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紅樓出才子第443章 王洋的行蹤,孫兒倒是知曉(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自古紅樓出才子 >>自古紅樓出才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3章 王洋的行蹤,孫兒倒是知曉(第二更)

第443章 王洋的行蹤,孫兒倒是知曉(第二更)


更新時間:2018年01月19日  作者:晴了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晴了 | 自古紅樓出才子 


第443章

那兩位被少年天子委派來到王洋身邊,記錄王洋研發鎧甲的軍器監年輕官員,雖然入職不過數載,在那軍器監也算是職小位卑,但好歹也算是經驗豐富。

他們亦在軍器監了解過很多的情況,知道打造一件類似于瘊子甲的魚鱗甲是多么的費事。一千八百余名工匠,工作三百天,不過制作了一百五十副將軍級別的精良鐵甲。

而且,那樣的魚鱗鐵甲的防御力,仍舊遜色于西夏的冷鍛瘊子甲,可是現在,連同那些冶煉的工匠捏到一聲,也不到一百號人,而正直參與到這一次的鎧甲制作工作當中的,只有趙老鐵匠,和其十來名徒弟。

另外還有就是吳氏工坊抽調過來幫忙的另外幾位工匠,不到二十人,卻只花了不到三天的時間,便制作出了這樣一副防御力絲毫不遜色西夏冷鍛瘊子甲,而且重量更輕,極為靈活的精良鐵甲。

二十人,三天一副甲,那么一年的時間,怕是二十人就可以做出一百副這樣防御力極為強悍又十分輕便的新式鎧甲。

這帶來的震動,讓他們心中可謂是波瀾起伏,不過,這些消息,目前他們都只能記錄在他們的小本本里邊,畢竟此事,陛下交待過他們,認真的看,認真的學,再說了,想要表功,也輪不到他們二人。

不過,相比起這里的興奮與熱鬧,朝堂之中,卻又是另外一副場景。一位馬姓御史,正在那里擺出了一副大義凜然,為國為民的架勢,正在那里唾沫星子橫飛的嘰嘰歪歪不已。

站在兩側的那些大臣們,大多數都是一副帶著幾分興災樂禍的意思,相互擠眉弄眼,而朱光庭則含笑撫著長須,而蘇東坡卻皺起了眉頭,但是他還真不清楚王洋的行蹤,自然也不好替這位自己所欣賞的小輩開口說話。

“……身為將作監的右校署令,更擔負著整改整條御街的重擔。可是他卻居然連續十余日都沒有出現在御街的工地上,亦沒有出現在將作監的右校署衙門之中。”

“微臣多方打聽,方知道他居然每天都離開京城不知所蹤,直致深夜方還。身為朝庭命臣,不盡忠職守,更將娘娘您吩咐下來的重大工作棄之于不顧,十數日不聞不問,這樣的瀆職行為,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故此,臣請娘娘重重懲治,以儆效尤!”說到最后幾句之時,這位馬御史脖子一梗一副很英武偉烈的架勢。

而竹簾之后的高滔滔亦被此人給說得心生不悅,甚至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對王洋太過縱容了,居然十余日都不去衙門,又不去御街的工地,由著那位年過花甲,垂垂老矣即將致仕的涂山去做那樣辛苦的事情。

而另外一頭御案后邊的少年天子趙煦則黑著臉,不過,還好常年的鍛煉,總算是讓他能夠不再去過去一般,動不動就像被燙了屁股的貓一般跳起來憤怒。

重要的是,他從收到的匯報里邊,已然得知到了王洋他們那邊的研發工作已經接近了尾聲。所以,他決定等一等,看一看情況再說。

沉吟良久之后,高滔滔終于開口了。“陳卿家,你乃是將作監的主官,小王卿家的事情,想必你應該最有發言權才是……”

聽到了那位御史彈劾王洋,內心就已經開始揣揣不安的陳安道現在聽到太皇太后點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內心真個猶如吡了狗似的。

我特么哪知道那個惹禍精為神馬這么多天都不露面,不過現在既然被點到了名,他也只能硬著頭皮站了出來。“回稟娘娘,臣一直都在忙碌公務,王校署令雖然年輕,但是其人一向勇于任事,若是這些日子真如馬御史所言,臣以為,也應當是事出有因。”

聽到了陳安道之言,高滔滔自然明白這位一向沉默寡言的陳大匠應該也是不清楚王洋的行蹤,心里邊越發地不滿起來。

“既然如此,那你速速派人去尋小王卿家入宮謹見,哀家要親自問一問那小子,這些天既不在衙門公干,又不在御街工地之上監督,他到底都干嘛去了……”

聽到了皇祖母那飽含著蘊怒之意的聲音,趙煦知道自己要再不開口,說不定又會生起什么大誤會,于是清了清嗓子大聲地答道。“皇祖母,王洋的行蹤嘛,孫兒倒是知道……”

“……”所有人都齊刷刷的把目光落在了少年天子的身上。而那位馬御史更是滿臉訝然。

馬御史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臥槽!陛下你是啥意思?馬某人在這里彈劾王洋,費了那么多口水,說得那樣的慷慨激昂,聲情并茂,就差淚聲俱下了。

好不容易把太皇太后的怒火給挑起來,結果這個時候,你才施施然的冒出這么一句話,你讓我怎么辦?還能不能好好做君臣了?

要知道,自己絕對不是原戶部趙郎中,現如今的將作監左校署令是朋友才會這么做,而是出于道義,出于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著想……

“官家你知道?”高滔滔不禁有些錯愕地問道。

“是的,是孫兒授意,希望王巫山能夠再為我大宋添一奇功,為我大宋百萬將士助力。”趙煦目光掃過了那幫子目瞪口呆的大臣們,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由然而生。

“官家你的意思是……小王卿家此刻莫非又在發明什么新奇的東西嗎?”高滔滔的嘴角不禁一抽,頓時開始聯想到了那效率驚人,讓天下讀書人們都彈冠相慶的元祐印刷術。

以及那令整個大宋汴梁的百萬百姓乃至文武百官都耳目一新的,堅固到令大宋軍方的將領們既絕望又欣喜若狂的那元祐水泥。

那小子的腦子到底是怎么長的,這次又想要搞什么鬼名堂?

“不錯,孫兒委以王巫山一個重任,希望他能夠發明出一種比西夏瘊子甲更加輕便,防御力更加強大的大宋制式鎧甲。”趙煦目光再一次掃過了殿中的文武百官,一臉豪邁地答道。

“……”大殿之內,瞬間一片死寂,良久,工部的寧尚書呵呵一笑,這才緩步而出。“陛下,您能夠有此心,實乃我大宋百萬將士之福也,然我大宋能工巧匠數以百萬計,立國朝至今已有百年。”

“這百余年來,無數的能工巧匠嘔心泣血,希望能夠讓我大宋的英勇將士們能夠披堅持銳,然而,卻一直難有進展。”


上一章  |  自古紅樓出才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