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第兩千九八章 施政綱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天唐錦繡 >>天唐錦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千九八章 施政綱領

第兩千九八章 施政綱領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28日  作者:公子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公子許 | 天唐錦繡 
歷史小說


花信之年又兼久曠之身,自是干柴烈火、蜜里調油,躺在床榻之上任憑輕薄撫弄,良久才從失神之中長長吐出一口氣,緩過神來……

側身依偎在郎君胸前,身體依舊充盈著余韻,聲音輕輕柔柔:“能得郎君寵幸,妾身縱使死去也無所憾了。”

女人總是慕強的,只需于身心之上予以征服,自是溫柔婉轉、死心塌地。

反之,裝出來的恩愛與共、琴瑟和諧終將如春日薄冰,隨著河水滾滾東流、一去不復返。

房俊渾身舒泰,嗅著發絲間的清香,笑道:“既然滿足舒適,那便是好日子,該當長長久久、幸福愉悅,如若就此死去豈非再也嘗不到這滋味?”

武順娘羞得說不出話,臉頰滾燙,只伸展手臂將身邊的郎君緊緊摟住,嗅著那濃烈的氣味,心神迷醉。

雖然沒名沒份甚至不顧廉恥,可哪一個女人不會沉浸在如此幸福的快樂之中呢?

世間毀謗謾罵、譏笑嘲諷,隨他去吧。

昨夜大雪,京城銀裝素裹、一片潔白。

天色微曦,坊門開啟,一隊隊兵卒、巡捕便在長安、萬年兩縣官員帶領之下走上街頭,一邊幫助坊卒清掃路面積雪、運出城外,一邊走訪各處里坊,查看有無房舍被積雪壓塌、有無孤寡挨餓受凍,一經發現,即刻申請款項予以救援。

當年時任京兆尹的房俊組建的“應急衙門”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難以在全國各地普及開來,但是于京兆一地卻一直延續,應急救災之時往往沖在最前,由此得以受到救濟、援助的百姓數之不盡,朝野上下一片贊譽。

馬周繼任京兆尹,“蕭規曹隨”,對房俊時期制定的種種政策全盤保留、且奉行不悖。

房俊出了靖善坊,沿著長街策騎一路進了皇城,直入吏部衙門。

剛剛上值不久的衙門內大大小小官員尚未正式辦公,見到太尉駕臨紛紛肅立兩側、執禮甚恭。

房俊一身棉衣、戴著貂帽,一路上微微頷首,來到吏部侍郎的值房。

杜正儀放下茶杯,略感為難:“按理說二郎親自前來,本官無論如何都要給你一個面子,可郭孝慎畢竟未曾在吏部銓選之內,九品以下的官吏職位也就罷了,若是品階再高,于理不合。郭家乃武勛之家,何不于軍中為其謀一官職?”

雖然吏部官員之任免自需銓選程序,但堂堂太尉來要一個官職,又豈能沒有運作之空間?

可聽聞房俊是給郭孝慎運作官職,杜正儀有些為難。

畢竟郭孝慎乃是房俊之連襟,能夠出面為其謀官,豈能品階太低?

也有些不解,兵部乃是房俊的地盤,一言九鼎、無所違逆,給郭孝慎安排一個軍職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何必跑來吏部讓他這個左侍郎為難?

房俊笑呵呵道:“叔父誤會了,我此番前來并非為郭孝慎謀官,而是以親戚之身份檢舉吏部玩忽職守。”

杜正儀眉毛一挑,大感意外:“二郎此言何意?”

他的兄長杜正倫乃當年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與房玄齡既是同僚、亦是好友,兩家實乃通家之好。故而即便吏部做錯事,也萬萬沒有房俊前來檢舉的道理,其中必有說法。

“郭家之所以落出吏部銓選名冊之外,蓋因當年郭孝恪兵敗龜茲、全軍覆滅,這沒錯吧?”

“正是如此,郭孝恪喪師辱國、兵敗龜茲,其家族子弟不入銓選之名冊,這是規矩。”

房俊反問:“當初郭孝恪何等罪責?”

“嗯?”

杜正儀微微一愣,旋即恍然。

雖然郭孝恪兵敗龜茲、喪師辱國,但畢竟堂堂正正戰死于沙場之上,算是“殉國”,所以朝廷對其死后之處置爭執不下、遲遲未做定論。而后便是太宗皇帝御駕東征,郭孝恪之事便擱置下去,自此無人再提。

對朝廷來說,郭孝恪大罪難免,可畢竟戰死殉國、且已入土為安,一旦降罪便要推翻其喪葬規制,甚至要推翻其墓室、墳塋,將一應違制之處銷毀、另行安葬……都是同朝為官,誰愿意把人往死里得罪?

對郭家來說,郭孝恪喪師辱國、罪責難逃,結果因為當時復雜的政治環境逃脫制裁未予定罪,已經是極大之幸運,與之相比,族中子弟未能入吏部銓選之名冊、不能出仕為官,反倒是小事。

萬一吵吵嚷嚷鬧騰起來,最終反而促使朝廷給郭孝恪治罪、禍延家族,豈不是作繭自縛、偷雞不成蝕把米?

