疼。

有些時候,太在乎個人之聲望、太在乎大局之穩定是很難做事的,反倒是那些自私自利、任他洪水滔天我自毫無顧忌之人,才能做成一些千秋偉業。

最好的例子,便是隋煬帝,但凡注重一下名聲、國家,又豈有大運河之貫通?

許敬宗捋著胡須,面有難色:“自曹魏施行九品中正制作為選拔官員之綱領,至今四百余年矣,早已根深蒂固、近乎永例。莫說魏晉隋唐這樣的大一統王朝,即便東晉偏安一隅、南北朝殺伐盈野,也始終未曾動搖此等政策。撼山易,撼世家門閥難也!”

“九品中正制”之根基,便在于世家門閥。

只要世家門閥存在一日,徹底廢黜“九品中正制”、推行“科舉考試”便絕無可能。

當下雖然科舉已經進行了幾屆,但所選拔之人才最低也是寒門子弟,連一個真正的平民子弟都不得見。

數百年之永例,早已將教育徹底壟斷,又豈是普及幾本便宜的書籍、多建幾座縣學、鄉塾便可予以推翻、取締?

只能說科舉考試動搖了世家門閥之根本,但距離真正的取而代之,卻還是艱難險阻、路漫漫其修遠兮……

馬周一臉正色,肅然道:“若無排除萬難、堅韌不拔之意志,如何能夠成就大事?更遑論推行科舉考試這等注定要名垂千古之煌煌大業!許尚書且放心,在下定然全力以赴予以相助,吾等攜手共進、銳意進取,何愁大事不成!”

房俊瞥了義正辭嚴的馬周一眼,摸不準這位是真的想要全力襄助許敬宗,還是故意采取激將法,別看馬周平素看上去正直嚴明、公正無私,但能將官職做到這個位置的,又怎會是一根筋的夯貨?

門外腳步聲響,有書吏敲門:“內侍總管奉陛下口諭,召見太尉。”

許敬宗離門最近,趕緊起身開門,便見到王德站在門外。

王德先向許敬宗施禮,繼而分別向馬周、房俊施禮,最后道:“陛下口諭,召見太尉。”

房俊起身與馬周、許敬宗頷首致意,而后隨著王德走出門下省,前往武德殿。

天色陰沉,風吹雪落,不少內侍正頂著雪花清掃甬路、院落,太極宮內宮人來來往往,倒是少見的熱鬧。

兩人行進之間,王德略微落后一個身位,耳畔聽到房俊問詢:“不知陛下召見所為何事?”

王德低頭走路,輕聲道:“是為了晉王就藩一事。”

“陛下打算將晉王安置于何處?”

“晉王自己請求遠走天南,去往爪哇之南的大島。”

房俊一愣。

隨著大唐水師船隊的航海經驗越來越豐富,造船技術也越來越好,幾乎抵達了風帆航海技術之巔峰,所行之處自然也越來越遠,遠遠隱藏于天南之海的澳洲也已被發現。

李治居然想去澳洲?

“陛下心意如何?”

鑒于李治“前科累累”“劣跡斑斑”,將其放出長安、前往澳洲,極有可能導致“放虎歸山”,對于李承乾來說,未必不會防著一手。

王德這才抬頭,與房俊對視一眼,道:“陛下寬厚仁愛、千古未見。”

房俊便明白了,李承乾居然愿意放李治去往澳洲?

可既然如此,又為何召見自己?

御書房內溫暖如春,有內侍上前恭敬的為房俊掃落肩頭雪花,引著進入里間,便見到一襲赭黃色常服的李承乾正與蟒袍加身的李治跪坐在臨窗的地席前,相對飲茶。

“微臣覲見陛下,見過晉王殿下。”

“二郎不必多禮,過來喝茶。”

李承乾笑意吟吟,隨意招招手。

“多謝陛下!”

房俊上前打橫跪坐在一側,笑著道:“陛下有何吩咐還請直言,至于茶水就不喝了,剛在門下省都快喝飽了。”

話雖如此,李治還是執壺給他斟了一杯茶。

房俊忙致謝道:“多謝殿下!”

李治笑容溫暖:“姐夫不必這般多禮。”

李承乾則好奇道:“二郎去門下省作甚?”

“今日連場大雪,關中各地白雪皚皚、河道冰封,文人騷客趁雪游覽關中勝景,呼朋引伴、揮毫潑墨,多有文章傳世。然而對于百姓來說,此等大雪卻是一場災害,房屋瀕危者有可能墻倒屋塌,孤寡困苦者有可能凍斃而死……”

李承乾面色肅然:“情景如何?”

