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王者二百二十七 熊侶稱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亂世王者 >>亂世王者最新章節列表 >> 二百二十七 熊侶稱王

二百二十七 熊侶稱王


更新時間:2018年01月08日  作者:青銅劍客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青銅劍客 | 亂世王者 


藺相如對方離施禮完畢,客套了幾句后便直奔主題:“敢問唐公,貴國欠我大趙的二十三萬石糧食,準備何時歸還?”

“給給給……寡人答應的當然會給,我這就命簡雍去準備糧食,二十三萬石一粒也不會少!”

方離大笑著將藺相如請進大殿,又命簡雍去把糧食準備完畢,藺相如的表情這才有了笑容。

跟藺相如打著哈哈,方離還是肉痛不已,本來這筆爛賬他是沒打算還的,反正亂世之中承諾都是空口白話。但趙雍心胸并不寬廣,與其惹他記恨與趙國結下梁子影響滅晉大業,當然還是送出這筆糧食更劃算。

否則小不忍則亂大謀,而且當初也的確是自己答應了趙雍五十萬石糧食的要求,既然人家上門討債來了,自己就不要做老賴了。

幸虧方離剛剛將土地肥沃的翟、紀兩國收入囊中,梁國也差不多趨于穩定,不久后就可以收稅了,否則這二十三萬石,還真會給大唐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壓力。

討要糧食只是順道,趙雍派藺相如過來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打算在攻晉之戰中分一杯羹。趙晉兩國是世仇,不久前又剛剛大戰一場,各自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這時候不趁火打劫,趙國滿朝上下都不會答應,更何況是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

藺相如討回了糧食,便換上了一副笑容,開門見山的道明趙國打算與唐、燕聯合滅晉的目的,最后笑問:“不知唐公意下如何?”

方離也早就猜到了藺相如此行的目的,趙國想要從中分一杯羹,而燕、唐兩國也需要借助趙國的軍事實力,否則要想吞并實力強大的晉國,僅憑唐、燕兩國還真不一定能夠做到。

“趙公打算與唐、燕聯合滅晉,寡人當然歡迎,想必燕公知道這個消息后,也會十分開心的。”

藺相如客套了幾句,又拋出了另一個目的:“敢問唐公,唐燕趙三家結盟攻晉,是不是該選出一個盟主,以便上傳下達,令行禁止啊?”

蘇秦早就料到了趙雍的這個條件,不過區區一個盟主虛名,給他又何妨?能夠真正從三家分晉中撈到實惠,擴充實力才是王道。

方離果斷點頭:“那是自然,寡人會盡快向燕公提議,由趙公來做盟主。‘’

燕國久居北地,此次攻晉也是為了打通劍指中原的通道,務實為上,又有蘇秦從中斡旋,想必對這個盟主的名頭不會太過在意。

得到方離肯定的答復,藺相如此行目的達成,便辭別唐國君臣離開滎陽返程而去。

方離對藺相如欣賞有加,只可惜藺相如對趙國的忠誠根深蒂固,否則方離還真想挖個墻角。現在的唐國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缺的就是這種外交型人才。

正當方離緊鑼密鼓的謀劃滅晉之時,姬鄭冊封熊侶為楚王的詔書由鄧芝送到了郢都。

熊侶得報后大喜過望,直對滿朝文武大夸方離果然夠兄弟,不愧是他熊侶看上的兄弟盟國。想不到自己封王的愿望終于要實現了,真是可喜可賀!

雖然大家對偏安一隅的周王室已經沒有多少敬畏,但分封建國的詔令由周天子下達,才有足夠的含金量。

熊侶命人按照儀制備好香案,恭恭敬敬地接過鄧芝手中的詔書,喜笑顏開的對滿朝文武宣布:“自即日起寡人便為楚王!”

宣讀詔書完畢,熊侶又召集百官在祭壇舉辦了盛大的稱王大典,告慰歷代先祖,楚國從周初一偏安一隅的南蠻之族,經過歷代君主的奮斗,到了他熊侶這代,終于加冕稱王。

而且是除了天子周王姬鄭之后的唯一一個王,就連秦、齊等兩強也只能仰望自己。

熊侶正是躊躇滿志,劍指天下之際,群臣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掃楚王的興,紛紛朝拜:“臣等恭賀大王榮登王位,大楚無疆,千秋萬載!”

百里奚也在叩首的群臣之中,望著楚王熊侶春風得意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

似乎不久前百里家還在為虞國盡職盡忠,而今,虞國已消失不在,那個他心中的逆徒和他現在效忠的主君結盟,一手將熊侶扶上了楚王寶座。

然而要說方離對熊侶是真心誠意毫無二心,百里奚卻怎么也無法說服自己相信,他還記得當初方離只是一個小小門客時,表現出的對虞國上下的忠誠,那是一個將演戲當作家常便飯的人。

一片喜氣洋洋之中,大夫屈原沉凝的表情顯得額外顯眼,熊侶忍不住問:“寡人稱王,卿難道不高興嗎?”

