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紅樓出才子第461章 軍器監甲坊署的流水線作業(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自古紅樓出才子 >>自古紅樓出才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61章 軍器監甲坊署的流水線作業(第二更)

第461章 軍器監甲坊署的流水線作業(第二更)


更新時間:2018年01月28日  作者:晴了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晴了 | 自古紅樓出才子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461章

而王洋來到了這甲坊署主持工作,所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仔細地將整個甲坊署的工作流程仔細地梳理了一遍。

默默地把自己覺得所需要改進的地方都記錄在心里邊,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考慮該怎么讓整個甲坊署的工作效率提升上去。

軍器監的地盤位置十分的絕佳,位于汴梁城外的汴河一條分支上,水量充沛,重要的是,這里恰巧被兩座土丘給包圍住。

單單是在河岸邊上,就足足聳立了超過五十架水車來幫助冶煉和鍛造。但是這些水車,全都是過去的那種純木質,幾乎就沒有什么金屬的水車結構。

所以,磨損很容易就會讓這些純木質的水車罷工,至于那些冶煉爐,過去,都只能夠冶煉出生鐵,然后再用生鐵去進行炒鐵工序,得到熟鐵。

到得第三天,在王洋的指示之下,甲坊署內三分之一的工匠們都停下了自己手中的工作,熄滅了身邊的火爐,關掉了吹風機。

因為王大才子要對整個甲坊署進行全面的革新和改造。之所以只讓三分之一的工匠們停下手中的工作,主要還是因為之前的那些制甲尚未完結,需要收尾。

而這三分之一的工匠,也有三千五百多人,而從中抽調了一批五百多名經驗豐富,學習能力強的

又委派了超過百名工匠們前往吳氏冶煉工坊去學習王洋所發明開創了來的元祐煉鋼術、元祐煉焦術以及大宋元祐甲的制作工序。就是對水車、冶煉爐、冶煉工具進行著改良或者是改造,

讓那些瞬間變得無所事事的三千多名工匠們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建設工作當中。

其中雖然有不少的工匠都不太理解王洋的做法,但問題是,在面對這位堂堂的朝庭委派的正七品官員的跟前,他們的反對意見根本沒有任何的作用。

原本的十多個冶鐵爐并沒有動,但是,在旁邊,又多豎起了近二十座冶煉爐,之前在吳氏冶煉工坊的那一套冶煉工具不僅僅全盤照搬過來,而且王洋還仔細地對于這三千多名的工匠的工作進行了分工。

過去幾乎所有甲坊署的工匠們都在鍛造鐵甲,而現如今,王洋則讓那位張署令將甲坊署內的工匠們進行了區分,五分之一負責以后的選煤煉焦工作,五分之一負責粉碎鐵礦以及選礦山工作。

五分之一負責生鐵以及鉗鍋冶煉工作,主要就是生產適合的鍛造甲片和進行拉絲產品的生產。

五分之一負責鋼甲片的鍛造和后期熱處理工藝,還有五分之一,則負責鋼絲的鏈甲工藝制作,以及鐵甲的組裝工作。

另外,王洋特地去詢問了禁軍那邊,又去找到了那位幾位如今蹲在朝堂之上養老的老將軍們仔細地詢問了一番之后,找來了極具代表性的幾位將士,對他們的身形進行了測量,然后對于鎧甲的普適性和靈活性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整。

如此一來,將會把大宋元祐甲分成兩個型號,大號與中號,而且每一種型號,都能夠滿足身高高度相差達到二十公分的軍人們的穿著。

也就是說,大號的鎧甲可以滿足一九到一米七的將士們的需求,而中號的則完全滿足一米八到一米六的需求。因為大宋對于士卒的要求,最低身高都在一米六以上。

而哪怕就算是有身高真的超過兩米的軍人,也仍舊可以通過鏈甲甲環的增減而讓其能夠獲得滿意又堅固的防具。

國家的力量,顯然不是個人和集體企業所能夠媲美的,只花了不到五天的功夫,二十座鉗鍋煉鋼所需要的高爐便拔地而去。

煉焦室也已然全部完工,經過了試驗性生產之后,預計三十個大型煉焦室第分三個批次輪流煉焦的情況下,每天能夠提供超過六萬斤的焦煤。

采選鐵礦那邊的水車通過改造,則每天如果加班加點的工作,足足可以提供超過十萬斤的鐵粉。

而新建設好的高爐大小形狀與那吳氏冶煉工坊的幾無二致,預計一個高爐可日產鉗鍋鋼三千斤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想比起當時十五到二十名工匠需要耗時十日方才能夠生產出兩副大宋元祐甲,王洋并不滿足。

因為當時只是想到什么,然后才開始準備,然后再去做,但是現在,王洋需要的是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生產出最質優價廉的大宋元祐甲。

所以,王洋決定采用后世最為常見,也是最經典的做法:流水線生產。

舉個例子,負責生產鍛造甲片的工匠們,將會折分為幾個小組,一個小組專門負責鍛壓甲片成形,另外一個小組負責裁剪甲片,下一個小組負責對甲片進行淬火,還有一個小組負責打磨甲片,還有一個小組負責將打磨好的甲片進行鉆孔作業。

鍛壓組有水錘鍛壓機幫忙,裁剪組有水力裁剪機幫忙,淬火組的每塊甲片的滲碳時間長短都有著明確的規定,打磨小組使用來打磨甲片的同樣還是水力打磨機。

而甲片鉆孔機則是之前王洋搗騰出來的那種類似于縫紉機的手工機床。有了這些各種機械的幫忙,如此一來,從第一個小組拿到甲片開始,直到最后一個小組將打磨好的甲片鉆孔作業完畢,總耗時不超過一個半時辰。

然后再交到了下一個工作車間,也就是組裝車間那邊,組裝車間的工序不多,就是將從另外一個鏈甲車間拿來的鏈甲,與這鐵甲甲片進行組裝。一整鎧甲整體組裝,大約需要兩名工匠花費大約三個半時辰的時間,也就是說,兩名工匠每天可以組裝大宋元祐甲一副。

“從鉗鍋鋼的生產開始,甲片和鏈甲的工序一旦進行分工作業,一直再到大宋元祐甲的組裝完畢。

其實時間只需要花上十一時辰的時間,而且在這種規模化流水線作業上,鉗鍋鋼的生產只需要二十個人,就可以日產鉗鍋鋼三千斤……”

聽著王洋在那里侃侃而言,那位軍器監的盧監卿有些懵逼地看著手中的那份帳冊,或者說是報表。

里邊每一道工序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時間都詳盡到令人發指。

“這份報表,著實詳盡,唔……”雖然很詳盡,但是也把這位博學廣聞的盧監卿看得頭昏眼花,悻悻地擱下了這厚厚的報表之后,盧監卿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王洋的身上。


上一章  |  自古紅樓出才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