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天主教有些教派不吃血食,而大部分教派則不在乎。
主要在于各地主教對經書的解釋,舊約為適配猶太教,禁止吃血食,新約則傳播范圍更廣已不太在乎猶太人,所以允許吃血。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在正規的言辭上,是信奉新約的教徒生活耶穌基督的恩寵中,而非生活在舊約猶太人的法律之下。
不過具體到地方修道院,依然要看修士的文化程度與歷史變遷。
英格蘭的圣公會屬于最沒底蘊的一種,單純為了反對而反對,自個其實也不知道為什么反對,反正只要天主教的就不對,你讓吃我就不吃,你不讓干我偏干。
反正修士會從經書里為一切行為找到理由。
這個時間段,英格蘭的新教自亨利八世選擇開始,它就不是一個獨立的教派,而是英格蘭王室選擇的一種政治意識形態。
它的中心思想意味著英格蘭教會最高解釋權在國王手中,不受羅馬教廷控制,更為避免因宗教受到西班牙菲利普的威脅而存在。
至于新教與天主教之間主要在解釋教義上的紛爭,英格蘭教會并不在乎。
他們自己的修士都弄不明白教義究竟該怎么解釋,覺得新教對這句的解釋好,拿過來用;覺得天主教對這句的解釋好,也可以拿過來用。
本來嘛,舊約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就很多;新約里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少;因為經文都是在特定環境下寫出的,給出當時特定環境下指導愚昧之人的方法論。
但這世上從來不缺斷章取義之人,一旦斷章取義,就會使經文變成一種不靠譜的東西。
所以需要有個羅馬教廷來做最終解釋,用一套更加不靠譜的理論來解釋斷章取義后不靠譜的經文。
而如今的宗教改革,各地教會爭先恐后爭奪解釋權,則使得解釋越發變得混雜。
其實這也是往后數百年,在基督教經書基礎上生出各種各樣邪教與異端的原因,因為一套方法論在環境變遷后失去了與時俱進的能力,后輩只能機械地以經解經,必然落得如此下場。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這一點普利縣的老喬就做得很好。
在西班牙強勢時他是天主教的英格蘭修士,英格蘭新教強勢時,他又成了新教最忠實的信徒,反復橫跳樂此不疲,應明入城當日教堂里就掛上了龍虎道君像,總之——誰靈信誰。
趁著爆破天王沒空處理教派的事,老喬一躍成為普利縣龍虎道君信仰的最終解釋人,道袍里常揣各門各派經書,有時對著信徒拿錯了也不覺得尷尬,是能攥著十字架念無量天尊的終極二皮臉。
對老喬來說,如今最靈的就是龍虎道君,每天每夜都在撒播神跡。
什么是神跡?
就是城內反叛那天,老主教在教堂椅子下頭藏了十幾桿火槍,他帶倆信徒一根繩子把老主教一綁,他就成了新主教。
事后老喬在教堂里逢人便夸:“要不是我把他綁了,椅子下頭十幾桿火槍,這一教堂人誰都活不了,大貴族都完蛋了,你一小主教還攙和什么,對不對。”
“真像修士村那老約翰一樣也算,又沒那勇氣。”
修士村是約維爾下屬的一個村莊,勘探地形測繪地圖的旗軍過去跟那個村子的百姓關系特別好,后來因為旗軍跟教堂里的老修士抬杠,非說秦始皇比耶穌生得早,把老修士氣死了。
后來將官為彌補過失,給那個村子起名叫修士村,部隊以村莊水井為中心劃出方圓十五里安全區,將范圍內田地全部分給村莊百姓,承諾在這個范圍內不再出現明軍,準許這個村莊不交稅、不受管理。
直到現在,溫切斯特以西所有土地盡已落入明軍之手,修士村依舊維持原貌,只是沒了修士與貴族。
倒真成
了安居樂業之地。
正月十五,普利縣轄境下諸多村落舉行燈會,也確實像英格蘭宮廷所想象的那樣,即所謂的戰爭準備,一千二百名普利百姓沿途高打紅燈籠,放著鞭炮送回防過年的明軍再次東進。
其實帶兵發起東征的應明滿心詫異,都這樣了,為什么英格蘭王室還不投降呢?
過去半年,他們一直忙著鏟除已占領土地上的貴族、富商、修道院,主要是其中占有土地的人,沒有土地的貴族或什么人,明軍也全不在乎。
因為這是他對英格蘭百姓的承諾,只要百姓不參與對抗明軍,明軍有責任保護他們的財產、并分給他們更多土地。
當然印刷在小報上的承諾原話是:當明軍向東發起總攻,作為大明普利縣最高軍事長官,只要百姓不參與對抗明軍,將嚴厲禁止士兵劫掠、并將為富不仁的商賈貴族占有土地分給窮苦百姓并保護他們的身家性命。
為富不仁,什么是為富不仁?
根據大明的觀點,英格蘭全境占有土地超過五百畝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為富不仁。
能分給百姓的土地很多,去年那個對明軍說英格蘭土匪強盜大多數可能在倫敦的農夫過去一畝地都沒有,守護的農莊是領主的,明軍過境后他被分了一百二十畝田還有兩頭牛,官府給他配發全套農耕鐵具,后來干脆提著長弓參軍了。
他們那個農莊,有四十個年輕小伙子,如今有十三個都加入了明軍,和廣闊大地上的眾多英格蘭農夫一樣,編在與三個牧野營并列的三個普利營里。
鎧甲兵裝要差一些,但都是經過訓練的長弓手,尤其士氣高昂,明軍回普利過年時他們有一個營駐扎在邊防南安普敦,擊退了兩次溫切斯特的部隊進攻。
誰都能輸,他們不能輸。
明軍的東洋旗軍輸了、牧野營輸了,了不起回亞州。
他們輸了將一無所有。
耕好的地,等不到收成就會變成領主的。
過去兢兢業業為領主賣命十多年,一朝發現原來沒有領主日子也能過得如此暢快,再也不想回到領主治下了。
這幫人現在整天叫囂著要解放倫敦。
隨著應明率軍再次東征,他們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