“臣自然高興。”

屈原深施一禮,鄭重的道,“然而封王也好,提爵也罷,無非都是些虛名,我大楚軍隊還在和秦軍對峙,戰況不妙,四周虎狼環視,臣只想提醒大王,萬萬不可忘形。而且主公封王,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到底是禍是福,現在尤為可知!”

雖然說的話不無道理,但還是太過掃興。熊侶沉下臉,揮揮手示意屈原退下,只覺興致都被掃去大半。

“既然洛陽在唐公的手中,寡人就暫時放心了。”

熊侶愛不釋手地撫摸著封王詔書,對前來宣讀詔書的鄧芝大笑道,“那姬鄭小兒仗著有秦國撐腰,對寡人愛答不理的,現在可好,落到寡人兄弟手上,看他還能耍出什么花樣。”

喜悅過后,熊侶又傳令前線的項燕等人尋機給秦軍施加壓力,他雖然對攻晉沒什么太多興趣,但既然方離講義氣,秦軍又恰逢函谷大敗士氣有所削弱,此時進攻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現在的唐國除了原本的虞、虢兩地之外,又得到了梁國、洛陽周邊、以及新建立的延州土地,實力已是擴大了數倍,百姓趨于四百萬,兵力也擴充到了三十五萬余人。

除開周瑜麾下大軍在秦楚前線不可輕動外,方離命曹操留一萬兵馬駐守梁國,率四萬大軍,以及重新打散整合收編后的一萬紀國俘虜,共五萬大軍,號稱十萬從少梁城出發,以張遼為先鋒自西向東越過黃河,拿下清原直插曲沃。

徐盛黃蓋水軍則經黃河進入汾水,牢牢遏住太原援軍的必經之路,將整個晉國一分為二。

而方離則率領新招募不久的三萬新軍,配備新造的五百架投石車、三千元戍弩,以呂布馬超為左右先鋒,預備途徑池陽短暫歇息后,便直接北上與曹操大軍匯合。

同時,趙雍拜老將廉頗為帥,又命龐瑗、樂盛等武將從旁輔佐,率十萬精兵從邯鄲出發,越過崇山峻嶺劍指晉城。

燕國則以樂毅為帥,也率十萬精兵強將南下晉中、太原,對晉國形成四面合圍之勢,意圖將整個晉國北部收入囊中。

一時間晉國四面楚歌,東西南北皆有敵軍進犯,秦國被楚軍死死纏住不得動彈,魏國則隔岸觀火誰也不幫,詭諸急得焦頭爛額,四處問計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直到這時,詭諸才念起被他一手趕走的重耳來,這個兒子文武雙全,向來足智多謀,如果有他在,晉國想必不會落到如此危機之中吧。

先說方離這路,在池陽稍作休整后,方離率軍北上進入晉國境內,兵臨國都曲沃的南部門戶——安邑城下。

鎮守池陽的鞠義雖再三請求加入滅晉大軍,還是被方離好言好語地給摁了回去。無他,池陽和絳關是唐國門戶,必須有可靠之人鎮守以防晉軍狗急跳墻,試圖拉上唐國來個兩敗俱傷。

安邑是北上進攻曲沃的必經之地,一旦被攻破,往北便可暢通無阻,是以詭諸在此地布有重兵。安邑守將名喚賈華,是大將先軫的得意弟子,性格穩重,善守城,頗得詭諸信任重用。

賈華到任之后,在安邑的城防上下了不少功夫。先是加高城墻,外墻高達九丈,墻體由晉國最好的匠人用青磚鑄就,嚴絲合縫,幾乎無法攀爬。東西南北四門外都鑄有用于防守的甕城,敵軍來犯時封閉甕城,不讓脆弱的城門暴露在外。

除此之外,賈華甄選勁卒五千,人人能拉開百斤大弓,攻城者往往碰到城墻之前就已損傷過半,無力再戰。

有如此完備的防御系統,詭諸對安邑十分放心,將大部分兵力都調往了東西兩側,抵御曹操大軍和世仇趙軍。

方離等人到達安邑城下時,看到的就是這堪稱無懈可擊的城防。

在一次試探性進攻瞬間損失千人后,方離命人就地扎營,召來呂布、馬超等將商議對策。

馬超剛從戰場退下,此時說到安邑守軍的五千百斤大弓仍然心有余悸:“主公,真不是我馬超怯戰,如果不想辦法遏制住敵軍的弓箭手,我軍根本靠近不了城墻。”

呂布等人也對此十分贊同,百斤大弓的射速威力雖不及元戍弩,但勝在射程夠遠,且賈華將五千弓手冒險安置在同一面城墻,密集的箭雨之下,唐軍士卒幾乎剛進入射程就已殞命,必須想個辦法減少損失才行。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上一章  |  亂世王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