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科技巨子關于幻夢世界邏輯問題的爭論系統性回復一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超級科技巨子 >>超級科技巨子最新章節列表 >> 關于幻夢世界邏輯問題的爭論系統性回復一下。

關于幻夢世界邏輯問題的爭論系統性回復一下。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09日  作者:昭靈駟玉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昭靈駟玉 | 超級科技巨子 
(求推薦)

更新時間:20180609

很多人都對這個情節看得云里霧里,覺得邏輯不通,這里系統化的解析一下昭靈的這個設定。

這個單章主要回復一些感興趣但有疑惑不能理解的書友,可以看下去,理解的或者無所謂的書友們可以直接略掉,因為篇幅有點長,5000字,不過反正是免費字數。

首先要確定幻夢世界的四大關鍵的基本概念:

1、時間線。幻夢世界時間線與現實世界時間線,兩條獨立的時間線。

2、交互。兩個世界的運行規律是不一樣的,當以人為紐帶實現兩界交互的時候,會產生神奇的東西。

3、包含關系與終極概念改寫。幻夢世界可以任意修改邏輯定義(這條超級重要)。

4、參考系。選定一個目標作為參考系,該目標參考系則相對處于“現在時刻”或者說“現在進行時”。

(這四個基本點很重要,沒有以上概念就無法解釋)

截取兩個明顯的爭論點。

爭論1:不能見到先祖或后輩,截取一位書友的原文解釋:“我進去幻想世界,但是我一分鐘后要死了,那么你不可能遇得到一分鐘后進來的人,因為幻想世界的時間線是一樣的,所以不可能遇見子孫的問題”

爭論2:時間比例1:無窮。那么我只會永遠生活在單機中。

關于第一個爭論,我想這個書友可能搞錯了時間線,現實世界的時間線是一樣的,但幻夢世界的時間線可以允許多條并行,也可以無序,怎么都可以,為什么忽視終極概念改寫這個至高定律?參考基本概念3的表述,所以幻夢世界的時間線可以一樣,但也可以不一樣。

好,根據那位書友說的作為切入點,一分鐘后要死了,那么不可能遇到一分鐘后進來的人針對這句話,同樣還是那句話,為什么又一次忽略幻夢世界的終極概念呢?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把“外祖母”選作為參考系,相對于“我”就是未來人,因為“我”是后來才出生的,相對于年輕的“外祖母”乃至她還是單身的時候來說,沒有出生的“我”就是未來人,能理解吧?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參考系,四個關鍵基本點之一)。

好,“外祖母”進入幻夢世界了,“我”也進入了幻夢世界,注意這里的參考系,相對于“外祖母”而“我”就是作為未來人進入幻夢世界,說明這是一件必然發生了的事情。

那么“交互”發生作用了(交互,四大關鍵基本點之一),第一次交互是以“我”為紐帶進行兩界交互,記住,因為現實世界對“我”通過接受意識欺騙,進入到了幻夢世界,在這里“我”是兩界交互的紐帶,是第一次。

完成了第一次交互的前提,才會進而發生第二次交互。

第二次“交互”則是以“幻夢世界”為紐帶,實現過去與未來之間的交互,載體就是現在人與未來人之間的交流,也就是“我”作為未來人與“外祖母”作為過去人之間的交流。

那么第二次交互的紐帶是“幻夢世界”,這個時候基本概念3終極概念下,可以在幻夢世界進行任意的邏輯修改,那么自然包括了可以通過幻夢世界這個紐帶實現現在人與未來人之間的交流了,也就是“我”與“外祖母”。

那么不論這個人是現在人還是未來人,他進入了幻夢世界就意味著屬于幻夢世界的一部分了,也就是紐帶的一部分了,也包含了進去。

那么跟一分鐘死后不可能見到一分鐘后進來的人,又有什么關系?時間比例不同又有什么關系?完全不會受其影響。正因為終極概念主宰下的幻夢世界可以隨意修改,所以才會有不同的時間比例。

什么情況下見不到“外祖母”呢?只有“我”從始至終都沒有進入過幻夢世界,以及我不愿意見外祖母,才不會見面,反之,外祖母不愿意,你也見不到他,還有一種就是系統強制干預,但這些都需要就事論事,而且即便是系統強制干預,也基于第一次交互這個前提,也就是進入幻夢世界。

關于第二個爭論時間比例1:無窮。那么我只會永遠生活在單機中,而且需要一個獨立的服務器。

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呢?為什么把又包含關系與終極概念這兩個幻夢世界至高定義給忽略了呢?

時間比例1:無窮,那是“我”與幻夢世界之間的相對關系,“他”的時間比例1:100是“他”與幻夢世界之間的關系,而“我”和“他”都在同一個幻夢世界,為什么是活在單機中呢?

