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
七月的西非大草原上,太陽正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地面上熱浪滾滾,就連迎面吹來的風,都帶著蒸騰的熱氣。只有到了晚上,草原上才會涼下來。但到了那時,草原上又成了蚊蟲的天下。
當然,西非大草原不是只有7月份才這么熱,而是全年都熱。生活在這種惡劣的氣候下,也是一種不幸。
在這種炎熱的氣候下,人很難產生勞動的欲望。因為,只要一活動,就會渾身流汗。而流汗流失的是鹽分,但這個年代非洲老黑們還不會制鹽,一旦流汗,鹽分都很難補充……
為了保持身體鹽分不隨便流失,熱帶的老黑們,祖祖輩輩養成了懶惰的習性。當然,不是說后世那種宅男式的懶惰,而是相對于華夏人勤勞的那種相對懶惰。
在老黑們的眼里,食物就是拿著長矛、標槍或者弓箭去草原上獵殺得到的。每次獵殺,最好就獵殺正好吃完的獵物。多了也是浪費,因為,在非洲酷熱的天氣下,肉類不到半天就會壞掉。
什么?你說把多余的肉腌成咸肉?拜托,這個年代老黑不會制鹽啊!在這個年代,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食鹽,主要來自撒哈拉沙漠深處的幾個大鹽礦。但那幾個鹽礦出產的鹽磚或者鹽板(大塊的石板或磚頭形狀的食鹽),主要供應廷巴克圖的金鹽貿易市場。也就說,是用來換取西非出產的黃金的。
而西非大草原上的塞內加爾地區,因為沒有發現鹽礦,也沒有發現黃金,所以,當地人是沒法弄到撒哈拉沙漠出產的礦鹽的。
因此,當地人就形成了一種“能吃多少就打多少獵物”的習慣。畢竟,他們沒有鹽腌制多余的肉。
也許有人說,沒有鹽,可以弄煙熏肉啊,熏肉葉可以不用鹽的。這也沒錯,可奈何老黑不會啊……
而且,勞動人民都知道,一天不吃鹽,渾身沒勁。因此,缺鹽的老黑們,就養成了盡量少干重活的習慣。當然,不敢重活的情況下,比如打鼓跳舞逗個比,消耗體力不大,他們倒是挺樂意的……
然后,這些習俗代代相傳,到了后世,就出現了老黑愛逗比,但就是不肯勤勞干活的“優良傳統”。他們寧肯犯罪去搶奪,也不肯自己去勤勞耕地種田。餓了就找聯合國,或者指責當初殖民他們的歐洲國家。雖然馬林后世很樂意看到老黑指責歐洲國家,并要求援助,可他心里很清楚——即便歐洲人不侵略非洲,非洲南部地區也發展不起來……因為,你能指望一群文化程度還在奴隸社會的人能發達起來?
要知道,雖然同樣叫文化,但文化和文化也是有區別的。因為,文化有先進和落后之分。
先進的文化,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推動科技的進步。而落后的文化,則會成為社會進步的最大阻礙……
舉個例子,到了21世紀了,非洲還存在大量凌駕于民眾之上的酋長。甚至,還有華人被封為黑人酋長的,這事還被人到處夸……
尼瑪,這些酋長的存在,明顯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他們阻礙了國家司法權的行使。在非洲很多地方,根本無所謂法律,而是酋長說了算,酋長能娶幾千個老婆……
都說保留傳統文化,但這樣的傳統文化,值得保留么?馬林甚至覺得,非洲人民缺一場十年浩一劫。因為,那些落后的傳統,需要砸爛。否則,非洲人永無發達起來的可能。
有時候,馬林甚至在反思——那場被批得一無是處的運動,是否真的一無是處?也許,它砸爛了華夏兒女思想上的枷鎖,導致改開后人們在思想上能夠輕裝上陣,然后才有了華夏的經濟騰飛……所謂的“破而后立”,大概就是如此吧……
扯遠了,讓我們把鏡頭切換到1508年的西非大草原上來……
西非黑犀牛是犀牛中的一個分支,需要指出的是,黑犀牛是犀牛中脾氣比較暴躁的一種。西非黑犀牛作為黑犀牛的一種,同樣脾氣很大。
這個年代,西非黑犀牛可不是什么珍稀物種,而是廣泛地分布在西非大草原上。而且,是草原一霸。不管是當地黑人,還是草原上的獅豹豺狼,都不敢輕易招惹。為啥?因為咬不動啊……而且,西非黑犀牛噸位那么大,一旦沖過來,不說犀角能把你刺穿,光是沖撞力,就猶如坦克一般,獅豹豺狼絕不是對手。當然,幼小的犀牛因為犀牛皮還未長好,獅豹豺狼還是能啃得動的。所以,有的獅豹,會偷獵小犀牛。但是,前提是能躲得開成年犀牛的追殺。
而還處于石器時代的塞內加爾老黑,顯然是不敢招惹西非黑犀牛的,只能看著他們囂張。
黑犀牛脾氣很暴躁,雖然眼神不好,可聞到異常氣味就會發起攻擊。除非,有大群的黑人一起,發出怪叫聲,嚇走犀牛。但是,也要防止黑犀牛暴走,沖進人群……
所以,對于當地老黑而言,西非黑犀牛絕對使他們心中的噩夢,比什么獅豹豺狼可怕多了。為啥?獅豹豺狼一般都是夜晚出來捕獵的,和人類不撞面。
而犀牛,白天一樣出來浪。若是黑人遇到犀牛,一般只能苦著臉繞路。因為,惹不起啊……
面對石器時代的當地黑人,西非黑犀牛就是坦克一般的存在。面對隨時發起攻擊的坦克怎么辦?沒有“反坦克導彈”,只能遠遠躲開啊……
但是,今天不一樣。因為,塞內加爾佛得角半島上,來了一隊騎馬的火槍手……
等了一段時間后,從摩洛哥進口的柏布馬終于運抵戈雷島了。然后,這些柏布馬被運上陸地,和那100槍法很好的100火槍手匯合。
然后,那100火槍手開始訓練那些柏布馬對槍聲的適應性。畢竟,穆什克特大火槍的槍聲非常響,要是不經過訓練,一旦槍響,很容易驚馬。到時候,一旦馬受驚,騎在馬背上的火槍手可能會完蛋。當然,為了增強那些柏布馬的適應能力,塞內加爾皮毛公司也給這些馬匹配備了耳塞,以降低槍聲的影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訓練,大部分柏布馬都適應了槍聲。然后,火槍手們自信地扛著火槍,駕馭著柏布馬,開始滿草原地追蹤西非黑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