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感覺對燕丹愧疚,我們身為燕丹的朋友,也是希望能夠幫上他的。”李平兒對高漸離透露出了趙珪和李安兒的打算,畢竟趙珪和李安兒與燕丹是真正的好朋友,而且大家用屬于被始皇大大滅國的一脈,他們也想著幫太子丹一把。
“扶桑島北邊有一個北海道島,是趙珪為太子丹準備的。若燕國被滅,太子丹可帶人去北海道生活。”
不過他們不會這么早將北海道的事情告訴燕丹。燕丹跟他們不一樣,他不愿意相信燕國會被滅,即便看到了結局,他也不會接受,就像歷史上,他孤注一擲派出荊軻去刺殺始皇大大,以為始皇大大死了就可以讓秦國停止征討天下的行動,保住燕國,結果卻加速了燕國被滅。
燕丹就是那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人,現在給他說讓他撤退跑到海外去,他根本不會接受,也不會重視。
回到大陸后,第二艘海船也制做出來了,這下,信陵君和趙珪就可以分開運送兵士和百姓去扶桑島和灣灣島了。兩人雖然被兩國的王忌憚,沒有兵權,但并非沒有兵士,他們各自都擁有私兵,還有所謂的門客,,加在一起的人數很大少。何況還有依附他們的家族,手中也是有私兵的。
就這樣,兩艘海船開始了運輸之旅,一趟一趟地將人運送到兩個海島上。最先運送的是兵士,鋒利的武器握在手中,震懾了島上的土著們。土著們差點兒以為這些人是來屠殺他們的了。不過外來者并沒有屠殺他們,相反有用到他們的時候還會給他們一些小小的賞賜。這些賞賜對于他們來說可是寶貝。為了得到這些寶貝,土著們積極地跑來幫外來者的忙,還因此學會了外來者的語言,雖然只能簡單交流。土著們就這么簡單地融入了外來者中,心甘情愿被外來者統治,跟著外來者建設家園,住到了比他們的房子要好百倍的房子,吃到了更多更美味的食物。土著們以為他們進入了天堂……
這種收服土著的法子是趙珪制定的,不用流血犧牲,輕易搞定了土著們。他最怕的就是這邊他們再建設,土著那邊搞破壞。殺土著有違天道,不如將土著便成自己人。
一艘海船制做好后,有了經驗的船工們制做其后面的海船就快多了。第一艘海船制做了一年多的時間。第二艘用了一年,第三艘八個月……信陵君總共制做出二十艘海船,與趙珪一人十艘,不斷地運人前往兩個海島。
海島逐漸發展起來,房屋、農田、城市……有條不紊地建設著。來到這里的尋常百姓們認為來到了世外桃源,沒有戰爭,有著肥沃土地,能夠讓他們吃飽肚子的田園。雖然房子、城市需要他們建造,但他們一點兒也不感覺到辛苦,反而興致昂揚。貴人給他們提供了這么安穩的地方,他只是讓他們做一些活兒,他們怎么能夠不做呢?
這些尋常的百姓來自不同的國家,都是在自己國家過不下去的,只要給他們稍微一點兒好處,他們就會滿足,何況來到海外大島,得到的好處不是一點點。很快,這些人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拋棄原本的國籍,分別以趙國人和魏國人自稱了。
李左車在扶桑島開始建設的第三年就假死去了扶桑島,幫著趙珪管理扶桑島。他已經娶了妻子,也生了兒子,李家的血脈算是有了傳承。
高漸離暗中將扶桑的事情告訴了高父,高父暗中安排心腹前往扶桑島,去島上建立高家莊園。除了幾個信任的心腹,高父沒有將扶桑島的事情告訴其他高家人。
時間就在兩個島嶼建設開發中度過去了。這期間,始皇大大終于干掉了呂不韋,成為了秦國真正的掌權者。始皇大大終于開啟了征討天下。
太子丹被燕王送到秦國為質,在咸陽城,兩個曾經的好朋友不知道經歷了什么,徹底鬧翻了。太子丹逃回了燕國,他心中滿是對始皇大大的怨恨,開始尋找身手高強的人,為刺秦計劃做準備。
韓國是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沒辦法,誰叫韓國最弱小呢。趙國第二個被盯上,原本有李大將軍在,秦兵想要攻下趙國很難。但秦國使用了離間計,昏聵的趙王聽信奸臣郭開的話,殺死了李大將軍。
李大將軍臨死的時候心情很平靜,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結局,而且,知道趙國和李家不會被滅,會繼續傳承下去后,李大將軍沒有可擔心的了。
李安兒和趙珪為李大將軍收尸。趙王對于害死了李大將軍挺心虛的,沒有怪罪兩個人。兩人帶著李大將軍的尸體離開了邯鄲,將李大將軍的尸體送上船,帶到了扶桑安葬。在扶桑,的邯鄲城已經建立起來,李左車在城外建立了一個很大的李家莊園,李將軍的尸骨就被埋在莊園中。
李平兒和高漸離也來到扶桑出席了李將軍的葬禮。跟著他們來到扶桑的還有高家一部分族人。在韓國被滅,眼看著趙國也要被滅后,高父感覺到了巨大的危機,開始讓族人分部分遷移到扶桑島。
高家也在邯鄲城外建造了一個大莊園,以后,除了李家和平原君一脈,高家將會成為扶桑島上第三大家族。
葬禮過后,李安兒和趙珪跟著高漸離和李平兒返回大陸。他們沒有對外表露自己的身份,化了妝混入高家的隊伍中。他們去見了信陵君。信陵君已經準備好要離開了,兩舅甥聊了很久,彼此給對方送上祝福。
趙珪將信陵君送上大船,望著大船遠去,兩個人都感覺輕松了許多。他們不用再背負陳腐破敗的家族和國家,肩頭的擔子都松了不少。
趙國被滅了,在李大將軍死后沒幾個月的時間,秦軍就攻下邯鄲俘虜趙王。趙國公子趙家逃出來后建立了代國,但最終也被秦朝給滅掉了。趙國徹底消息在大陸的歷史上。而海外的趙國正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