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瑞士。
“日內瓦不屬于瑞士。”
這句流傳甚廣的戲言,來源于日內瓦是一座國際性城市,集中了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國際紅十字會等國際機構,同時還有著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以及來自地中海各國的移民、勞工。
在克萬特蘭國際機場停機位上,停著數十架并不屬于原定航班的飛機。
這些飛機頗為霸道地扎堆在機場停機坪,擠占了客機們的活動空間,讓克萬特蘭國際機場不得不臨時重整時間表,最終導致候機樓中,積壓了不少因為航班延后而停留于此的外國游客。
不少人不滿地抱怨著,有些年輕人貼近了候機樓的落地窗前,拿著手機拍攝著這些不講規矩的飛機,并將照片傳到了網絡上,并配上文字,“這些是誰家的飛機?麻煩認領一下。”
無所事事、閑到蛋疼的網友還是多,很快,這條動態下面就有了回復。
天南海北的網友們,通過飛機注冊號與國籍代碼,找到了這些飛機來源——無一例外,所有飛機都掛著私人訂制的名頭,沒有一架投入過正式的商業使用。
土豪們不可能集中在日內瓦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度假,畢竟日內瓦是國際都市,人流繁多,又不是某座上流社會頂級名流常去的維京群島小島,沒有那么多的洛麗塔與**,可供上流社會精英娛樂。
也就是說,這些私人飛機是政府用機的掩護。
這個奇特的發現讓該動態的火熱程度上升了一個檔次,網友們繼續深挖,發現所有停靠于此的飛機背后,都有著某國家的背景。
美,華,俄,英,法,德.....
這些當世大國,為什么不約而同地,將飛機停靠在日內瓦克萬特蘭國際機場?
在短暫醞釀之后,圍繞著這條動態的陰謀論開始泛濫,一些網友認為這是在舉行某種見不得人的、瓜分世界的國際會議,另一些網友則認為,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打響的標志。
各種各樣的言論喧囂塵上,但在數分鐘之后,這條動態在國際網絡上被迅速刪除,有關于動態中出現的飛機圖片,都被網絡爬蟲程序逐一清洗——就算網友在飛機圖片上打了水印也是如此。
更離奇的是,任何瀏覽過該動態的網友,其個人ip都會被鎖定,直接連通至ip所屬區域的NICS系統,并對其進行持續關注。一旦該個體繼續發布有關該動態的內容,就會由網絡安全系統出面,對該個體所發布的后續內容進行清掃,以防止事件被進一步廣泛關注。
惱怒于被自動刪帖的各國網民們并不知道,停機坪上所停泊著的那些飛機,確實是世界上各個大國的政府用機,而從上面走下來的乘客,則背負著另一項更為沉重的使命。
托尼·史塔克坐在漆黑SUV的后排座位,有些不適地撫摸了一下脖頸后的晶體貼片,那指甲蓋一般大小的貼片里,埋藏著足以將他整個人瞬間炸成碎片的高能炸藥。
這位鋼鐵俠因為主動自首,認罪態度良好,又看在他是專業科研工作者兼頂級發明家的份上,沒有被直接丟進學園都市地下基地的大牢,而是獲得了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史塔克先生,你感覺不舒服么?”
坐在他對面的某位瑞士科學家操著有些口音的英語,出聲問道:“需要停下來么?”
“不不不,我沒事。”史塔克急忙擺了擺手,拒絕了對方的善意,“只不過是這件西裝后領的標簽刺到我了而已。”
“....這樣么。”瑞士科學家掃了眼史塔克身上穿著的高級訂制西裝,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這輛大型SUV剛從日內瓦克萬特蘭國際機場中駛出,與其他數十輛同款SUV一起,行駛在稍顯冷清的公路上。
SUV車隊并不是孤零零地前進,由瑞士警方提供的摩托車安保力量環繞在車隊前后,幾架直升飛機盤旋在半空,不遠處還有武裝裝甲車車隊護送。
這是堪稱豪華的護送規格,哪怕像美利堅大統領那樣的大國元首訪問瑞士,也拿不出更加強大的安保力量。
而這些護送團隊所保護的,是數十輛SUV上載著的不同國籍物理學家,以及不同國籍的各國特使。
從異國他鄉趕赴至此的賓客們,坐在SUV的座椅上,仔細翻閱著手中的紙質資料,時不時抬起頭來相互耳語交談。
智子?陰謀?外星文明?
