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紅海行動》的首場放映終于在無數觀眾意猶未盡中結束。
看完這部電影,許多人心底不約而同的冒出同樣的念頭。
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還做天朝人。
華夏牛皮!
吹爆!
奧利給!
“您好,請問您看完《紅海行動》這部電影,對它有什么評價?”
一線城市里的某些大型影院,不少媒體記者早已在出口處等候多時,等待采訪第一批觀影出來的群眾,方便在最快最早的時間內采訪到第一手消息。
接受采訪的是一名二十多歲的小哥,面對鏡頭,神情非常的激動:“吹爆!吹爆!吹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王老師牛皮!牛皮!牛皮!重要的事情還要說三遍。我已經打算回去之后帶著家人一起再來看一遍了。”
“啊?”記者見此,直接愣了。她一直等在門口,早在采訪之前,無聊的時候自然會刷一會兒手機,在手機上面,她早已看到不少影評人和藝人發表的關于《紅海行動》是爛片的影評。
現在電影放完,剛逮到一名觀眾采訪,遇到的就是這種收了錢的狀況,導致這名記者直接愣了,內心的第一想法,眼前的這人該不會真是收錢了吧??
身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記者,她心中清楚,某些電影在首映的時候,會請一些托進入會被記者蹲點采訪的大型影院裝成路人觀影,等的就是出來接受記者的采訪,而后對著鏡頭大吹特吹。
由于之前已經看到不少判定《紅海行動》是爛片的影評,因此見到受訪人如此的激動,腦海里的第一想法。
這也太假了嗎?
一部大爛片,竟然如此激動的一口一個吹爆?
就算是做戲,能不能做的認真一點?
“呃好的,謝謝你接受采訪。再見!”想到對方大概率是托,女記者隨即笑了笑,并沒有繼續多問,不想浪費時間的選擇換人采訪。
“吹爆!吹爆!吹爆!”受訪的小青年眼見眼前的記者不再繼續詢問,也沒有多想,趁著還面對鏡頭,在最后的時間里,連忙大聲叫喊著。
記者見此,搖了搖頭,轉身在退場的人群中尋找合適的采訪人員。
她要用她的火眼金睛,找出不是托的觀影人群
“您好,請問您是剛看完《紅海行動》出來的嗎?”不一會兒,女記者找到了一名她認為不是托的年輕小姑娘采訪。
“嗯,是的。”小姑娘很是文靜,面對鏡頭,頗為害羞。
女記者根據小姑娘身上特有的氣息,一眼判斷對方目前大概率還是在校大學生。
“那您看完了《紅海行動》,對這部電影有什么看法嗎?”女記者微笑著繼續問道。
對著鏡頭,小姑娘有些靦腆和羞澀,細聲應道:“這部電影很好看,節奏很好,場面也非常的壯觀,最主要的是,里面展現出的大國風范,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并不是網上傳聞的是爛片,而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王老師,很厲害!”
“啊?”又是這樣的答案,女記者猛然再愣了一下,在她看來,眼前的小姑娘并不像托,也不像會昧著良心說謊的人。
那么為何會如此,難道是自己看走眼了?
女記者想了想,再次問道,“請問,您是王深的粉絲嗎?”
小姑娘聽言,神色瞬間振奮的應道,“對!我是王老師的粉絲!”
女記者將小姑娘瞬間變化的神色盡收眼底,心底同時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在她看來,眼前的小姑娘,定然是王深的腦殘粉。
也只有是腦殘粉,才會無腦的支持王深,才會硬將一部爛片認為是優質好片。
想到這里,女記者豁然開朗,已然明了眼前的小姑娘為何會稱贊《紅海行動》。
于是乎,只得在心里嘆了一口氣,換人繼續采訪。
她想要采訪的是中肯的看法,而不是這種無腦支持的看法。
女記者不由在心中再嘆,心說現在的年輕人一個個瘋狂的追星,連最基本的認知和是非觀都沒有。
戲子當道,可悲可嘆!
