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第二百五十一章 剪式帆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舌尖上的唐朝 >>舌尖上的唐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剪式帆船

第二百五十一章 剪式帆船


更新時間:2017年08月15日  作者:小陸探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小陸探花 | 舌尖上的唐朝 

作為東江釀三寶中的一寶,東江釀豆腐在后世的南方地區家喻戶曉,是客家菜的經典代表。另外兩個是釀茄子和釀苦瓜,這兩樣比起釀豆腐來說,名聲要少不少。

釀豆腐制作精細,選用嫩滑的東江山水豆腐,將豬肉、魚肉、蝦肉一同剁成泥,調好味道,塞進豆腐后,燒熱炒鑊,煎至兩面金黃,再放入砂鍋加入上湯,中火燜熟,湯汁香濃,嫩滑鮮美。

“賢弟啊,我這都吃了好幾天了,好像都沒重樣的菜肴,這嶺南菜到底還有多少種美食沒有上啊?”吃了幾天后,李恪也到了快要離開的時候了,這家伙看著李好給自己準備的吃食,好奇的問了起來。

每天都是近幾十種的美食,竟然沒有一道重樣,最多不過是食材相似,但是做法完全不同,跟他以往吃過的美食不同。這讓李恪以為這嶺南菜的種類太多了,恐怕他再呆幾天也吃不完。

“實際上差不多了,不過老火靚湯就還有不少。你一天喝個兩三道,喝上一兩個月都沒問題。”李好看著李恪的樣子,忍不住笑了起來。每天吃不同的菜式,粵菜的種類也就那么多,怎么可能吃不完?

不過有些美食只有特定的季節才有,比如禾蟲等這些食材,只有在三四月份的時候才有。現在是冬季,這些東西都沒有,李恪就是想吃也吃不到。

“這是什么船?竟然跟其他船完全不同?不過看起來好奇怪的樣子,這船能裝多少人,安全么?”

高高的桅桿上,白色的船帆吃飽了風,巨大的動力通過桅桿傳遞到流線型的船身。低干舷,較少的上層建筑,使船的穩性極好。同時沿著前伸的船艏,向船正前方偏上的方向伸出一根支桅。

支桅與前桅之間拉起四根帆,加掛著三角帆。前桅、主桅、后桅掛著全帆裝,帆面的寬度大大超過了船身寬度。橫桅伸到了船身以外,各桅桿除了使用主帆、頂桅帆等大小方帆以外,還有支帆、翼帆等三角帆。

齊全的帆裝能夠接受各個方向吹來的風,這是一款跟這個時代所有的船都不同的新船。李恪見識過不少船只,看到這艘船后仍然忍不住驚嘆起來,而這樣的船,整個船廠竟然有二三十艘。

李恪雖然這段時間一直跟著李好拼命的吃著大餐,品嘗著嶺南這邊特有的美味,但是正事也沒忘了。南方造船廠,他吳王府也投了不少錢進去,不過只有李好和他兩人知道,其他人并不知道這個情況。

所以吃好之余,李恪也沒忘了自己的正事,跟著李好來這邊的造船廠看看。這是廣州府的一個造船廠,同樣的船廠在泉州府那邊也有一個,兩邊的船廠現在大概有五六十艘李恪看到這種船。

“這是剪式帆船,一種速度很快的海船。”李好陪著李恪一起,看著船廠中的大船心中滿是豪情。這邊之前的那些海船只能作為近海用的船,用來訓練這邊的水軍用,而這種船才是李好準備用來作為遠洋貿易的海船。

這種船就是人類利用風帆船歷史上的巔峰之作——剪式帆船,這個名字來源于它劈波剪浪的空心船首。人們普遍認為它的航速已經達到并且超過了大型帆船的極限:16節,所以才把這種船稱為風帆船的巔峰之作。

這種船型本應在十九世紀中葉才出現,但現在,它提前一千多年誕生了。因為李好的原因,這個跟系統沒有什么關系,整個船只的設計都是李好自己本身具備的技能。他在后世陪著自己的小孩做過船模,所以對這東西了解很深。

不過要是說它就是一艘血統純正的剪式帆船,似乎又不太公允。許多東方古代造船技術它身上得到了體現:比如東方領先歐洲六個世紀的水密隔艙,還有其他先進的技術一樣被用了上來。

這種船分隔了七個隔艙,如果其中一個進水,船只仍能繼續航行。如果兩個隔艙進水,這艘船還能排水自救。即使運氣壞到極處,有多隔艙進水,也能減緩船只的下沉,給船員足夠的逃生時間。