可能有人就會想到新的疑問,現在的幻夢世界,與未來的幻夢世界,未來與現在同時出現在一個世界,那是兩個時間維度下的人啊,他們就像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

這就需要相對論來解釋了,文中也提及需要引入相對論,記得好像還大致解釋了一下!

引入相對論就好解釋了啊,選擇“外祖母”作為參考系,那么“外祖母”就是相對處于現在時刻,而“外祖母”現對于“我”,這個“我”就是未來人。

那么進一步就可以推導,以“我”為參考系,“我”處在的時間點,就是現在時刻,如果“我”不是單身狗,未來必然有子女,那么子女就是未來人。

理清了這個思路,那就不難理解了。現在我們假設以“我”為參考系,“外祖母”年輕單身的時候就進入過幻夢世界,這是過去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了,對吧?

那么相對于“我”來說,我進入了幻夢世界,那肯定能在幻夢世界見到年輕的外祖母啊,我可以回到外祖母過去發生的歷史事件那個場景中,當然就能見到她并與之交流了。

那么就可以進一步推導出,假設把參考系轉移到“未來人”身上,那么未來人就的某個時間X點就是現在時刻,這個未來人就是你的后代,他回來看你,就跟你回去看外祖母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說到這里應該就都明白這到底是個怎么回事,也明白了。

而且有一個重要的點需要明白的是幻夢世界的時間概念是“無序”的,每個人都擁有一條獨立的時間線,這條時間線可以跟另一個人一樣,也可以不一樣,與現實世界的時間線比例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

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都處在幻夢世界里。

加上“終極概念”、“終極概念”、“終極概念”、重要的話說三遍,在終極概念主宰下的幻夢世界,可以任意修改一切邏輯規則,才有了上述的一切事件得以發生。

當兩個人互動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相對關系,才會發生一系列的事件。

所以開篇四個基本點是理解這些邏輯的最大基準。

上面的內容描述的都是交互于幻夢世界里,并且發生在幻夢世界中的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還有現實世界呢,那么現實世界與幻夢世界的關系呢?

既然如此,那么幻夢世界交互發生的事件,反作用到現實世界會產生什么影響呢?那么外祖母悖論會不會出現呢?還有關于文中的“另類永生”這個概念到底是個什么鬼?你得解釋解釋吧。

慢慢來。

先說“另類永生”概念,扯到了現實,那就得引入相對論,其實理解了上面兩個爭論點,這個很好理解了,假如還有最后一分鐘就要去世了的“我”要進行另類永生了,而時間比例1:無限而實現另類永生的,那么相對于“我”而言,只要進入了幻夢世界,完成了現實世界與幻夢世界時間比例1:無限,那么現實世界不管只有一分鐘還是一秒鐘都沒有關系了,因為“我”壓根兒不打算回到現實了,要一直待在幻夢世界里了。

同時,這不是單機,因為你在幻夢世界,你可以和未來人交流,可以和過去人交流,可以其和他所有在幻夢世界里的人直接交流,交流的前提是相對互動,互動的前提是在通過幻夢世界這個紐帶實現,這個前面已經解釋過了,還沒理解可以返回去看看。

所以才叫“另類永生”,是通往永生之路的單程票,如果你在現實世界只有一分鐘時間了,你回去就可能立馬就死掉了。

相對于現實中的“你”,你只有一分鐘時間了,相對于幻夢世界里,“你”是永生的。

現實中的“你”一分鐘后死了,“你”被家屬埋掉了,這個事件那是相對與你的家人為參考系而言。而相對于“你”作為參考系來說,相對于幻夢世界永生了的“你”,在現實世界的“你”永遠處于死前一分鐘,你只要不回歸現實,你永遠不會面臨一分鐘后死去的這個事件(敲黑板:理解這個表述要進行相對區分,關鍵在于參考系)。

但這并不妨礙你與一分鐘后你的家人之間在幻夢世界進行交流啊,原理解釋就是上面“外祖母”參考系的解釋(敲黑板:還不理解,那就換個角度,你把自己當做歷史,把家人當做現在時刻,那么對于你的家人來說,跟你有關的時間在你家人的眼里是歷史事件,所以參考系是理解這個概念的關鍵點。)。

這就是所謂的“另類永生”,應該理解了。

關于幻夢世界交互發生的事件,反作用到現實世界會產生什么影響呢?那么外祖母悖論會不會出現呢?

關于這個問題也許是最后一個關鍵疑問了。

交互的載體是現實中的人,有的人現實中還有最后一分鐘,但有的人是年輕人啊,他返回現實世界后會不會因為和未來人交流了,從而間接的知曉未來呢?

