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第兩千七五章兄弟、君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天唐錦繡 >>天唐錦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千七五章兄弟、君臣

第兩千七五章兄弟、君臣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5日  作者:公子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公子許 | 天唐錦繡 
歷史小說


“據聞倭國有一方漢朝之時賜予倭王的金印?”

“好像有所聽聞,但這方金印如今不知下落何處……”

“等你去往倭國,我也賜予你一方金印,好好保存,定能萬古流芳……不過“倭'之一字屬實有蔑視之嫌疑,不如恢復古名“扶桑',青雀意下如何?”

李泰恭謹道:“陛下干綱獨斷,臣弟無有不從。”

李承乾欣然道:“那此事便暫且確定,不過當下時機尚未成熟,朝中反對者眾,再者也要平衡一下貞觀勛臣,若因此背負一個厚此薄彼、卸磨殺驢之罵名,倒也不美。”

軍人自是最重軍功,更何況是當下這等大規模的伐師滅國之功?

任意一樁功勛,都足以使得一個校尉級別的軍官晉升至偏將、甚至副將。貞觀勛臣繁衍至今已經兩代,各家子弟數之不盡,單憑一個世子繼承父輩之爵位、勛階自然難以維系家族昌盛,這一次便是貞觀勛臣最好的機會,隨便扶持幾個家中子弟,都足以使得家族更上一層樓。

當初太宗皇帝東征高句麗便被這些人視為絕佳之機會,結果傾舉國之力御駕親征卻弄了一個灰頭土臉,最終不得不班師回朝,卻又在剛剛撤軍之際,被水師一頓狂轟濫炸覆滅了高句麗,摘了一顆大桃子。原本雖然未競全功,但畢竟高句麗覆滅,理當論功行賞。

孰料太宗皇帝回到長安之后先遭遇兵變、繼而駕崩,所有論功行賞自然全部告吹,甚至無人敢提……這一回,自是被貞觀勛臣們視為最后的機會。

此次之后,便可穩穩當當的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榮華富貴、與國同休……

可以想見,如果這些滅國之功全部被水師撈走,貞觀勛臣會是何等暴躁?

從他這個皇帝來說,也要平衡一下軍方內部勢力。

房俊極其身后所代表的新興力量崛起得太過迅速,掌握的力量也太過強大,必須提升貞觀勛臣的勢力予以對立、平衡。

末了,李承乾叮囑道:“這兩日你與兄弟們小聚一場,也替我試探一下他們的心思。”

李泰頷首應下:“臣弟遵旨。”

遲疑一下,又問道:“雉奴那邊……陛下打算如何處置?”

作為太宗皇帝嫡子,李承乾、李泰兩人最小的同母弟弟,又曾經起兵作亂、發動兵變意欲染指皇位,如今能夠解除其圈禁任由其出行不加限制,已經是李承乾性情寬厚、仁愛手足,若是仍與其他兄弟一般“封建天下”,就連李泰都覺得不妥。

畢竟是有前科的人,萬一封建一方之后舊態復萌怎么辦?

李承乾沉默一下,道:“我當初答應雉奴,只需他立誓改過、絕不再犯,我便待他如同往常、一視同仁,現在諸位兄弟皆封建一方,自立一國、繁衍后嗣,又怎能將雉奴排除于外?我相信他當時只是鬼迷心竅、誤入歧途,斷不會再犯。”

李泰感慨道:“陛下仁愛手足,實乃吾等天賜之福,吾等也當披肝瀝膽忠于陛下,為國藩籬、鎮守一方,世世代代忠于大唐!不過雉奴之事,如今不僅關乎雉奴一人,陛下也應當顧忌宗室之感受。”自李承乾登上皇位至今,李唐宗室因為數次兵變加上昭陵大案,折損之親王、郡王、嗣王足足數十人,曾經的血嗣昌盛、人口繁茂,如今凋零殘破。

若說李承乾對待手足仁愛親和、寬容有加,那么對待那些宗室便沒那么多的情面了。

若是連犯下謀逆大罪的李治都可以既往不咎、封建一方,那么讓那些或被斬首、或被奪爵、或被圈禁的宗室怎么想?

皆是太祖子孫,厚此薄彼也不能至此等地步!

搞不好是要鬧事的。

而一旦那些人鬧起來,李承乾便要背負一個“刻薄寡恩”之罵名……

李承乾對此不以為意,擺擺手道:“青雀不必在意他們,想鬧就讓他們鬧,如今天下穩定、盛世昌明,宗室過于強盛未必是好事,說不定就將他們僅剩的爵位也一并褫奪,讓他們去昭陵給高祖、太宗守陵,讓他們盡一盡孝心。”

李泰心里一寒,連忙不再吭聲。

對待親兄弟以及親近的大臣,李承乾所表現出來的的確是外界傳言那般“寬厚”“仁愛”,可是對于其他人,卻顯得有些涼薄、苛刻。

到底是區別對待,還是掩飾得好?