當然,這只是這名女記者內心的想法,并不會說出來
“您好,您們是剛看完《紅海行動》出來的嗎?”前面兩人找的都是年輕人,女記者認為方向不對,這次找的目標不僅將年齡提高,更是找了一家子集體采訪。
“對。”一家三口中的中年男子作為代表的對著鏡頭點頭回應。
“那么請問,你們看完《紅海行動》,認為這部片子怎么樣?是否值得買票走進電影院觀看?”身為一名專業的女記者,其業務相當的不錯,問出的問題,不少都帶有針對性。
比如說,是否值得買票走進電影院觀看這個問題,就極具針對性。
同時,也是一個大坑,等著受訪人跳進去。
換句話說,在女記者預想中,由于《紅海行動》是爛片,那么眼前的一家人必定會表達出鄙夷不推薦買票的態度。
只要拍到這種畫面,而后做成新聞發布出去,那就是能夠吸引眼球的大熱點。
所以,女記者故意如此詢問,為的就是引導受訪者在不經意間表露出她想要拍攝到的畫面。
“當然值得買票走進電影院!”中年男子聞言,想都沒有想的直接大聲回復,“如此高質量的片子,怎么可能不值得買票?我們一家人都已經準備再看一次了。”
站在男子旁邊的中年女子適時的插話,“確實打算再看一次。王老師不愧是王老師,從來沒讓人失望過,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制作出如此優秀的電影,實在是太厲害了。”
兩人一唱一和的回答,再次使得女記者愣在原地,整個人不由的開始迷糊。
之前,她刷過微薄,清楚的知道《紅海行動》已經是實錘了的大爛片。
可是現在,竟然出現截然相反的情況。
這是怎么回事?
難不成整場觀影群眾都收了錢?
想到這里,女記者的嘴角不由的抽了抽。
與她一起的攝像人員也是如此,他們與女記者一樣,通過微博早在之前看到了眾多影評人和藝人對《紅海行動》的觀影評價。
三五分鐘讓人扭頭就走的垃圾電影,能是優質好片?
睜眼說瞎話還是擱這開玩笑呢?
“如果要給《紅海行動》打分,我給12分。十分是滿分,多出的兩分是給王老師的。他能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制作出如此優秀的電影。真的,太厲害了!娛樂圈的那些導演,那什么蔣思霍、楊里,十個他們合在一起都不是王老師的對手。”實在太過激動,在記者沒有提問的情況下,中年婦女控制不住的繼續說著。
“對,我老婆說的沒錯!滿分十分,《紅海行動》確實超過十分。因為,王老師能在那么短的時間,能在所有人不看好、一致認為百分百是爛片的情況下,制作出了如此高質量的電影。這個時候,我只想說一句話,吹爆!王老師牛皮!”中年男子緊接著附和。
“王老師牛皮!”隨著中年男子說完,他十來歲的兒子也跟著喊了一句。
此情此景,惹的一家人哈哈大笑。
只是,對比這一家人愉悅的心情,女記者等人卻是全部短時間黑臉。
心說,這是在玩呢?
大爛片還一家人嘻嘻哈哈的吹爆?
看到這里,女記者不由在心底再次嘆息。
心說王深的人氣果然厲害,竟然能夠讓一家人集體成為腦殘粉。
實在是,恐怖如斯!