除了水密隔艙,還有北宋時期發明,英國要等到千多年后才會使用的可收放平衡舵。在這艘船上一樣能看到,這些都是李好和他的學生測試過后帶來的改變

當風向穩定、長距離航行時,舵板可以升起,不產生水下阻力。需要快速轉向時放下舵板,平衡舵的舵壓中心至舵桿軸線的距離小,所以轉舵力矩小,能夠非常輕松的操控航向。

這樣的舵,既能適應遠洋航行,又能在風急浪高多險灘的復雜海情下靈活自如。穿大毛竹筒子里的繩和滑輪組,讓船長可以站船頭視線開闊的地方,轉動舵盤控制船尾的舵板。

加上望遠鏡和六分儀,這艘船身上具備了太多的先進的東西。總的來說,這是一艘中西混血的式船舶,當然,如果從使用舷側披水板的縱帆船受中國平底沙船影響的角度看,縱帆船的兒子、純粹的剪式帆船,本來也帶著點東方造船技術的血脈——盡管很淡了。

李好和李恪兩人進了船廠,然后讓人開著一艘船出去轉轉,檢驗下飛剪船的性能。等船出了船塢后,李好站在船頭,獵獵海風吹拂著他的頭發。

他溫柔的看著自己的心血之作,眼神就像細細的舔食少女的肌膚。從今以后,最先進的帆船又了東方人的智慧結晶。只要后來者把這些技術發揚下去,以后的東方在這方面不說穩坐頭把交椅,至少不會被欺負的太慘。

這款船的設計圖,和各種配件以及船模都是李好帶著自己的學生一手做出來的東西,他對這個得感情自然很深。而且這種船的出現,還能大力促進這邊的海外貿易,這對李好的遠洋貿易也非常重要。

不過從設計圖到船下水,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李好的那些學生要做的事情不少,他到處收集過來的工匠們要做的事情也不少。包括各種測試,也包括使用的各種這個時候本身具有的技術。

公元前八世紀,東方出現滑輪。公元前五世紀,東方出現四十齒的青銅棘輪,不久后又出現了鐵質棘輪。公元前后的漢朝,東方有了精確到毫米的鋼鐵加工技術,如果給工匠足夠的時間進行手工研磨,精度還能進一步提高……

對于這個在被歧視的年代里面,東方的各種工藝有如此大的水平進步。現在李好給這些工匠們最好的待遇,鼓勵他們各種創新,還給他們帶來一些后世的技術積累,他們能發揮的作用更大。

甚至可以說,李好只需要提出創意、畫出草圖,工匠們就能自己造出來先進的船只出來。反正用于木器加工的機床,精度強度要求都很低,更何況還有李好的一些學生一起跟著他們加工生產。

李好的那些學生,掌握的理論和實際動手能力比這些工匠并不差。為了造這些船,李好甚至連山寨縫紉機都整了出來。只是精益的縫紉機比較復雜,李好要造出來很難。

幸好只是用粗大的針去縫船帆,構件可以做得“傻、大、粗、黑”,反正結構越簡單越好,只要能用就行。設計的山寨縫紉機踏板通過皮帶傳遞動力到機身,利用偏心輪把旋轉運動轉化為往復運動,于是針就能上下刺了。

當然,除了工具,生產組織形式也是決定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秦朝武器制造業就實現了流水線作業,東方造船業至少孫權造海船“長安”時就實現了專業細分。

但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戰爭的摧殘也許是文字記載的失傳,往后很長一段時代里造船沒有搞流水作業。這個在東方文明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技術斷層。

李好收集的這些匠人們,他們以前是分作鐵匠、木匠、匠、縫工等工種,但各工種內沒有流水作業。比如要做船板吧,就是某工匠,把原木從刨皮、切板一直到安裝到船身上去。

等于整個配件都是一個人生產,這種方式肯定不行。李好府上所有的作坊早都不用這種模式了,他們改革了生產方式,實現了流水作業。這種方式速度快了很多,也更專業。

就拿現在的造船中的木工來說,首先是負責總裝的設計師發下型材尺寸清單。然后根據這份清單,負責切板的專管切板,車圓鉆孔的專管車圓、鉆孔,還有人負責拋光、上漆。

難度大的加工設備由李好這邊負責提供技術生產,后交設計師總裝上船。一切行事有清單為憑,若是裝不上船,是鉆孔尺寸差了就找鉆孔的。如果尺寸沒錯,責任就開單的設計師。

這樣專人負責,既讓技術人專攻一項可以精益求精,把技術做到更好。又能實現責任落實到人,追蹤問題的時候也更方便,再輔以獎懲制度,造船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上一章  |  舌尖上的唐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