車隊在一種沉默而怪異的氛圍中繼續前行,稍顯漫長的車程結束之后,車隊停下了。
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原野,瑞士與法國交界的侏羅山如同一條弧線一般,勾勒出平緩的新月狀俯沖帶,使得山腳下風調雨潤,農田阡陌,搭配袖帶一般的澄清河水,頗有種古早時期田園牧歌的韻味。
然而,無論是從SUV上下來的數百名物理學家,還是各國特使,都沒有心情欣賞風景。
他們關注的不是地上農田,而是地下100米處,那座被稱為LHC的粒子加速器。
專家們面色肅穆,在LHC的地表建筑物門口接受安保人員搜身,依次乘坐電梯,下降到了地下空間。
很快,人員聚集,被邀請而來的賓客們站在地下大廳中,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
“很榮幸,各位能接受我的邀請,趕到這里來參觀一場實驗。”
李昂的聲音在臺上響起,他審視著下方。
這里聚集了全世界最多、最頂尖的物理學者,如果將人類探知世界的行為比作登山,那么他們無疑是最貼近山峰的人。
“接下來,我將為各位展示一下,智子的存在。”
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粒子物理學者的圣地。
有著三千名全職員工,有著來自八十個國籍、代表500余所大學機構的65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占據了世界上粒子物理學圈子的一半。
而李昂則邀請了粒子物理學圈子的另一半——作為齊塔瑞精準扶貧項目的推動者,他有這個能力。
現在,他就和這些最能夠代表人類探究圍觀物質結構的研究學者們,站在LHC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觀測平臺上,透過落地玻璃,向下俯瞰那座龐大無比的ATLAS回型LHC實驗裝置。
這臺長46米、寬25米、高25米的ATLAS探測儀,曾在2012年7月4日,測量到質量為126.5GeV的新玻色子,也就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的一種。
而現在,它將重新開動。
“開始吧。”
李昂朝著LHC的負責人點了點頭。
在隧道首端,高壓氣管開始徐徐釋放氫氣,并將遵循無序震顫規則的氫原子轉化為等離子態的單個質子,輸出至LINAC直線加速器中。
很快,這一長串質子流被排入質子同步加速器的環狀真空軌道當中,隨著磁場加強,粒子流越轉越快。
這還不夠,小型的環狀真空軌道不能滿足質子流碰撞所需的速度,因此直徑為2200米的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開始接受質子——這群質子流被分流,分成兩束,圍繞圓環繼續旋轉。
兩束逆向旋轉的粒子流隔離在兩道環狀真空軌道中,長達36.6公里LHC設備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從質子同步加速器中吞食質子流。
連續三次的加速,讓環狀真空軌道中的兩道質子流以將近將近每秒鐘30萬公里的速度,瘋狂奔跑著,相當于一秒鐘在周長為26.659公里的隧道內奔跑11245圈。
最終,蘊含著7萬億電子伏特的質子流發生了碰撞,相當于十倍太陽中心溫度的高溫驟然產生,又在轉瞬間熄滅。
站在觀測平臺上的所有人,無法穿透那厚重的金屬結構,看清楚環狀加速軌道中發生的一切,他們只能抬著頭,看著空無一物的屏幕,同時小聲交談著。
CERN每天都在干這樣的事情,把粒子加速至光速,相互碰撞,期待能夠產生什么新奇的東西。
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試圖從兩道對撞粒子流中找到新粒子,如同在相互碰撞的傾盆大雨中,找出一滴顏色稍有些不同的雨水那樣困難。
CERN的工作人員們已經習慣了失敗,成百上千乃至上萬次試驗,也未必有一次能給出不同。
無序,混亂,才是粒子對撞機所展現的常態。
人們在等待著,而觀測平臺上的李昂,則保持著淡漠。
漫長的等待之后,結果出來了,CMS、ALICE、ATLAS、LHCb四臺探測儀器,顯示出令人大失所望的錯亂圖景。
沒有新粒子,沒有新規律,沒有新發現。
李昂打手一揮,下達了決策。
CERN的工作人員們面面相覷,負責人撓了撓快要謝頂的腦門,“試。”
于是,對撞機再次運轉,
這一次,一如既往,毫無收獲。
李昂風淡云輕地說道。
觀測臺上,已經有人皺起了眉頭,要知道不少人是從自家被窩里,被國家的情報人員拽了出來,連早飯都沒吃就被送上了飛機,千里迢迢趕到這里。
就算你是李昂,是學園都市的創造者,但也不能這么消遣人啊!
