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之狂潮第901章赴美培訓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1984之狂潮 >>1984之狂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901章赴美培訓團

第901章赴美培訓團


更新時間:2019年02月02日  作者:再次等候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再次等候 | 1984之狂潮 
選擇:

正文

一只朱紅大圓桌,中央擺放著熱氣騰騰的什錦暖鍋。八冷八熱、雞鴨魚肉……,雖說沒什么后來那些名貴的食材,但這是一桌代表這個年代地道的席面菜。

在國內,整治這桌菜并不怎么稀奇,而今天在座的各位在國內也不怎么稀罕。可現在是在美國,是在洛杉磯,都吃了一個多月的橄欖油,新鮮感早已經過去,現在聞那個西式快餐味道就想吐,所以能吃到純正的豆油、菜油和香油,能吃到這么香的中式熱炒,心中真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不少人已經按捺不住,顧不得什么吃相,筷子如雨點,就想著往肚子了多塞幾口。然而與荊建正說話的陳東師偷看著自己這些同伴的表現,表情多少有點尷尬:“荊先生,別怪罪,連我都饞著這口呢。”

“哦!沒關系。酒菜端出來不就是為了吃的高興嗎?”荊建笑瞇瞇的并不在意。講真,在座的這幾位基本都沒見過什么世面,有些離開學校都沒多長時間。甚至家庭出身都不怎么樣,畢業的學校更不怎么樣,因此也談不上培養出什么社交禮儀。此時鐵飯碗和大學生依然十分吃香,好工作根本不用愁,荊建能尋找到這些英語還算流利的,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這次招待的是水井組織的第一批赴美培訓團,帶隊的正是這位陳東師。按照這時代特色,其中塞給了國內各部門不少名額。不過那些人有另外的安排,他們已經去領略美國的大好河山。而留下的這些人全都是真正培訓的,甚至為了他們的課程,荊建特意從ULcA的商學院聘請了幾位教授。

不僅如此,在荊建的出資下,ULcA和國內幾所大學已經開展了新的課題——如何把西方最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復制到中國?并且進行本土化改造?

然而理論研究確實重要,合格的管理者更重要,因此陳東師這批人都被荊建寄予厚望,尤其是在杰頓突然離開后的真空期中,荊建已經準備培養起自己的中國團隊。

本來荊建還準備緩一緩,等到明年初南巡講話,國內出現下海潮,再從那批人中大浪淘沙,慢慢的培養起合格的中國團隊。可現在情況突然變化,荊建索性決定在內部挖潛。也不知道算是陳東師他們運氣還是不幸,如果能承受壓力、進步飛速,那就是未來的骨干;如果最后證明是拔苗助長,無非就是全部淘汰罷了。

無論是否知道荊建的想法,帶隊的這位陳東師心里很明白,這樣的機會相當難的。雖然他與其他人一樣,對這位“負責招待”培訓團的荊先生很模糊,由于滬江的負責人一直是杰頓,這些人還以為水井是純正的美國公司。但陳東師因為曾經是杰頓的翻譯,多少了解一些內情,因此對荊建根本不敢怠慢,態度也是相當的恭敬。

“荊先生,不知方便透露,等培訓完回國,我們應該在哪方面努力?”陳東師笑問道。

荊建微微一笑:“呵呵。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聽說公司已經決定在中國加速發展。”

荊建說的很隱晦。他并不準備中斷水井的發展戰略。水井將轉型成為一個戰略投資公司,這幾個月就是最后的預備期,南巡講話后立刻就進入爆發期,而荊建產業的戰略重心也將搬回中國。

除了正在建設的乙烯廠、鋼鐵廠、汽車廠和黃金島四大項目外,水井還將建設一個附屬于易凱的電子產品代工基地。此外,在已有的工廠中,也將選擇三到五家進行包裝,擇機到香港或者其他市場上市。

至于陳東師這第一批的培訓人員安排,他們都會被安排在一些關鍵崗位,甚至眼前這位陳東師會暫代水井的總經理一職。

荊建并不害怕這些人會誤事。一方面,僅僅是暫代,會有人密切監視考察,如果不稱職就會免去職位;另一方面,真說起來,這個年代的管理者還不是能力越來越重要的新世紀,主要依靠的還是關系。

比方說,企業融資上市吧!放到現在,只要覺得自己合格或者僅僅是碰碰運氣,每個創業者都能很方便的到軟銀這樣的風險投資公司投份計劃書,根本不需要認識什么人,可能考察的投資經理就過來了。當然,門檻低,競爭就變得相當激烈,于是創業者的資歷和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上市同樣如此,網上尋找代理公司、網上申報、網上初審……,同樣不需要認識什么人,拉什么關系。

可是在這個年代,就算金融業最發達的華爾街,就算你符合條件,你根本找不到關系人,那不照樣白瞎嗎?

由此可見,只要陳東師他們坐在這職位上,就有了打進這個圈子的基本條件。他們不去主動找,那些人也會主動找來。真說什么高難度也不見得,人聰明機靈好學肯定是必要的,更關鍵的是迅速的調整好心態,培養起自己足夠的自信心。

在這里,要重點說明一下,這時期國內最最缺乏的就是這個自信心。在面對外國人和外國事務的時候,不求你高人一等,連最最起碼的正常交往、平起平坐,許多人都根本做不到!

陳東師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走好運,他依然忐忑的想從荊建這里打探些有用的消息。然而陳東師突然發現,荊建的注意力突然已經不在自己身上。此時酒桌上出現了一番爭論,討論的正是上課的教授剛剛布置的一例案例:

“我認為易凱成功的關鍵就是這次轉型結果。我的觀點,我認為比較悲觀。雖然從股價來看,易凱在這期間漲了一倍多。而且新推出的Pc項目和手機項目很成功,從報表看已經扭虧為盈。但現代企業看的是人才,在這次股價阻擊案中,事實上是兩敗俱傷,易凱的技術人才流失的太多。”

“不應該這么悲觀吧?易凱與其前身王安電腦,好像都是咱們中國人啊?”

“這你就不對了。我們是就事論事,只是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

“好吧,就說經營狀況。你剛才說到財務報表了吧?我們來看……”

本書來自


上一章  |  1984之狂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