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推薦票:
在德國人考慮未來生存問題的時候,遠在東方的日本,這個仿佛被遺忘的戰爭角落,瘋狂的日本人,還在積極準備著本土防御。
日本已經戰敗,神州正在全面的反攻日本陸軍。
紅警帝國已經打敗了蘇聯人,日本上下也都被團團包圍了。
無法接受紅警帝國投降條件的日本,努力做好等待紅警帝國登陸本土的那一天。
然而從一開始,紅警帝國似乎就沒有打算登陸日本本土的意思。
在紅警帝國爆發對蘇聯的戰爭時,第四戰區的玄武艦隊,早已經全面封鎖了整個日本,并對日本全部沿海線,采取了無限制水雷封鎖。
在過去了大半年之中,玄武艦隊利用戰略運輸機和轟炸機,以及大量的軍艦和船只,在日本本土所有的沿海區域,布置了超過千萬枚水雷。
這些水雷,讓日本徹底成為了一片隔絕之地,而日本國內的工業,也全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沒有遭到的破壞的工業,也因為原材料耗盡,不得不停工。
但紅警帝國并沒有因此小覷日本人防守的決心和實力,再怎么說,日本曾經強大一時,擁有的綜合國力和潛力哪怕在戰爭嚴重消耗,但是瘦死駱駝比馬大,日本一旦決心本土玉碎作戰,其作戰能力和困難程度,也是極難對付的。
對比蘇聯人,頑強的日本人,就好像一個牛皮糖,太惡心人了。
哪怕是現代化的軍隊,一旦陷入了全面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也會面臨巨大的損失。
二十一世紀的伊拉克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蘇聯當年入侵阿富汗,也是一樣的結果。
日本已經喪失了全部了海軍和空軍,本土決戰的責任落在了日本人的頭上。
無法接受投降條件的日本,認為只要在本土決戰之中,造成對敵人大量的傷亡,也會逼迫敵人不得不降低投降的條件。
為此,日本大本營也積極制定了全面的作戰計劃,評估紅警帝國有可能登陸的地方。
日本將戰備的重點置于關東地方和九州地方。要求對登陸之敵,展開果敢的地面攻勢,力求速戰速勝。
在集中兵力時,預料紅警帝國的空軍將破壞交通,因此做計劃時是以徒步行軍為前提的;但如果情況允許,當然要利用鐵路、船舶。
實行國家總武裝,以軍、官、民的全部力量來對付登陸的敵人。不僅要進行軍團決戰,還要配合游擊戰,以師管區部隊、警備隊與官、民義勇軍組織等,進行游擊、偵察、誘騙、妨礙宿營等游擊活動。
在本土實施兵力大動員,召集本土大部份退伍軍人組建新師團,從200號起的番號為決戰師團,300號起的番號為沿岸配備師團。
動員兵力包括陸、海軍合計約達240萬人,加上原有部隊合計380萬人,上述日軍在國內之防御部隊,共為72個師團,又35個旅團。
航空戰斗力:約有10000架飛機,海上特攻戰斗力:約有3300只舟艇。另外國民義勇戰斗隊的組成人員2800萬人。
當紅警帝國的登陸行動開始,艦艇在海上停泊之后,所有的自殺式飛機,將會滿載彈藥,高達六千架的自殺式飛機,將會對紅警帝國海軍登陸的軍艦,展開不間斷白天黑夜的自殺式攻擊,以求最大程度的殺傷紅警帝國海軍的有生力量,打亂登陸的行動。
為此,日本也全面放棄了噴氣式戰斗機的研制,而是在大量的自殺式飛機上,安裝噴射推進器,加固飛機的結構,以最大的速度沖向敵人,讓敵人來不及攔截,使敵人重創。
為了完成這個計劃,日本在過去的大半年之內,修建了大量的秘密機場,總共多達四百多處,有上百個機場都是修建在山腹之中,避免遭到紅警帝國空襲。
而日本人準備的特工艦艇數千艘,其中還有大量的特工潛艇,這些潛艇都只有一個人操作,也是用來偷襲對付紅警帝國海軍的水面戰艦。
為了避免紅警帝國海軍優勢艦炮火力,日本陸軍還在海岸線以后的高地,挖掘洞窟,修建地下戰壕,準備迎戰登陸的部隊。
日本陸軍大量的一式本土決戰坦克,也全都隱蔽在這些固定的地下掩體之中。
為此日本人還組建了大量的炮兵群,坦克群,空軍機群,反坦克群,以及大量的機槍火力群,制定了包括防御,反擊,突擊灘頭等各種戰術。
在這個最后的生存關頭,日本工業也最后綻放了一次,生產了大量的陸軍裝備,許多船艙的鋼鐵,家用鐵器,都被回爐,生產出了不少坦克裝甲車、火炮,甚至是自行火炮。
日本用實際行動,要讓準備登陸的敵人,付出難以承受的傷亡代價。
要知道,日本本土的那些部隊,還有很多都是屬于日本的精銳師團部隊,很多都是來自關東軍的精英士兵。
配備了大量的百式沖鋒槍,一個師團擁有數千只步槍,子彈數百萬發,還有大量的輕重機槍,火焰噴射器加上擲彈筒和火炮,高射機槍,迫擊炮,戰力不弱。
而且在日本,還有很多坦克和戰車被使用起來,這些坦克和戰車,很多都是最近一兩年生產的,并不是不想運送出去,而是戰爭爆發之后,日本海上運輸能力大降,根本運送不出去,也都成為了本土決戰的利器。
在本土日本擁有大量的武器彈藥,對比太平洋戰場上,一切全都依靠運輸來解決,要輕松太多了。
根據紅警兵團的全面調查,在日本本土,最少擁有超過兩萬門大口徑火炮,還有幾萬個擲彈筒,各種炮彈多達七千萬發以上,各種武器彈藥加起來超過一百五十萬噸。
面對要拼命的日本,紅警兵團也早早就放棄了對日本本土的登陸計劃,然而日本并不清楚這一點,還在積極的備戰,以試圖改變日本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