輕微議論聲逐漸響起,李昂像是沒有聽到一般,依舊看著下方的探測儀。
正午時分已到,饑腸轆轆的人們煩躁地聽著空調發出的嗡嗡聲,等待著第三次結果出現。
一如往常,毫無收獲。
不滿的情緒達到了臨界值,這些無論走到哪都能受到頂級待遇的粒子物理學家們,已經開始窺探觀測臺的出口,想著怎么才能從這里出去。
李昂手里拿著三份打印出來的粒子分布表格,看向下方那些表情各異的專家們,平靜說道:“連續三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條件相同,但結果卻不同,這說明了什么?”
人群中無人回答,回報給李昂的只有淡漠的眼神。
“說明物理規則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均勻?”李昂歪了歪頭,淡然說道:“如果是那樣的話,物理法則也就不復存在。”
你到底想要說明什么?
人群沒有發問,但他們的眼神說明了這一切。
李昂笑了笑,將手里領著的公文包放在桌上,包里靜靜躺著兩顆寶石。
一顆為藍色,來自阿斯加德王國寶庫中的宇宙魔方,象征著空間。
一顆為綠色,來自至尊圣所古一法師的阿戈摩托之眼,象征著時間。
時間與空間的寶石靜默躺在一起,如同并蒂蓮花。
李昂一手握著一顆寶石,時間與空間的奧秘在他眼前展露無遺,一層無形無質的囊泡裝能量波紋以他為圓心擴散開來,最終報過了整個LHC大型強子對撞機。
“現在,再試一次。”李昂轉過頭,淡漠說道。
人群之中的鋼鐵俠只覺一股寒流自脊椎流過,他是這些人中最為貼近真相的一個,手握時間與空間寶石的李昂,剛才應該是在LHC大型強子對撞機周圍,布下了一層無形無質的屏障。
人們不解,卻在一種冥冥中預感的指引下,再次啟動了機器。
龐大震顫聲在下方的隧道中響起,饑腸轆轆的人們雙目無神,凝望著屏幕上,智能AI投射出的模擬畫面。
然而,一雙雙無神的雙眼在同一時間猛地睜大,只見大屏幕上,那粒子分布的表格中有著極為突兀、猙獰的波峰。
126.5GeV的新玻色子....
“怎么可能?”
質疑聲不斷響起,上一次發現這種粒子,還是2012年7月四日,直到2013年3月14日,CERN才正式公布這種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上萬次的實驗,才有一次成功,而李昂只試了四次?
驀然,專家們醒悟過來,爭先恐后地奔向了計算機平臺,搶奪著剛打印出來的、冒著油墨香氣的紙張,瞪大了眼睛看著粒子分布圖。
李昂堅定地說道。
這一次,結果依舊是126.5GeV的新玻色子。
“怎么可能!!!”
怒吼聲不斷響起,即將謝頂的專家撓著所剩無幾的發絲,白發蒼蒼的老者踉蹌著倚在桌上,那些頭腦靈活的年輕人,則像見了鬼一般死死盯著李昂。
結果依舊。
結果依舊。
人群死寂無聲,呆呆地看著畫面中,幾乎一模一樣的三張表格
在大雨中找出一滴顏色異常的雨水,一次是幸運,兩次是魔法,三次則是奇跡。
“奇怪么?”
李昂看著呆滯的人群,平靜說道:“這才是我們應該得到的圖案,在次之前,人類在強子對撞機上付出的所有嘗試,都是智子投放出的假象。”
“上帝確實存在,但這位上帝,并不慈祥寬厚,恰恰相反,他們還很惡毒。”
,歡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