只要想想李承乾對待他們這些親兄弟也有可能是演出來的,便心驚膽顫……

“陛下當真如此說?”

“青雀哥哥,你可不能騙我!”

“哎呀呀,難道咱也有脫離長安的一天?還以為要老死在這長安城呢!”

晉王府內,李泰前來拜訪,順勢將一眾兄弟都邀請過來,說明陛下之意思,一眾兄弟只是歡欣鼓舞、喜上眉梢……

雖說長安乃天下最為繁華之都市,身為親王能夠在此享受人世間最高貴的榮華,可畢竟頭頂上還有一尊皇帝,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謹慎,哪里有封建一方、在封國之內稱王稱霸來得自在爽快?

李泰盯著說話的李佑,警告道:“你還是以往無知愚昧的小孩子么?說話過過腦子,你這話只需傳出去,不知多少御史言官要盯死你!”

李佑打了個哆嗦,連忙討好賠笑:“我哪有別的心思?對陛下的寬宏仁愛感激涕零,心中只有感恩,絕無半分怨懟!”

他與晉王李治一樣都是有前科的,雖然程度沒有李治那么嚴重,卻也是洗不掉的污點,萬一那些御史言官們拼了命的彈劾他,即便是陛下也未必保得住他。

李治笑道:“都是自家兄弟,私下里說話,又豈能傳到外面去?”

此言一出,諸位親王頓時安靜下來。

雖然都是血親手足,可畢竟人心隔肚皮,誰又說得準?

萬一有人藏了歹心……

李泰無語,看著李治道:“何必嚇唬大家?你可老實一點吧。”

李治笑而不語,卻是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無動于衷的蔣王李惲,問道:“大家都對封建一方喜不自禁,為何七哥卻好像并不在意?”

李惲道:“我又豈能不在意?不過按照周朝、漢朝之定律,親王封國就藩定要等到完婚之后,所以我不急。”

諸人恍然。

因癡情于房家小妹,蔣王李惲至今尚未完婚,反倒是是比他小的李貞、李治皆已成親。

李佑羨慕道:“還是老七你有主意,等到娶了房家小妹再去往封國就藩,那么無論封于何地,都必然得到太尉之扶持,你的好日子可在后頭呢!”

房俊寵愛小妹早已是眾所周知之事,尚未及笄之事便備好豐厚嫁妝,即便是長安城中的世家子弟、勛貴之后也眼熱不已。而水師在房俊掌控之下,任誰娶了房小妹之后去往海外封國就藩,房俊豈能不大力扶持?而有了房俊的扶持力挺,即便是荒無人煙的海島,也能用錢給堆出一個繁華國度、盛世雄城!李惲卻苦著臉:“這事兒八字沒一撇呢,太尉說是小妹年紀小要在家中多養兩年,也能于二老膝下承歡,等到十八歲再成婚……可我總覺得是在敷衍,甚至是委婉拒絕。”

倒也不是沒有十八歲才成親,但那多是平民之家,或相貌丑陋,或家境貧苦。

但凡鐘鳴鼎食的豪富之族,自是早早聯姻結親,哪里等到十八歲?

都是老姑娘了……

李治道:“這也不好說,據說太尉甚至婉拒了陛下欲與其結親東宮之簡易,那可是太子妃啊。”今日之太子妃,明朝之皇后。

誰人不是趨之若鶩?

偏偏房俊便干脆利落的拒絕了。

李貞不耐煩這些,問道:“青雀哥哥,不知是認憑陛下冊封、聽天由命,還是可自主擇選一地?”李佑翻個白眼,訓斥道:“想什么美事呢?陛下封建天下已是對我們兄弟格外恩賜,但誰人封于何地不僅需要全盤考量,更要征詢大臣們的建議,豈能隨意冊封?”

李貞卻不理他,只看著李泰。

李泰遲疑稍許,還是實話實說:“陛下倒是詢問我喜歡封建何處……但正如五弟所言,古往今來有幾個君王不是將兄弟手足圈在身邊以便于看管監督、杜絕后患?陛下顧念手足之情欲將我們分封天下各自為王,已然是曠古未有。陛下寬仁,我們也不能得寸進尺讓陛下為難,還是聽候安排吧。”

自李貞往下,兄弟們年紀還小,少不更事,不知宗室之內權利斗爭之殘酷,此事恣意行事、不知忌諱,便有可能為他日埋下禍根。

這番話效果很好,諸位親王的興致肉眼可見的冷卻下來,似乎終于想起那位不僅是他們的血親手足,更是高高在上的天下至尊。

兄弟可以親密無間、無所顧忌,縱使犯了錯也不過訓斥一番、罰酒三杯。

但君臣之間卻不行。

此前李治、李佑兩人都曾犯下大錯,陛下也予以寬仁饒恕、既往不咎,但正所謂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往后再有誰犯錯,未必有那么好的運氣。


上一章  |  天唐錦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