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第一百八十章 國雖大,忘戰必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舌尖上的唐朝 >>舌尖上的唐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章 國雖大,忘戰必危

第一百八十章 國雖大,忘戰必危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19日  作者:小陸探花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小陸探花 | 舌尖上的唐朝 

“呃……”李好翻了個白眼,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漢武帝的事情李好怎么可能不清楚?實際上他了解的并不這個時候的人知道的少,甚至還能更全面的來分析。

昔漢武帝將鹽鐵酒國營專賣,實行平準均輸政策。目的是防止商人從中漁利,從而增加政府收入,達到了調節物價及防止市場壟斷的功效,把財富集中到自己手上。

但是反而造成了與民爭利的局面,商人遂將注意力轉移至土地買賣,導致土地兼并嚴重。這中間就是一個經濟的問題,李好自認自己比這個時候的人至少要多見識了不少。

這個時候的人大致還只能在什么官府不能怎么樣怎么樣著手,而后世的經濟學家們已經從宏觀調控說到微觀調控,計劃經濟說到了市場經濟,高下一看就清楚。

雖然漢武帝武功極盛,但是那是幾代積累。而到他自己手上,反而因為他到處征伐也造成了國庫空虛,大量人民被征召從軍,死傷甚重,也影響了經濟發展。

由于民生困苦、社會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及民怨沸騰,天漢二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相繼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征和四年漢武帝只得親自頒下了《輪臺罪己詔》,向人民承認自己的罪過及公開作出反省。

這段歷史從不同的時候能看出不同的問題出來,對于李好來說,后世的各種論壇上面各種分析,他對這里面的事情怎么應對他反而更清楚一點,但是這時候的人不怎么想。

“陛下,前事不忘,后世之師啊。”

那位說過和親的家伙被李好說了一句荒謬后,立刻扯著脖子抹著眼淚,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和滿朝大臣講起了古。完全一副為李二的江山作想,為大唐作想的樣子,李好的那句荒謬嚴重的傷到人家的自尊心了。

古代的人對于漢武的評價基本上是基于人家小劉同志自己下的罪己詔來評論,當不了真。尤其后來的那個砸缸的小光同志的評價,在其《資治通鑒》中評判毫不留情,更是扯蛋:

“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對漢武帝劉徹執政期間的作為有這樣的評論:“漢武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李好想對那位大臣還有小光同志說的是兩個字“扯蛋。”要知道大宋王朝就是因為極度富裕,卻打不了仗而滅亡的,最后連皇帝公主全部被蠻族抓去當奴隸一樣對待。

對于這種不通軍事還喜歡掉古文的家伙李好相當的鄙視,首先來說這位大臣,在他心目中的戰爭應該就象李二之前的敗筆一樣。自己掏腰包打仗,打完了還得行仁義之師,對化外之民訓斥一番再加以撫慰,說不定還要送個公主和大量的技術人才過去就好了。

然后再自己掏腰包賞賜有功戰士,至于戰死的,隨便打發點就完了。錢從那里來,國內那么多平民向他們多征收點賦稅就好了,內王外圣用的極為漂亮才能顯示我王師的風度和氣量嘛。

國內百姓的死活那有面子重要?所以仗打的越多,勝仗越多士兵的損失就越多,國內的老百姓的日子就過的越苦。打著打著,人家日子過不下了不就造反了?

那《無向遼東浪死歌》不就這么個意思?幫國家打仗還不如做強盜好,以后誰還去打仗?老楊同志是這么想的,所以他第一次征高麗華麗的失敗了,而且接著又敗,敗著敗著就把江山敗沒了。

至于小光同志,這位同志是大宋的保守派兼節流派,我想他心目中的戰爭應該是所有的將士光著膀子去和胡人交戰打贏就好,要不然大家都省吃儉用過日子,省下的錢給遼人送歲幣去。

至于他的能力怎么樣就不評價了,但是宋在他和小王同志的爭斗之后完全的衰弱下去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宋還是屢被外夷欺壓最弱的王朝,從來沒有在對外上面強硬過一次。

所以這種人去評價一位極具武功的人的話基本可以當成放屁,他要是有點眼光的話大宋也不會如同一位脫光了衣服的美女任人蹂*躪了。至于他的為人此處不做評價,不過紙上論政算他一個。

相比其他人,這個時候的李二其實對漢武還是相當推崇,史記唐太宗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從這里可以看出,李二的評價還是相當公正。

只是后來他被尊為“天可汗”后才會洋洋得意的說句“昔人謂御戎無上策,朕今治安中國,而四夷自服,豈非上策乎?”又說“漢武帝窮兵三十余年,瘦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綏之以德,使窮發之地盡為編戶乎?”

