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皇崛起第925章 英雄母親和婦產醫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歐皇崛起 >>歐皇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925章 英雄母親和婦產醫院

第925章 英雄母親和婦產醫院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13日  作者:太上老牛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太上老牛 | 歐皇崛起 

杰弗里之所以敢提出“鼓勵生育”,除了想掙表現以保住首相地位之外,還有就是對北海國的國力有自信。

人口的養育,無非就是衣食住行。衣不好說,但食,北海國是不缺的。至少,作為首相的杰弗里就清楚,馬林的糧食多得都拿去大規模釀酒了。甚至,釀出的酒多到賣不完。只要馬林舍得糧食,讓那些婦女們多生幾個孩子還是輕松愉快的……

至于住和行,也沒問題。對于農奴而言,是沒什么“行”的。因為,他們要離開莊園,都必須得到農奴主的允許,根本沒那么多自由。而住,對于其他國家也許困難。可對于北海國,實在太簡單了。大不了,多修幾間土坯房唄。泥土和茅草到處都是,修房子根本不要啥成本。這種在20世紀末被華夏人嫌棄并被作為貧窮落后象征的房屋,其實是古人眼中的神器……

土坯房比古代窮人居住的茅草屋堅固結實,不易受風吹雨打的影響。而且,因為磚石和木材等高價值建筑材料用得很少,導致土坯房的建設成本很低。只要有足夠的勞動力和會修建的工匠,想修多少就修多少,只要不嫌占地方。而且,土坯房住起來還很舒服。

它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看起來寒磣了。另外,土坯房無法修建太大。畢竟,土坯結構無法支撐太高的建筑。

可對于古代農奴而言,這些缺點絲毫不是缺點。古代農奴們很多住的都是漏風漏雨的破茅草屋,能住上厚實的且遮風擋雨的土坯房,都算高級的了,哪里還會嫌棄?只有現代人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才會嫌棄土坯房。

食、住、行都不是問題,至于衣……馬林最近好像搞出了用茅草編制的衣服,可以御寒……如此一來,衣食住行,好像都不是問題了。那么,鼓勵生育,又有何妨?更何況,要花費糧食,也是馬林掏腰包,和杰弗里無關,他只管嘴炮……

而杰弗里的嘴炮,恰恰打動了馬林……

通常情況下,馬林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總是追求快、平、穩。然而,人口的增長,本就是沒法太快的。若是別國愿意自己把人口送你,當然可以靠著移民快速增長人口。可現在是農業社會,人口就意味著生產力。所以,盡管初期不在乎馬林的移民行為,但到了一定階段,富余勞動力沒了,馬林開始挖他們的非富余勞動力了,那些諸侯們都開始反對馬林的移民政策了。因為,馬林的移民等于就是在跟他們搶人啊。農業社會,搶人就是搶財富,誰特么樂意?所以,大部分諸侯都開始抵制馬林的移民行為了。

在這種快捷的手段遭到抵制的背景下,馬林也不得不冷靜下來,思考穩妥的解決方案。而杰弗里提出的在國內鼓勵生育的方案,也的確很有道理。

勾踐“臥薪嘗膽”,并“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增長了多少人口馬林不知道,沒有精確記載。但是,新華國從49年底到80年人口增長了多少,馬林卻是一清二楚的。

后世華夏計劃生育上說得明明白白,建國時華夏只有5億多人,而到了80年,也就30年時間,已經達到了10億,幾乎增長了一倍……

而從49年到80年這30年內,華夏國內還是很窮困的,小孩夭折率很高。單是上輩子馬林的奶奶,生了七個孩子,但因為醫療條件太差,結果才活下來三個。在那種醫學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很落后的情況下,人口尚且增長了近一倍,更何況是刻意的鼓勵生育?

