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李義0099:洞房花燭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并州李義 >>并州李義最新章節列表 >> 0099:洞房花燭夜

0099:洞房花燭夜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04日  作者:御宅煙魔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御宅煙魔 | 并州李義 
看啦又看()一直在努力提高更新速度與營造更舒適的閱讀環境,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度遼將軍府前往曼柏縣衙的街道上,李義身著一身華麗而又莊重的玄服騎著小白,表情興奮的不斷向兩邊高聲恭賀的百姓們致謝。(看啦又看小說)身后,是同樣身穿玄服的迎親隊伍,約莫百人,均是李家麾下的諸多徒附,如呂布的父母等擔任。

而在小白的大腦袋上,掛著一個玄色綢緞制作的大帽子,看起來很是可愛滑稽。它直挺著大腦袋,一雙小圓眼直勾勾的盯著前方,眼神中雖然充滿了哀怨,卻也絲毫不敢亂動,生怕一個不小心,腦袋上那頂讓它非常討厭的大帽子就會掉下來一般。

說起來,李義成親之前還以為這個時代的禮服也是和后世一樣,那種超級大紅色。結果當準備穿上的時候,才知道是玄色。這是一種主打黑色,搭配赤色的一種顏色,比如李義這身,衣服正體都是黑色,但在袖腕、衣領處均為赤紅色。穿戴起來,讓李義看上去非常雍容閑雅。

一路來到縣衙,李義手捧著銅雁送于蔡邕,這乃是這個時代的習俗,以銅雁表示以后對蔡琰會誠信和尊重。

一番叮囑之中,蔡邕終于將蔡琰托付給了李義,隨行的還有作為婢子陪伴在側的貂蟬。

在將蔡琰接回度遼將軍府后,就是一系列的儀式。醮子禮,正禮、沃盥禮、同牢禮、合巹禮。最后在進行完結發禮后,李義和蔡琰終于被送入了早已經準備好的洞房。

入得洞房,李義和蔡琰分別坐在桌子的兩邊,許久之后,待聽得門外終于沒有了動靜后,李義這才長舒了一口氣,“呼,真是累死我了,一整天下來就好像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一樣,以前我看奉先他們成親時,也沒有這么麻煩啊”

“子康兄你的身份不一樣嘛,自然要按照相應的標準來執行了”蔡琰聞言嬌笑道。在燭光的映射下,她那本來就嬌紅的俏臉變得更加的迷人。

“夫人,你的稱呼又錯了哦”李義聞言,忽然起身走到蔡琰的面前居高臨下的看著她壞笑道,“而且已經是第二次了呢”

“妾身知錯了,還請夫主原諒”蔡琰嬌羞的說道,美目流轉,透露著一種說不出的萬種風情。搭配此情此景,李義又如何能夠忍得住呢?

“嘿嘿,夫人可曾記得為夫昔日之言,今天夫人你可逃不了懲罰了呢”李義說著,一把將蔡琰橫抱起來,大步向床榻處走去。

“夫主……”蔡琰羞澀的埋首于李義的懷中,口中低喃著,臉上的紅潤仿佛能夠滴出血來一般。在縣衙等待李義前來迎親之時,蔡邕就已經請來幾位富有經驗的媼嫗教導蔡琰一些房中秘事。而如今,李義那神情和行為,蔡琰如何猜不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感受到身子碰觸到那柔軟的床墊,蔡琰羞澀的看著李義那俊秀的面龐低喃道,“還請夫主憐惜……”

“放心,交給我吧”李義看著蔡琰的俏臉輕柔的說道。

隔天,換了一身輕便服裝的李義神清氣爽的走了出來,此時在大廳之中,卻見橋玄、蔡邕、橋羽、張芝四人正在談論著什么。

“愛婿,看你的模樣,昨天應該是過得很開心吧?”看到李義,蔡邕笑著說道,只是那古怪的語氣,頓時讓李義無語了。“原來伯喈公卻也是一個老不修?”

“洞房花燭夜,封候拜將時,婿怎么可能不開心呢?”李義有些尷尬的笑道。

“洞房花燭夜,封候拜將時?哈哈!好!好!”蔡邕等人聞言大笑起來,紛紛夸贊起李義來。這讓李義長舒了一口氣,因為他實在擔心這幾個老不修會問一些更加深入的尷尬話題。

隨后,李義就直接坐了下來,陪著蔡邕、橋羽、張芝三人隨口閑聊起來。“太平道?!”李義皺著眉頭看著橋羽,顯然沒有想到竟然在此時此地從橋羽的口中聽到這么一個詞匯。

“哦?子康也聽過太平道?”橋羽聞言好奇的問道,同時蔡邕和張芝也轉過了頭來看著李義。

“不錯,昔日游歷之時,經過冀州時聽說了太平道的名聲,隨后更在巨鹿遇到了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張角。”李義聞言點了點頭。

“那不知道子康你是如何看待這太平道呢?”橋羽聞言表情嚴肅的問道。

“翼孝公此言,可是那太平道讓你覺得……”李義聞言古怪的問道,在他的認知中,直到唐周告密之前,整個大漢王朝對于太平道是完全置之不理的。可如今聽橋羽的語氣,似乎對于太平道有些敵視?

“不錯!我還在任城國擔任國相之時,就發現太平道除了宣傳黃老之學、治病救人之外,還在不斷的發展太平道的組織。雖然說以教派而言,這么做無可厚非,但我總覺得他們這種發展速度和規模……”橋羽搖頭說道。

劉邦建立漢朝后,以黃老之學治國,隨后在漢武帝時,董仲舒上疏對策,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念,而這個觀念也被漢武帝劉徹所采納。從此以后,儒家成為了大漢王朝的正統思想,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不過雖然如此,但這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只是在朝堂之上的思想而已。在地方上,漢朝并沒有禁止道教以及其他學說的傳播。不過因為大部分世家子弟為了仕途紛紛轉而學習儒家學說,沒有了這部分人的支持,其他學說就算各種宣傳,也根本不可能出現太大的規模。

比如光武年間的張道陵,千百年不出的道教牛人,放到這個時代,哪怕是馬融、鄭玄這些大儒也無法和其比擬。但終其一生,也不過于漢朝管理比較寬松的揚州豫章郡龍虎山,創建了天師道。那個時候,張道陵的弟子不過300多人,在整個天下有24個治所,而其中大部分的治所,都集中在益州、揚州、涼州這些地方。

要知道在漢朝時期,最為發達的地區除了司隸之外,就是長江以北的豫、兗、冀等州了。簡單的說,就算是張道陵這種牛人,在傳教的時候也只能躲在偏遠山區進行傳道,以免和儒家子弟產生沖突。

現在就,書架收藏,圈子聊書,以及更多讀書樂趣!


上一章  |  并州李義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