李治也收斂笑容。

房俊笑道:“陛下不必多慮,京兆府在馬周主持之下公正廉明、愛民如子,又正縫盛世昌隆、明君在位,早已聯合多處衙門前往各處救災,更備好應急物資一一下發,整個關中數百萬百姓生活安穩、康樂富足,處處皆歌頌君王賢明、眾正盈朝!”

“那就好!”

李承乾吐出一口氣,感慨道:“你當年那首詩寫得好啊,‘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華夏百姓最為勤勞、樸素,每每于廢墟之中再建家園、自力更生……可憑什么要讓勤勞的人這般辛苦?我不在乎什么‘賢君’‘明主’之類歌功頌德,惟愿帝國昌盛、百姓富足!”

“陛下仁德,蒼生之福也!”

“行了!你我之間何須這般虛偽客套?這等話語聽聽也就罷了,若是當真了真以為自己是個什么千古圣君,那才是愚不可及!”

李承乾搖搖頭唏噓一番,然后瞅了李治一眼,問房俊道:“二郎可知天南之島?”

房俊頷首:“略知一二,是水師于爪哇附近海域剿滅海寇之時穿越海峽一路向南,無意之中發現的一處大島,其島遼闊,人跡罕有。”

李承乾點點頭,目光直視房俊,道:“雉奴即將就藩,我本打算許其林邑之地封邦建國,永固南越、世代為帝國之藩籬……他卻執意將自己放逐于天南之極,為帝國開辟那處荒涼之地,你以為如何?”

房俊毫不遲疑,干脆利落:“還請陛下收回成命,此事萬萬不可!”

李治拈著茶杯的手微微一緊,眼睛瞇起,看向房俊。

李承乾則略感錯愕,問道:“二郎何出此言?”

房俊跪坐一側,挺直腰桿,正色道:“那處島嶼雖然地處天南,距離大唐萬里之遙,且人煙罕見、叢林與沙漠并存,但其地遼闊無垠,面積不遜于半個大唐,臨海之處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沙漠群山之中礦藏豐富,只需足夠之人口,百年間便可發展成為一方強國,獨霸天南……若旁人前往就藩也就罷了,可若晉王去往彼處封邦建國,朝堂上下必然反對者眾。”

他沒說朝堂上下因何會反對,但言中之意卻十分明了。

放任一個有著造反前科之人去往天南大島,勢必掙脫朝堂之掌控,假以時日強盛壯大之后豈非養虎為患?

說不定哪一天,晉王的后代便開著戰船打回大唐,爭奪帝國之正朔……

李治急忙放下茶杯:“據我所知,那處島嶼煙瘴遍地、野獸橫行,島上土著更是兇殘暴戾,僅只是沿海稍許地方可以居住,絕大部分都是沙漠戈壁。我此前犯下大錯,若非不愿玷污陛下之威名早已拔劍自刎、以死謝罪,如今只想遠遠的前往貧瘠之處以辛勞困苦贖罪,絕對沒有任何不臣之意。”

他并不知曉天南之島的具體情況,只聽說土地貧瘠、荒無人煙,便認為最適合自己之去處。現在聽聞房俊說其島也有肥沃之土地、豐富之礦藏,心中有些喜悅,畢竟誰又真正愿意貧賤困苦呢?

只要離著大唐遠一些,以往種種便不會被人屢屢提及,自己的安全便更加穩妥幾分……

至于重操舊業、造反謀逆,早已沒了那個心思。

一則陛下對他寬厚仁恕、既往不咎,他又非是鐵石心腸,焉能不知感恩戴德?

再則如今之水師天下無雙、橫行七海,自己即便當真在那島上騎兵造反,怕是剛剛下海便遭遇毀滅打擊……

最重要那處島嶼距離大唐太過遙遠,根本不會有太多人隨同自己前往,既然沒有足夠的人口,又何談造反反攻大唐?

房俊依舊搖頭,肅然道:“殿下莫怪微臣小人之心,只是許多事情務必防范于未然,我既是陛下之臣,自當忠言直諫。”

李承乾略有遲疑,道:“雉奴從小到大從未求過我這個兄長什么,如今想要去往天南之島,也并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

房俊心中哂然,這是從郭孝恪那件事上學到了,打算照葫蘆畫瓢、故伎重施?

之前是許敬宗當奸臣,現在則是他房俊做壞人,然后李承乾自己展現“寬厚”“仁愛”之風……

小說屋


上一章  |  天唐錦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