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的馮翊見到面,而且臭味相投,很快就熟絡起來。
馮翊也是這次被選去陪皇子臨江侯讀書的四名大臣之子之一。
也不知道馮翊從哪里知道自己今天回京,他都沒有歇一口氣,就趕上門來?
門子打開門,就見馮翊帶著一名少年穿過垂花門闊步走進來,探頭看到韓道勛不在宅子里,也不管范錫程、趙闊兩名家兵,揪住韓謙說道:“七郎,聽說你也被選去陪三皇子讀書了?”
馮翊要比韓謙大上幾個月,在韓謙面前大大咧咧的,相貌卻是清秀,穿著馬靴、對襟短衫,腰間系著嵌有瑪瑙、綠孔雀石等寶玉裝綴的腰帶,乍看還以為是個女扮男裝的大家閨秀。
不過,要是以為馮翊是溫文爾雅的世家公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馮翊實在不是什么好鳥,韓謙到金陵沒有幾個月,能對金陵城內的妓寨娼館輕車熟路,能跟金陵城里的其他二世祖混在一起,馮翊是他的領路人。
與韓謙不同,馮翊有兩個兄長都已經長大成年,承蔭外放到下面的州縣任職,算是小有成就,馮翊又有個溺愛他的祖母護著,因此他在金陵城內肆意妄為,只要不闖下潑天禍事,馮文瀾也拿他沒轍。
馮翊身后的少年,是馮翊的姨兄,乃左神武軍副統軍孔周的次子孔熙榮。
孔熙榮身量極高,比韓謙都要高出大半個頭,又因為受其父親督促自幼習武的緣故,身體極其壯實,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鐵塔似的,但孔熙榮的性格卻要比他的姨兄弟馮翊柔弱得多。
由于孔周早年在邊軍任將,孔熙榮隨母親的住居,就挨著舅父馮文瀾家,他也就整天跟馮翊廝混在一起。
孔熙榮年齡較大一些,卻常受馮翊的欺負,只是他甘愿受著馮翊的虞指氣使。
馮翊所做的混帳事,常常都是孔熙榮頂缸,以致孔熙榮在金陵城里的聲名,比馮翊還要狼籍。
孔熙榮也是這次被選中的四名皇子伴讀之一。
“你說倒不倒霉,宮中為什么偏偏選中我們幾個給三皇子陪讀啊?年初時,我爹找術士替我看過面相,沒有說我今年會流年不利啊!”馮翊看到韓謙就喋喋不休的抱怨起來。
“……”韓謙看了范錫程、趙闊二人一眼,說道,“你們出去先歇著吧。”
范錫程、趙闊等家兵還不知曉韓謙這次從山莊回城來,是要給三皇子陪讀的,這時候聽馮翊口無遮攔的胡說八道,當下先告退到后院歇著去了。
馮翊卻沒有要停下的意思,拉了一把椅子坐下來,看到桌子有一壺茶,伸手碰了一下壺壁,覺得里面的茶水不燙,拿過來對著壺嘴就咕隆咕隆的灌了一氣。
他剛才聽奴婢回來說看到韓謙回城來,也沒有牽馬,直接一氣跑過來,汗津潺潺,口干得緊,又繼續抱怨道:“你說吧,要是信王身邊缺人,將我們選過去還好,說不定這是一條我們以后飛黃騰達的捷徑,卻偏偏將我們選出來,陪一個屁大的小孩玩過家家,你說晦不晦氣?”
韓謙知道馮翊是說天佑帝有廢太子立二皇子信王的傳言,朝中也確實有些大臣正千方百計的跟信王牽上關系。
也確如馮翊所言,將來大概率是太子或信王有一人能登上帝位,因此即便這時候一定要押注,也只會在太子及信王兩人中間選邊站。
而無論是太子或信王登基,三皇子臨江侯都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那他們這些被迫給塞到三皇子身邊的人,將來不受牽累就算萬幸了,壓根就不能指望有什么遠大前程,也難怪馮翊滿肚子的牢騷。
馮翊混賬歸混賬,但自幼耳濡目染,一些基本的輕重緩疾卻也是清楚的。
“……”韓謙只是一笑,只是相當認真的聽馮翊抱怨下去,并不急著附和他。
“周昆原本跟我們一起要陪三皇子讀書的,但半個月前騎馬摔下來,竟然背脊骨摔斷了,躺在家里成了一個廢人你說這事邪不邪門,是不是打一開始就透著倒大霉的兆頭啊?”馮翊問道。
聽馮翊這么說,韓謙卻是心里一驚。
本章分2頁,當前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