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國的游記,記載的自然是大邑的風土人情。
楚蘭歌卻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無形中對大邑的了解更深了一層。
而外出打聽消息的事,就交給了阿五幾人。
接下來的日子,楚蘭歌不是捧著書翻閱,就是去書生的小攤里買游記,還讓書生替她收集游記。心情好的時候還和書生扯皮,聊一聊大邑國都的八卦。
自從蕭軾尚了公主之后,住進了公主府,越發深居簡出。
阿五等人去打聽消息,很少能聽到蕭軾的,一般是林子晉活躍在權貴的圈子里,經常可以看到他出門。不過,等了將近一個月,楚蘭歌終于收到有用的消息。
阿五稟報:“施泰華改名施樺,在四皇子的王府里當門客。齊海倒成了公主府的門客。”
“他們果然都來了,這正好。”楚蘭歌好笑。
只要全在這里,就可以一窩端了,不必一個一個去找。
在大邑國都待得越久,聽到的事情就越多。
大邑君王年紀比起元帝略大,自從他最為得意的兒子,即太子被元帝暗殺之后,他就一直沒有再立儲君。有時立了儲君,皇權爭斗依舊避免不了,何況還沒有確立儲君的情況下,如今的大邑派系爭斗十分激烈。朝臣不是沒有上奏折,勸他早日冊立太子,但是他一意孤行,全部壓了下來。
自從痛失了愛子,大邑君王就變得越發陰沉,心思難測。
有一次楚蘭歌奇怪地問阿五,“據說大邑的君王和太上皇當年,都是驚才絕艷的人物。怎么會沒有想到立儲君的重要性?”
“公子,太上皇也從未立過儲君。”阿五一抓就是關鍵點。
楚蘭歌:“……”
阿五不提,她還真沒想到。
元帝一直都不曾冊立太子,阿秀是直接登基的,在暴露皇子身份之前,都隱藏于眾。大邑和蕭國的恩怨由來已久,楚蘭歌琢磨著這其中有什么關系。
事實上楚蘭歌懷疑得沒有錯。
是當年大邑太子被刺殺身亡,身邊還留著一封元帝寫給大邑君王的信。
信上直言,下一個刺殺目標,還是大邑的儲君。
此事知道的人極少,楚蘭歌也沒有聽說過。
阿五見到楚蘭歌沉思的神色,心里咯噔了一把,“公子,你不會還想……”
楚蘭歌含笑地看了阿五一眼,這家伙看似大大咧咧,心思卻最為敏捷,“你猜得沒錯,我是在想著解決蕭軾之時,能不能順便給大邑的內斗添一把火。我就想看一看,大邑派兵駐守在邊境,若后院起火了,這仗還能打得起來嗎?”
“這個太冒險了。”阿五蹙起了眉頭。
楚蘭歌微笑道:“我就是琢磨一下,沒有十足的把握,不會輕舉妄動的。”
“……”阿五暗暗撇嘴。
他不是第一次認識楚蘭歌,所以,對于她這話,他是一點都不相信。
真是這么穩妥的人,會冒險潛入大邑嗎?
如果有機會給大邑的內斗添一把火,她會去冒險嗎?
那怕只有五成的機會,她都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