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這若敖氏從六百年前就開始傳承,延續幾十代人,一度權傾楚國,還差點弄死了楚莊王?”
黑夫沒想到,從人定到雞鳴,在這荒郊野外,陪伴自己渡過漫漫長夜的,居然是利咸講述的,關于若敖氏的故事。
方才,黑夫他們擒獲盜墓賊后,立刻加以詢問,想要問出盜墓賊與朝陽里里監門勾結的事實。可盜墓賊的頭目,那個赤面短須的賊人倒是嘴硬,打死也不說,氣得東門豹都想一戟殺了他。
可盜墓賊們并非鐵板一塊,尤其是那個被迫加入盜墓團伙的楚國少年“興”,因痛恨盜墓賊對他的毒打虐待,便如倒豆子般,將他所知道的事全部說了出來。
興還交待說,今夜平旦時分,朝陽里里監門會親自趕著牛車,來接應他們,幫忙轉移贓物……
于是黑夫和幾人商量了一番,決定讓東門豹和小陶,將五名盜墓賊拖到山包后面藏起來,封住他們的嘴巴。黑夫和利咸則裝作是盜墓賊的樣子,抱著鐵鍤,坐在墓穴邊上,給那朝陽里里監門來一出“守株待兔”……
夜深寒冷,時間過得很慢,反正黑夫閑著也是抱著胳膊打哆嗦,便聊天打發時間,他問起利咸,這墓穴主人“若敖氏”的來歷。
利咸對黑夫不知若敖氏,并沒有感到驚訝。畢竟楚國退出江漢五十多年了,時過境遷,平民只認眼前的官府是誰,除了他們這些楚時的小貴族還念叨著舊情,誰還會記得昔日的封君主人呢?
他告訴黑夫,若敖氏,是是楚國第十四代國君“若敖”的后人。楚國稱王后,若敖氏漸漸發展壯大,成為楚國最強大的公族。后來又分出了斗氏和成氏,出過許多位令尹、司馬,長期擔任軍政要職,什么斗谷於菟(子文),成得臣、成大心……只可惜這些人,黑夫一個都不認識。
耐著性子聽了許久后,利咸終于說到了一個他認識的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黑夫這下才知道,原來楚莊王之所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正是由于若敖氏權傾朝野,架空了楚王。據說當時若敖氏有六部私兵,加起來占了楚國軍隊的一半。
最終,楚莊王與若敖氏開戰,好不容易才取得勝利,這才有了他北上爭霸,問鼎之輕重的后事。
“若敖氏就在那之后滅亡了?”黑夫問道。
“怎么可能。”
利咸擺手道:“楚王念在若敖氏幾代人為楚國盡忠,于是留下了一脈子孫,就封在安陸,那時候此地還叫鄖縣,斗氏就成了鄖縣縣公。”
到了楚國和吳國大戰,伍子胥、孫武率軍大破楚軍,攻入郢都時,若敖氏又迎來了一次機會。
當時楚昭王逃亡到安陸,若敖氏的后人斗辛就追隨其左右,為保護楚昭王立了一些功勞。所以在事后論功行賞時,楚昭王就提拔斗辛做了右尹,位置在令尹、司馬之下,卻在普通縣公之上。
這些事跡,都銘刻在那個被盜墓賊摸上來的鼎上,這處大墓,恰恰就是鄖公斗辛的墓葬,難怪規格如此之高,不單有車馬陪葬,還有鎮墓獸,能與諸侯比肩。
聽到這里,黑夫微微一驚:“等等,這若敖氏是鄖公,與那縣左尉鄖滿的家族又有何關系?”
“鄖氏?”
利咸一愣,下意識地啐了一口,鄙夷地說道:“怎可能,若敖是楚國羋姓王孫,為鄖公。鄖氏雖然自詡為貴族,卻只是古鄖國的亡國之余,和我家利氏一樣,只是大夫,只是若敖氏的臣子。不是我胡吹,我利氏當時好歹為若敖氏掌管典籍,可鄖氏呢?只是管廄苑的,給若敖氏提鞋都不配!”
看得出來,這些年鄖氏混得風生水起,成為安陸最大的地頭蛇,當年與之平起平坐的利氏是有些嫉妒的。黑夫笑了笑,沒有拆穿,于他而言,和鄖氏結仇就夠麻煩了,聽說這些舊貴族們并非鐵板一塊,反倒值得高興。
楚昭王、斗辛之后兩百多年里,雖然楚國幾經變遷,甚至還被吳起進來改
本章未完,請翻開下方下一章繼續閱讀
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