“不對啊,我剛才在微薄上看到很多影評人和藝人一致認為《紅海行動》是爛片,甚至有的人三五分鐘就選擇退場了啊?”雖然女記者內心想著眼前的一家人可能是王深的腦殘粉,但是并不會直接表達出來,而是試探性的問著。
本來,她可以換人再采訪。
只是,接連采訪了三次,得到的都是吹爆的態度,使得女記者相當的心煩,不由的認為首映的整場觀眾都是收了錢的“演員”。
當然,這只是女記者心累而產生的夸張想法,理智告訴她,所有人都是“演員”的情況不大可能,大部分人是“演員”的情況或許可能。
再加上她自身也有點火氣,忍不住故意將她所了解到的情況說出來,以此來反擊受訪人無腦吹爆的態度。
“怎么可能?三五分鐘退場?開玩笑呢?開場就是節奏感極強的鏡頭,更是軍艦追擊海盜的畫面,你告訴我那些人三五分鐘退場?這是在扯淡呢?”中男子聞言一愣,義憤填膺的應著。
中年女子卻是笑了笑,道:“這有什么好大驚小怪的?肯定是那些人看到《紅海行動》質量在線,連忙跳出來抹黑王老師唄。”
“爸爸。基操、勿驚、皆坐。”中年男女十多歲的小孩,在這個時候再次適時的插話。
這句直擊靈魂的話語,使得中年男女以及女記者等人全都一陣黑臉,神情相當的無語。
如果這句話是從一名成年人的嘴中說出來的,那么便沒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可,這句話,竟然是從一名十來歲的小孩嘴中說出來的。
震驚了
“你們”女記者滿臉黑線,忍不住吐槽,“一唱一和,好像在唱雙簧一樣。”
“哈哈。”中年男子聞言,并沒有生氣,反而笑呵呵的解釋道,“我們沒騙你,也沒有必要騙你。再說,這不是面對著鏡頭嗎?我一家子都在這里,如果對著鏡頭說謊,朋友同事們若是看了,那我們豈不是尷尬的不能再尷尬?”
中年男子說到這里稍微停頓,緊接著又道,“我不知道你說的微薄上的那些影評人和藝人是怎么回事。他們是無腦黑王老師,還是其它的什么情況,都不是我需要了解的。我只知道,我剛從電影院走出來,買票看到的是《紅海行動》。這部電影,非常優秀,是我近年來難得看到的好片。并且,在那么短的時間里內制作出這樣的好片。我在這里,由衷的想說一句,王老師是真的厲害,吹爆!”
“什么叫你不知道怎么回事?”中年女子聽言,翻著白眼的拆臺,“你昨天還跟我說娛樂圈里的很多藝人眼紅王老師,并且還認為王老師搶走了娛樂圈的資源等等,再加上王老師從不向娛樂圈的資本低頭,或者與某些藝人同流合污,一起恰黑心爛錢,說那些人故意針對排擠抹黑王老師。還說這個情況,就好比工作中一名能力超強卻不合群的員工被眾多混日子的員工和小心眼領導排擠是一個道理。天妒英才,莫過如此。”
“”中年男子完全沒有想到他的妻子竟然會把他在家中說的觀點和看法全都抖出來,一時間只得無語的看了過去。
心說女人就是女人,腦回路總是奇奇怪怪。
有的話語能在家里說,不能在外面說。
如此明顯的事情,難道不知道?
現在,
做人真難!
做一名男人更難!
做一名男人,不僅要在外賺錢養家,回家后還得洗衣做飯,包攬家中的家務。
若是家務飯菜做的不好,又得各種挨罵。
錢沒賺到,更得遭受鄙夷。
而女人,成天躺在家中啥都不干,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喝不愁,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滋滋潤潤。
就是這樣,還各種怨氣和不爽,以及不滿。
總覺得,重新換個男人,能夠過得更好。
當著外人的面,更是在鏡頭面前被自家老婆無情的揭短,中年男子不由的回顧他在家里的日子,再次默默的在心底發出一聲無聲的嘆息。
為什么是再次呢?
自然又是嘆息
“吹爆!”
“吹爆!”
“吹爆《紅海行動》!”
“王老師牛皮!”
“吹爆《紅海行動》!王老師牛皮!”
正當女記者頗為心累,打算告別眼前的一家人,再次選擇新的路人采訪,五六名青年恰好從鏡頭前路過。
這五六名青年,看其穿著打扮,應該是大學生。
幾名大學生,看到有記者采訪,路過的時候,特地停下,毫不膽怯的對著鏡頭招手打招呼。
并且,也相互精神抖擻的叫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