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穿歷史第一百零二章 你有大炮,我有神功(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帶著系統穿歷史 >>帶著系統穿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你有大炮,我有神功(2)

第一百零二章 你有大炮,我有神功(2)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05日  作者:夢中捉刀人  分類: 仙俠 | 幻想修仙 | 夢中捉刀人 | 帶著系統穿歷史 

當時,無論是五百米也好,還是六百米,七百米也好,大炮的射程,都遠遠的超過了弓箭的射程,所以,滿清可以在五六百米之外,就直接的炮擊松山城的城墻。

“大炮?”何玄也不由的一驚。

“清軍又加了大炮。”宣府總兵楊國柱,看得頭皮發麻。

這個時代,火槍什么的還沒有大規模的應用,而且火槍并不算多好用。

但是,火炮是真的好用,特別是在攻城的時候。

“清軍有大炮,我們也有大炮吧,對轟就是。”何玄有些不解的說道。

“事情哪里有你說的那么簡單,我軍的大炮數量,不及清軍啊,對轟要吃虧的。”宣府總兵楊國柱喝道,同時對著城墻上面,大炮前的火炮兵說道:“諸兵準備,盡量朝著清軍人多的地方轟。”

“是。”諸多軍人都點頭。

而蘇定在一旁也小聲的解釋了一下,何玄才算是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成為大明抓狂噩夢之前,后金八旗創建者努爾哈赤,大半輩子都在表忠心。努爾哈赤悶不做聲的辦了件大事:研究明朝火器。

以《神器譜》里的記錄:早在萬歷九年,努爾哈赤就連哄帶騙弄了好些漢族工匠,還誘騙了不少明軍中火器兵身份的逃兵過來,還長期大量用貂皮換硝石硫磺,就為研發火器。

而隱藏了大半輩子的努爾哈赤,晚年之所以能下定決心,扯旗反了明朝,也更因看明白一個事情:明朝看上去很強大的火器優勢,早就注水了!

明代的火器整個體制,龐大的官僚集團,在里面上下其手,加上皇帝對這事不怎么管,也不懂管,所以造出來的火器,大把大把的垃圾,劣質貨。

反而滿清那邊,撫順清河地區,嘉靖年間起就是明朝火器生產基地,外帶礦產資源充足,工匠技師也多,努爾哈赤一起兵,全給撿了現成。而后明朝一邊敗一邊送火器,后金繳獲啥,很快就能學著造。以《滿洲實錄》說法,天啟年間時,后金就能自行制造火器了。

但要論原因,就是兩字:效率!

后金起家的時候,雖說經濟和制度,都是各種野蠻落后,可比明朝強的一條,就是軍事動員體制。放在火器這事上,更是集中力量開發,從造火器到推火器再到練火器,樣樣都高效。

再說回到了大炮上面來。

當時西方的火器已經比起東方要先進了。

所以,當時最好的炮,就是西方過來的紅衣大炮,又叫紅夷大炮,雖然不如西方最頂尖的貨,但也算是換代產品,射程到達了六,七百米,威力更大,超過本土的四,五百米的炮。

初期去澳門買大炮,買來三十門,到北京卻又扣下一大半,只拉到前線十一門。到崇禎年間,明朝下決心自主生產紅夷大炮,先在登州建廠,又計劃京城兵仗局也引進,誰知朝堂又吵做一團,鬧的崇禎改變初衷,只在登州生產。

所以,現在明軍的紅衣大炮,其實相當的少。

而反觀清軍,后金皇太極這邊的效率,卻是高得驚人:一直重金懸賞,終于在崇禎四年,由漢軍旗工匠王天相主持,造出了后金的仿制版紅夷大炮。沒扯皮口水,開發成功后就立刻大量造,四十門火炮,立刻投入大凌河戰役。

而接下來明朝的“登萊軍變”,更給后金送了大禮:登州的明朝炮廠,好不容易開發成功了中國版紅夷大炮,又碰上當地駐軍孔友德、耿忠明叛亂,二人帶著明朝辛苦研發的火炮技術,外帶大批工匠,拍屁股投奔了后金。

以崇禎晚期遼東巡撫黎玉田的痛苦總結說:酋(清軍)鑄百炮而有余,我(明軍)鑄十炮而無力。鑄炮造藥十倍于我之神器也。

看到沒有,說的是什么,十倍啊!十倍!

大家都是紅衣大炮,大家的射程都是六,七百米。

但是,人家的數量是你的十倍。

所以,每一回明軍守城,其實都不怎么好守,炮火比不了敵人的猛烈。

只見在滿清的陣營當中,同時飛出了三十多個漆黑的大鐵球,直接的撞向了明軍松山城的西城墻,顯然是打算拿西城墻當突破口。這個時代的炮彈,大多就是這種大鐵球。記載是這樣記載的:彈藥較重,可達數公斤乃至10公斤不等。彈丸是以由石、鐵、鉛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實心彈為主,,也可發射鏈彈、霰彈等彈藥,形制及使用方法多種多樣,是以炮彈直接撞擊目標的物理破壞為目的。

當然,也因為如此,所以當時的大炮是被這樣評價的,這玩意長于攻城,拙于野戰,說白了就是攻城用的,其它時候基本沒啥作用。

而明軍西城墻這邊,那紅衣大炮當中,也直接的轟出了漆黑的大鐵球。但是數量就少得多,一下子轟出的也就是五,六個漆黑的大鐵球,相比起來,威力氣勢就差得太多。

對方三十多個炮彈,到有二十多個狠狠的砸在了松山城的西城墻上,讓整個西城墻都不由的一顫,何玄都感覺到腳下也不由的一顫。

接下來,就是不停的開炮,轟擊的過程。

兩方的炮不停的對射著,但是明軍這邊整體處在下風。

何玄一直在城墻后面,皺起了眉頭:“這樣看來,形勢不太妙啊。”

“是啊,形勢不妙。按著這樣的勢頭,只怕城墻,都要被對方給轟塌。一旦轟塌,我軍就要與敵人肉,搏,而且到時候被堵在松山城當中,沒有出口,比起野戰時候與敵人肉,搏更慘。但是奈何我軍的火力不足。真是操蛋,我已經向上頭申請了無數次,多要火炮,多要火炮。結果,都壓根沒有人聽。格老子的,這仗到底要老子怎么打。”楊國柱直接的罵道。

“這樣下去,確實不行。”何玄沉吟著:“只挨打不還手,不是我的性格,得想一個辦法出來。”

他反復的沉吟著。

楊國柱,高永明,以及蘇定,卻沒有對何玄抱多大的希望。

何玄能射殺敵人的將領,但是對方現在壓根不接近,都在五百步之外,他能怎么辦?這個時代一步約定為四尺,而這個時代的一尺比起二十一世紀的一尺要短些,四尺大約就是一米左右。所以一百步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百米左右。

而何玄總不能一個人,沖出城墻,沖向清軍的大營里面,他再能打沖入成千上萬人當中,也只有死路一條。

不僅皇太極研究過何玄的戰績,楊國柱等人也研究過,知道何玄并不是真正一對一萬,把一萬人打垮,他也是有極限的,估計一打一千都做不到。

(上一章寫大炮的射程,非注水,這些內容在后面都有用,不寫的話,后文就不對勁。大家明天看更新就明白寫射程的用意了。)


上一章  |  帶著系統穿歷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