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頁]
試探性轟擊一直持續到傍晚,明軍陣地像個憨厚的壯漢,對惡作劇毫無埋怨,永遠用心平氣和的溺愛眼神相隔千步望著貝爾納爾。
西軍炮隊沒有氣餒,似乎不用火炮把明軍工事摧毀就不會發起進攻般,不斷用那四門小炮向障墻轟擊,這確實是有用的。
在第三次重新填充四門佛朗機炮共十六個子銃時,西軍炮兵即使間隔千步距離,也已能至少準確地將兩顆炮彈投射到障墻上。
只是無法擊穿。
充足的時間、不會還手的目標,讓西班牙炮兵于一個下午的時間里向陣地投射出兩架馬車的炮彈,極大減輕輜重的負擔,但對面的明軍陣地依然和他們來時一樣。
還報廢了兩門炮。
“誰能告訴我,明朝人為什么要在峽谷里修出這樣堅固的工事,那些奴隸在種玉米時從未表現出驚人的力量天賦,為什么能把條石運到這里讓明軍修出防線?”
貝爾納爾有些氣惱,盡管他的部隊沒有任何損失,比埃雷拉接戰兩個小時全軍覆沒要好得多,但幾千人在峽谷這樣的地方看了一下午打靶,結果靶子沒事炮卻先壞了,這種情況本身就非常氣人。
“整個下午,除了一顆炮彈把棚子打出個窟窿,我們還做了什么?”
被起名為耶穌的赫蘇斯對此也感到氣餒,寬度接近半里格的峽谷散步超過十個矮小城堡般的障墻,縱深交錯地布出兩條堅不可摧的防線,他整個下午都在研究如何攻破。
“不攻破防線就進攻是不可能的,他們在學習,那些工事的布置,和我們的軍團連隊展開后布置一樣,中間閃出缺口,由后面的方陣補上,只要軍團攻進去,就會像印第安人攻進我們的方陣一樣,受到來自多個方向的打擊。”
“而在工事布置上他們也在學習,那些石墻表面覆蓋了草皮和土,與棱堡外墻相同,能消去炮彈的部分沖擊,內部應當為木頭與堅固的條石,回旋炮無法摧毀。”
實際上赫蘇斯心中最大的疑問,是那些幾十米寬的墻壁究竟有多厚,他對貝爾納爾開口道“我們爬到峭壁上的望手應該會帶回關于工事更多的情報。”
“我認為現在最緊迫是要將雨棚及陣前木墻搭建起來,今天的風有些大,天陰得也比往常早,夜里可能會下雨。”
赫蘇斯用鼻子嘗嘗出了口氣,道“下雨不好,我專門為明軍準備的火槍手連隊會派不上用場。”
“不,明軍的火槍比我們多,多得多,下雨很好。”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