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藩冷笑道:“我大哥早就勸過你,胖子是文人,跟我們不是一條心,一路人的,要你對他留個心眼,寄奴哥,你現在意識到這些也不算太晚,世家高門,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們最拿手的就是陰謀詭計,還有自己的各路情報眼線,我們之前就是在這方面吃了太多的虧,你重用賀蘭敏,也是想用這些外來的胡人,先建立起一個獨立于世家之外的情報組織吧。”
劉裕平靜地點了點頭,說道:“所謂的政事堂,就是要以國家的名義,建立起的有監察之權的組織,有了這個名份,就可以強行地讓各大世家高門,把他們的情報眼線,轉而交給政事堂,交給國家使用,誰掌握了情報,誰就能真正地控制一切,這在我們軍中也是一樣,誰的斥候優秀,誰就可以偵察到敵情,加以應對。”
劉藩點了點頭:“這么說來,這個政事堂并不是明升暗降的虛閑衙門,而是手握重權,甚至可以決定天下大勢的機要部門了?”
劉裕微微一笑,說道:“這只是個最初的設想罷了,具體的運行,還要到時候大家一起商議才是,不過,這個部門的權力非常大,有御史的糾察彈劾之權,也有吏部的官吏任免推薦之權,所以必須是要挑選一心為公,忠誠報國,又立有大功勞,在自己的職位上有突出貢獻的重臣大將擔任。”
“我不知道這個部門怎么會給傳成明升暗降的那種官職,但阿藩,你可以找機會告訴你大哥,這個部門,我不會勉強他加入,以他歷年來為國立的大功,他是不可能告老還鄉,解甲歸田的,別的不說,就說你們現在所統領的這近十萬大軍,很多人就是沖著希樂哥來的,他若是這時候退了,那這支大軍就會成為巨大的不穩定因素,說什么我也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的。”
劉藩笑了起來:“怎么,寄奴哥也認同我們的做法,認為我們這樣保護老兵部下們,是沒有問題的嗎?”
劉裕勾了勾嘴角,說道:“長遠來看,只要吏治清明,針對老兵的安置法令可以有效施行的話,你們的這種保護之法,是沒有必要的,國家能解決的事情,就不要由某個私人,某個家族來解決,這樣和世家高門圈占莊客佃戶們的過程是一樣的,最初他們收留北方的流民,在莊園里給他們地種,給他們飯吃,又何嘗不是一種善意呢?可是時間長了后,他們不把這些百姓歸還給國家,而是給他們另立戶籍,成為世代家奴,阿藩,我認真地問你一句話,就算你和希樂,還有阿粹,你們三兄弟沒有這種把兄弟們變成部曲,家丁的想法,你敢保證你的兒孫們,在幾十年,上百年后不這樣想,這樣做嗎?”
劉藩的臉色微微一變,無法回答這個問話。
劉裕嘆了口氣,說道:“好了,阿藩,你們其實應該知道,只有強有力的國家,有效的各級官府治政機構,才是保證長治久安的惟一途徑,當然,由于吏治腐敗已經百年,一時半會兒想要徹底扭轉,也不是這么容易的,在這個過渡時期,我們是要有權變之法的,就象你們兄弟,現在手握重兵,也收復了豫州,兗州,又在追殺妖賊的過程中立下戰功…………”
劉藩擺了擺手,說道:“別介,寄奴哥,我大哥這回可沒帶兵追殺妖賊,他只是現在坐鎮建康,派部下去收復豫州罷了,就是豫州之戰,也沒打什么仗,妖賊基本上是望風而降呢。”
劉裕笑道:“坐鎮后方,穩定大局,讓我們這些在前方的將士們能安心作戰,就是你大哥的功勞,何況收復豫州,也是他的部下所為,這軍功也是算在他頭上的,至于阿藩你,作為副帥,一路追擊妖賊至此,斬獲數萬,俘虜妖賊也有數萬之多,這些功勞,朝廷可不會忘掉的,打完此戰,你們只會有更大的功勞,有更高的爵位,也會有更高的官職,如果朝廷做不到賞罰分明,獎勵功臣,那我們所有的變法,革新,又有何意義呢?”
劉藩哈哈一笑:“我信寄奴哥你,因為你一向言出如山,不過,我也有言在先,我們兄弟要照顧的部下,將士們多了點,就算是要過渡一段時間,也要慢慢來,要由我們放心的人來接手我們的保護和照顧,這個可以先讓我們的部下們先多擔待一些,然后讓老兵們在各自落戶的鄉村當個豪強,村吏之類的,等他們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不受人欺負之后,我們自然會放手放權,把軍隊,州郡都交給國家來管理,不過,那也得我們家,寄奴哥你家,還有鐵牛家,懷玉家,我們這些家族也都要通過長期掌權,成為大晉新的世家,不至于一離開了手中的官職,就會給那些世家貴族們反攻倒算呢。”
說到這里,劉藩舔了舔自己的嘴唇,沉聲道:“其實就算寄奴哥你,你英雄蓋世,立功無數,但這些年來,在國內也是豎敵無數,尤其是你滅門太原王氏一族,還殺了刁家這些中等世家,平定妖賊之時,也是在吳地結了不少仇,更不用說桓玄,還有那些北方胡虜他們了,這些是你的功業,也是你的仇家積累,一旦你要是失了權,或者是百年之后,你的后人們,又有誰來保護呢?”
劉裕平靜地說道:“我相信,如果國家的體制正確,走上了正規,有整個從上到下的官員與軍隊們保護,就算我死了,或者是我辭官回鄉了,我也好,我的兒孫們也好,也會過的好好的,但我不會因為怕人仇家報復,就要讓我兒孫世代掌權,讓他們世代可以不勞而獲而錦衣玉食,如果那樣的話,我的兒孫就是我最討厭的那些世家寄生蟲,我寧可沒有這樣的子孫后代。”
說到這里,劉裕笑著一指前方的城門:“不過,對于妖賊嘛,他們不可救藥了,那就不能再留著,為兒孫之禍,為大晉之禍!”(本章完)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
閩ICP備1603715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