好,問題的關鍵點在于此,那么就此分析。

我們假設一個事件,因為現在還是單身的“我”與未來的兒子在幻夢世界先見面了(現實世界還是單身汪),

OK,我們設定會發生這樣的一個事件劇本,“我”通過與兒子交流,得知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因為老婆的一些關系牽連“我”使得“我”坐牢了,而且終身監禁乃至未來要被判死刑,那就挑最嚴重的,死刑,也就是說我知道未來X年X月X日會被槍斃。

“我”知道了未來的自己要面臨這個悲催命運,那“我”不想死,所以我決定單身一輩子,不娶老婆了,那不就可以避免被槍斃了?但問題來了,如此一來,那兒子就不可能出現了呀,那么沒有兒子,又怎么可能知道未來嘛,又怎么可能會發生這一切,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都無法成立。

這不就是經典的“祖母悖論”嘛。

好,現在問題非常清楚了。

這個問題在正文章節里通過記者提問環節比較詳細解釋了,采用了平行宇宙論、觀察者效應等引入進行解釋,記得文中還用了閉環的過山車軌道來表述。

也就是說未來的路已經注定好了,就像過山車軌道一樣定好了,你如果改變就意味著脫軌,過山車就不能順利走過去,可能直接就翻車了,只有沿著正確的軌道,才能順利走過去,冥冥之中仿佛命中注定。

就用上面那個槍斃事件來做個不恰當的新假設,假如那個“我”知道了未來事件,“我”開始的時候是想方設法要自己單身一輩子來躲避被槍斃的命運。可直到某天看到了那個她,確認過眼神,從此就沉淪,哪怕被槍斃也要再一起,也說不準吶對不對?

所以從這個新的假設事件來看,即便直到未來也是一角未來,關鍵是任何一個小小的變量都可能把你重新拉回原來的軌道上去,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脫軌,才能繼續走下去,才能有未來。

好了,能夠看到這里的小伙伴,想必都是對科學感興趣的才會認真看完并看到這里,不然上述這么枯燥的內容不可能看完。

思維敏捷的小伙伴可能很覺得很啰嗦,但啰嗦一點能夠讓稍微理解差一點的小伙伴明白。

其實,昭靈想要表達就是,科學的魅力就在于此,就像上述的一切,什么另類永生、包括上傳意識、平行宇宙之類的等等,他們至今沒有被證實存在,也沒有被證實不存在,所以不能一上來就直接下論斷,除非你能證明它是存在的、或者證明他不存在。

科學的真諦就是為了尋找真理,哪怕找不到,也要去探尋他的規律。

人類的科學體系都是一次次顛覆原有的觀念和通過發現新的真理,并由此不斷的完善科學體系,也僅僅只是完善,而不是完整,因為到現在很多東西都解釋不了,但不應該因為解釋不了就否定,反而有利的說明了現有的科學體系還不完整,不能解釋也意味著新發現。

我們現在認為理所應當的電磁波、電磁場。但在那個年代電、磁、場等這些都是毫不相干的物理量呢,現在我們都知道他們是有關系的,而且關系密切的。

又比如在以前,沒有幾個人敢反對牛頓定律,因為他權威,直到愛因斯坦的出現,并且顛覆了那個時代的人的世界觀,并且相對論成為奠定了現代物理的兩大基石之一。

愛因斯坦的偉大支出在于他敢于顛覆權威,同時相對論幾乎是他一己之力完成的,而量子理論是有一大波牛人共同推進的,比如最開始的普朗克,還有愛因斯坦本身,薛定諤、波爾、海森堡等等還有其他牛人一大堆,都是大拿,你看愛因斯坦也在里面,光量子就是愛因斯坦提出來的。

有趣的是,愛因斯坦和波爾兩個科學家在量子力學吵了一輩子,愛因斯坦直到1955年去世都不能接受,而波爾在1962年去世的時候,人們發現他家里的一塊黑板上寫的公式表明都在嘗試要說服愛因斯坦,估計波爾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說服愛因斯坦吧。

但不管怎么說,現在我們知道了,在這個爭論上,愛因斯坦、薛定諤他們這一派是錯了,波爾和他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是正確的。

量子糾纏就是那樣,不承認但它就是具備超距作用,你解釋不了他也那樣,因為實驗結果證明就是那樣。我們都知道,任何理論都是要經得起實驗的考證才行,而實驗結果能反推出理論。

所以,科學的進步往往都是顛覆舊有的世界觀,重塑,然后建立新的更完善的科學體系,導致的結果就是文明的進步,技術的進步。

這也是科學的魅力所在,科學研究的過程,就是一個求真的過程。

昭靈花費這么大篇幅來寫這么一個單章,也是希望能夠找到共同熱愛科學的小伙伴,相比較沉淪在娛樂消遣中,愛上科學,在這個層面上消遣精力是不是會更有意義,你說呢。

以上。


上一章  |  超級科技巨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