所以當初郭孝恪兵敗一事便擱置下來,既未定罪、亦未褒獎,大家默契的誰也不提……

“二郎之意,且將郭孝慎放入銓選之名冊,試探一下朝中之反應?”

房俊搖頭,道:“朝中不會有什么反應,陛下素來寬厚,何況是對待一個沙場殉國之名將?大概是功過相抵、不予追究。只要陛下不降罪郭家,郭孝慎以其兄之爵位、功勛,自然有銓選之資格。”

杜正儀思索一番,覺得事情最終大抵如此,但過程未必安穩,遂苦笑道:“御史臺的那些獬豸們卻不是好相與的,定要鬧出風波。”

房俊意有所指:“那就需要陛下來裁決了。”

杜正儀抬頭與房俊四目相對,馬上明白了其中含義。

看來宮里傳出陛下欲以“仁義”治國,彰顯寬宏仁德,并非空穴來風……

對此,杜正儀撫掌贊同。

誰愿意碰上桀紂那樣的暴君?

忠臣也好、奸臣也罷,又有哪一個大臣不希望君王寬宏大量、仁愛寬恕呢?

太宗皇帝一代明主,待人以“寬”,卻未必稱“仁”,便已經令天下臣民感恩戴德、忠誠敬服。

若陛下能主張“寬厚仁愛、兩者兼備”,天下之福也。

杜正儀點點頭:“那就這么辦……既然郭家可入銓選之名冊,以往耽擱如此之多時間便是吏部之疏忽,正該特事特辦,盡量縮短其銓選之時間……”

頓了頓,思量片刻,道:“衛尉寺正有一個缺額,主簿之官職如何?”

果然縮短了銓選之時間,一句話的時間而已……

房俊笑道:“朝廷官職自有吏部主持,一切按照規章來辦,我又豈敢僭越?叔父拿主意就好了。”

杜正儀贊嘆道:“二郎此番煞費苦心,你那位連襟何其幸運。”

說到此處,心里忽然一跳,一個莫名其妙的念頭不可遏止的涌了上來……素問武氏三姊妹一樣的國色天香、美艷出眾,以往房俊與那位孀居妻姐之間的風流韻事流傳頗廣,這回如此替郭孝慎奔走賣力,該不會是為了那妻妹吧?

房俊自是不知其心中齷蹉念頭,否則必定啐其一臉,侮辱我人品!

他搖搖頭,道:“此非一家一姓之事,而在于陛下之施政綱領。”

杜正儀趕緊頷首:“二郎所言甚是!陛下寬宏仁愛,此天下之福也!”

先有長孫氏,再有郭家……這就意味著以往那些獲罪之家族有了網開一面的機會,此乃陛下執政方針之風向標。

“此事暫且如此,小侄還有公務在身,先行告辭。”

“二郎自去忙吧,我心中有數。”

將房俊送走,杜正儀回到值房喝了口茶水,仔細想了想,卻是摸不準房俊的真正用意。

當真是配合宮里彰顯陛下的執政方針?

亦或是為了討其妻妹歡心,這才親自出面為郭孝慎謀官?

不過對于吏部來說并無所謂,區區一個衛尉寺主簿從七品上的官職,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掀起太大風浪,大不了拎出一個下屬來頂罪。以小小風險去試探一下陛下心意,穩賺不虧。

衙門里從來都不是能夠保守秘密的地方,房俊剛剛離去,有關其前來為自家連襟謀官之風聲便迅即在官員、書吏之間流傳。

唐承隋制,吏部歸屬于三省之中的尚書省管轄,房俊作為曾經的尚書右仆射是實打實的主管。如今雖然卸任,但是高升太尉非是貶謫,自然不可能“人走茶涼”,反而因為這個淵源分外親近……

所以等到郭孝慎來到衙門求見杜正儀,上上下下的官員們皆笑臉相迎、紛紛頷首致意,更有清吏司郎中親自將其迎入衙門,送到杜正儀的值房……

左右侍郎杜正儀、令狐修己皆在座,郭孝慎頓時緊張起來。

眾所周知,吏部尚書、河間郡王李孝恭年邁多病,除非重要事務一般時候皆在家休養、甚少前來坐衙,所以吏部具體事務皆由左右侍郎處置,尤其是左侍郎杜正儀,實權在握、等同尚書。

且兩位侍郎面色陰沉、氣氛緊張,郭孝慎自是心中惴惴,難道房俊并未將自己謀官之事辦妥?

“在下見過杜侍郎、令狐侍郎。”

“不必多禮,”杜正儀面色嚴肅,開門見山:“之前對于郭家子弟的銓選名額,衙門多有疏忽,如今查證之后決定恢復郭家子弟入吏部之銓選名冊,程序啟動之后若無作奸犯科之罪證,當準予授官……如今經由吏部銓選,決定授予你衛尉寺主簿之官職,自行前往清吏司領取告身印綬,即刻赴任去吧。”

郭孝慎心中狂喜。


上一章  |  天唐錦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