事實上,北海國目前的物質生活條件,比改開前的華夏要好很多。別看這是16世紀初,但因為使用了足夠的三大肥料,北海國的畝產高達500磅以上。而華夏呢?建國后雖然也有化肥工業,可規模小,產量低。產出的化肥,根本不夠用。大部分農村,還在使用古老的耕作方式,畝產兩三百斤。直到改開后,才引進了一大批大型的化肥生產設備,逐步解決了化肥供應不足的問題。

也就是說,在改開前,華夏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產量,是比不上北海國的。而且,因為農村人口太多,每家只能分到幾畝地,導致華夏農村在改開前的生活水準,都不如1508年的北海國。那個時候,人們多半餓得面黃肌瘦,能長成胖子的,不是領導就是伙夫……

北海國還有大片土地沒開墾呢,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了。加上北海漁場和紐芬蘭漁場能供應大量的咸魚,使得北海國食物更是不缺。因此,多養幾個小孩,簡直輕飄飄的沒壓力。

唯一趕不上改開前的華夏的,大概就是醫療了。畢竟,那時候,青霉素等神藥已經普及了。但對于那時候的鄉下而言,藥物供應未必充足。上輩子馬林有一個叔叔和一個姑姑,就是因為鄉里的醫院藥物不齊全,所以才病死的。

如此算下來,馬林的北海國和改開前的華夏農村相比,居然還有優勢……

下定了決心后,馬林就和杰弗里一同起草了鼓勵生育的文件。而且,學習蘇聯的辦法,馬林還提出了“英雄母親”的概念——凡是生四個孩子以上的女性,都可以獲得“英雄母親”的稱號。

“英雄母親”可不是一個沒用的榮譽稱號,被授予稱號的女性,不但可以獲得一枚銅質獎章,生活上還會有優待。比如,在農奴制的莊園中,“英雄母親”在育兒期間,可以不下地干活,在家專門帶小孩,卻能分配到比青壯勞力更豐盛的食物。而且,“英雄母親”每年都會有官方下發的漂亮衣服作為獎勵……

如果是在分田制度下,你不讓她下地干活,為了家庭生活,女人也會搶著下地干活。可是,在農奴莊園時代,農奴們其實和大集體的農民們差不多,都是聽上面分配的。不同的是,農奴是聽農奴主分配的,大集體是聽領導分配的……

難得農奴主發善心,不讓下地干活,而且待遇還更好,是個女人都會動心的啊……

當然,為了防止婦女生產危險,馬林決定,在每個小鎮上,都建立一個婦產醫院,并招募當地婦女進行醫學培訓,專門為附近村莊的婦女接生。所有生小孩的費用,都由官方支付。

為了擁有足夠的病房來安置產婦,馬林決定——采用最省錢的辦法,修建大規模的土坯房群落,把醫院病房區建成小村莊模式。反正,這個年頭,土地最不值錢。而土坯房也沒啥成本,多修剪幾間土坯房當病房,也不太費錢。

然后就是,馬林會把婦產醫院附近有接生和照顧產婦經驗的女人全部召集到醫院里,專門負責接生和照顧產婦及嬰兒。而這些接生婆性質的婦女,以后將會成為專職的婦產醫院工作人員,而且待遇從優……

至于婦產醫院的專職醫生?這個馬林還真沒辦法。因為,他手里也沒有什么相關人才。雖然說,馬林手里有莫日根和巴特爾兩名醫術高超的蒙古醫生。可是,蒙古醫生擅長的是跌打損傷、正骨和獸醫,對婦科真心不擅長。

因此,馬林打算,派人去華夏和阿拉伯地區,尋找專職的婦科大夫,高薪請回北海國,然后教導出一批專職的婦科醫生出來。但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數年。而在專職的婦科醫生上崗前,婦產醫院只能先用一些接生婆頂著了……

正好,馬林即將和華夏的大明帝國產生交集。馬林打算,不惜代價,從大明帝國弄一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甚至是太醫回來。對于精通婦科和兒科的大夫,更是要務必拿下。屆時,婦產醫院不但負責給婦女接生,保證產婦的安全,還要增加兒科科目,專門給小孩看病,避免小孩夭折。只要小孩不輕易夭折,人口翻番什么的,簡直輕而易舉……


上一章  |  歐皇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