這是李二不知道他死后的事情,要不然他就不敢說那句話了,或者他活到漢武一樣的年紀他也不敢如此自夸了。他會后悔當初怎么不把那些王八蛋全部屠了,所謂的懷柔政策四夷來朝基本都是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根本就是一時的效果而已,而且留下禍患無窮。

不過現在在朝廷上,很多話李好也不好直接說了出來,不過對付一個想著和親的大臣,憑借自己心中的那點料也是綽綽有余。李好微笑著詢問這位和親國亡兄:“不知這位同僚以為什么叫交戰呢?你心中的交戰又是這樣呢?”

這位和親兄的回答果然不出李好所料的回答,無非是外夷入侵當舉全國之力,將士同心打敗對方,然后對化外之民訓斥一番再加以撫慰就好,我天朝大國當有大國之風。

李好笑了笑,這位和親兄的回答在這個時代來說很地道,也沒什么漏洞。但是當他看到李好笑的那么燦爛時,心里莫名的一緊,暗自懷疑起來,難道自己回答有錯?

李好沒有解釋這些,他連追著和親兄問了幾個問題,如我軍的糧草怎么來,士兵的傷亡和軍功怎么賞,如果胡民下次再來入侵怎么辦。

和親兄的回答基本都是符合這個時代的人的想法,如果以這個時代人來評價的話基本是沒漏洞。所以和親兄越回答,底氣越足,可對面的李好也笑的越來越燦爛。

“那么依照這位同僚的意思,如果打仗不需要從國內增加賦稅,戰士們的軍功封賞不需要國庫撥錢,那是不是打仗就沒問題了?”

那位和親兄一時頓住了,不過他還是很快就反應過來,然后反駁,如果不從國內籌集物質,那就勢必要從胡人手上獲取物資了,這與我朝王師仁義的宗旨就不符了,有損我大唐的形象。

不過他的反駁讓李好笑的更燦爛了:“恭喜你,你回答對了,但是沒有獎勵。先朝楊帝也是這么想的,所以他一征高麗就宣揚他的仁義之師,所以他敗的非常慘重,而且還因此斷送了大隋江山。”

“再說那些化外之民掠奪我漢人子女物資的時候,你怎么不同他講講什么叫仁義之師呢?打仗需要向我大唐百姓收納賦稅的時候,你怎么不同我大唐的百姓講講仁義不收他們的賦稅呢?”

“那些陣亡士兵為了邊疆安慰浴血奮戰的時候,你怎么不同他們講講仁義給他多點撫恤呢安撫將士們呢?反倒是我朝征戰胡夷的時候卻要對一群殺我朝百姓,奪我朝土地的人講仁義,你是不是胡人派過來混進我大唐的奸細,要不然這么處處為他們說話?我覺得朝廷應該對你祖宗十八代進行核對一下,免的你以后出賣我大唐。”

“你……我……”和親兄只來的及說這么兩個字,就被李好的話氣的暈了過去。看來這位仁兄的體質不過關啊,居然就這樣暈了過去?旁邊馬上有侍衛把暈倒的人移到一邊去。

這家伙此刻的臉算是丟光了,以后在同僚面前,他想要抬起頭來也很難。原本只是在言語上面讓李好吃個虧而已,卻不曾想反被李好給氣暈了,這也是沒誰了。

李好覺得似乎還沒有把自己的戰斗力完全發揮出來,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然后四周環視,卻沒人再跳出來和他辯論這個了,有點眼光和能力的人都在反思他說的那些話的意思去了。

“陛下,國雖大,好戰必亡。但是后面也還有一句,國雖大,忘戰必危!國家的強大自然不能靠窮兵黷武來維持,也不是靠委曲求全來維持,該打還是得打,這樣才能打出威風出來。”

這個時候的政客李好真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或許是時代的局限性吧,也許還有一些人的本質就有問題。殺起自己人來那可是相當的狠辣,斬草除根,誅其九族的手段都能使的出來。

可是對外了,好象手段寬厚多了,如果他們能拿出一半對內的手段出來,那些邊疆胡人之禍估計就要少上很多。可惜的是,歷史從來就多少人這么想過,反而還在為自己的軟弱找理由,把那些英雄淹沒。


上一章  |  舌尖上的唐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