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的春節過后,全世界都開始落雨,雨天持續著,十天、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后,所有人都慌了,大家都感覺到了天氣的異常,讓他們無法安心。更讓他們擔心的是不管是海水、江水、湖水、河水……全都水平面上漲,沒有一點兒落下的趨勢。水已經淹沒了許多的街道,一些地勢低洼的地方,淹水甚至到了一個人的高處。
全世界的人民叫嚷著,讓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和國家出來說一下,現如今到底是怎么回事兒。這場波及了全世界的水災什么時候才能夠退去?
全世界每個國家的領導人有志一同地出現在了各個國家的國家電視臺中,向民眾們公布了一個讓所有人絕望的消息:這一次全球的水災只是一個開始,地球即將步入末世,海水將伴隨著海嘯淹沒整個地球,地球上再沒有人類的生存空間。
所有人傻了?今天是愚人節嗎?怎么所有的領導人都在說同一個笑話?但看到電視中領導人沉痛無比的表情,眾人的心都沉了下去。這不是笑話,地球真的要末日了,地球要被海水全部吞沒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最終被海洋生物所占領了。那他們要怎么辦?等死嗎?
眾人茫然。不過有部分人對政府和領導人算有信心,他們覺得領導人不可能在知道了末日到來的消息后不做出安排,他們肯定是不想死,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人類滅亡。
這些聰明人很快地想明白了,他們沒有如同其他人一樣歇斯底里地大叫,沒有如同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人一樣就想著干脆自殺算了,他們靜靜地坐在電視機前面,等待領導人們接下來的話,看他們如何安排民眾。
沒有讓他們失望,領導人們說出了安排。
第一,各國科學家經過許多年的辛苦研究,制做出了一座太空堡壘以及十艘宇宙飛船。各國會選出全世界各行業最優秀的兩百萬人進入太空堡壘和宇宙飛船,帶著地球上的所有動植物的種子幼崽以及地球上每個人種的精子庫和卵子庫離開地球移民火星。
雖然之前證明移民火星計劃是愚蠢的,火星上無論是日夜溫差還是過多的氧以及各種輻射對人類的傷害非常大。但如今沒有辦法了,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比其他行星來說算是對人類傷害罪少的行星了,且以人類現在的科技,制做出來的太空堡壘和宇宙飛船最遠也只能夠到達火星。
為了讓人類留下一線希望,不得不讓這些人前往火星。所幸科學家們考慮到了火星上的實際情況,給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讓那些一名火星的人能夠在火星上生存下去。雖然生存會非常艱辛,但他們全都是地球上最優秀最聰明的人,相信以他們的能耐,能夠逐漸改變火星,在那里建筑出適合人類生活的生存圈。說不得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就可以派飛船和太空堡壘回到地球,將還活著的人接到火星。
第二項安排,各國在喜馬拉雅山等全世界最高的幾大山脈中建立空中基地,不過因為這些山脈的氣候原因,建筑非常困難,空中基地的面積非常小,只能夠供不到一百萬人居住。
第三項安排,在地面建造了安全基地,在海水覆蓋了全球之后,這些基地就在海水中了,相當于海中基地。這些基地中要解決的問題不比空中基地少,比如海底壓強的解決、空氣的轉換問題等,全都是一項又一項的難題。雖然科學家們已經攻破了這些難關,但因為各種各樣的限制,這些海底基地同樣不大,而且數量不是很多。
以當前的科技技術,海底基地建造出來的最大面積不過相當于一個種花國四五線城市的大小,容納人數頂天了不過二三百萬——這還是人擠人的條件下——全世界修建出來的海底城市總共兩百個,總共能夠容納人數最多六億,再擠一擠,頂天了七億。
如今,全世界人口總共七十多億,而依據政府提供的安全措施能夠活下來的不到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另外十分之九的性命就相當于被拋棄了。
全世界大嘩,所有人都慌了,反應迅速的人立刻開始為那十分之一的名額行動起來,爭奪這一份能夠活下去的機會。
蕭安安盯著電視,嘴巴久久不能合攏。臥槽,難怪她的心里一直不安穩,一直不斷地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呢,原來世界末日真的要來了啊!不過世界末日并非喪尸攻城什么的,而是水淹全球,即便她的個人武力值再高超,在這種情況下也沒用啊。高強的武力值能夠保證她在水中存活下去?別開玩笑了,她又不是海陸兩棲動物。
怎么辦?去爭取那十分之一的機會嗎?蕭安安覺得自己或許能夠爭取到一個名額,畢竟她可曾受到過國家科學院關注過的技術人員,海底基地應該會需要這樣的人才吧?但也很難說,自己只是一個孤兒,沒權沒勢,說不得自己好不容易爭取來一個名額就被那些有權勢的人給奪走頂替了呢。
說到國家科學院,想來他們關注自己是曾想過將自己收納入海底基地的建設項目中吧?后來為什么沒有吸納自己?原因她也不知道啊。
現在來看,原來這個世界的科技知識并非自己想像的一般落后,其實暗中的科技水平已經領先了當前公布的科技水平好多年了啊,否則不能制做出太空堡壘、空中基地和海底基地這樣科幻小說中的產物。那些研究出這些技術的科學家們是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地為了地球人類的延續工作,才沒有將他們研究出來的成果公布于眾的吧?
蕭安安對這些成功心動不已,有了這些成果這些知識,自己在領悟空間知識上面就更容易了吧?
心癢癢地蕭安安打開自己的電腦,想要利用自己的黑客知識搞到這些成果。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