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皇崛起第921章 鋼芯獨頭彈(二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歐皇崛起 >>歐皇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921章 鋼芯獨頭彈(二合一)

第921章 鋼芯獨頭彈(二合一)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10日  作者:太上老牛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太上老牛 | 歐皇崛起 
《》正文

《》正文

馬林一直猶豫著要不要拿出米尼步槍,因為這種槍的威力太大了。有了這槍,既能傷人,可要是泄密了,也能傷自己。在自己尚未打贏宗教戰爭并獲得足夠的領土的情況下,米尼步槍的機密泄露出去,簡直就是災難。所以,馬林遲遲不肯“發明”米尼步槍和米尼彈。

馬林原本的打算是——在宗教戰爭之前忽然推出米尼步槍和米尼彈,然后用強大的火力優勢,迅速消滅敵人,搶到足夠多的領土。至于之后是否泄露技術,那就無所謂了。

他敢肯定,只要他推出了米尼步槍和米尼彈,法國人肯定會像得到威尼斯鏡子秘方那樣,不擇手段地得到米尼步槍和米尼彈的機密的。不單是法國,其他國家想要軍事強大,也會這么做。

在沒有足夠的實力抵抗來自各方的覬覦前,馬林并不想拿出技術簡單,容易被人剽竊的米尼步槍和米尼彈。也就是說,馬林目前不想上馬線膛槍,而是要等等再說。

但是,如果不使用米尼步槍和米尼彈的話,馬林的火槍手們有沒啥優勢。和人對射,基本都是靠蒙。球形鉛彈太容易翻滾亂飛了,想蒙中敵人,真的很難。而歷史上,歐洲人就靠著互相蒙,用火槍對射了三四百年。后來,英國人悟出了一個道理——站在那里互相蒙,還不如頂著對方火力30步內集火一次,然后沖上去拼刺刀呢……

也就是說,馬林現在火槍手的唯一優勢,就是不用火繩,不受天氣影響,火槍手也不比間隔1米,可以排得更密集點。但是,排得再密集,和人對射還是蒙……

那么,在馬林不肯推出線膛槍的情況下,使用滑膛槍的巔峰殺器——獨頭彈,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獨頭彈威力雖然趕不上米尼彈,可是,在百米內,指哪打哪,不用瞎蒙。150米內,大部分獨頭彈也是很精準的。而部分工藝精良的獨頭彈,甚至可以在200米距離上精確命中(當然也要點運氣)。

如果使用了獨頭彈,那么,馬林的火槍手就可以在互相蒙的對射中,不再瞎蒙,而是瞄準了對手使勁收割人頭……

尤其是,如果瞄準的都是對方指揮官,那就更妙了……

在近代化軍隊出現之前,歐洲軍隊和亞洲軍隊一樣,都是很依賴指揮官的。如果指揮官戰死,軍隊極有可能會崩潰。因此,點殺指揮官,收益是很大的。

而在這個年代,為了彰顯勇氣,指揮官們往往會率兵走在比較靠前的位置,鼓勵將士,臨場指揮。一般而言,指揮官就算不是走在最前面,肯定也在附近。至少,在200米范圍內。

另外,指揮官一般都是騎馬的,上半個身子肯定會露出來讓你瞄……

所以,有了能在200米內精確點殺軍官的獨頭彈,那么對于戰局的影響可就大了。

另外,馬林之所以青睞獨頭彈,是因為獨頭彈的工藝要求很高!

是的,別看獨頭彈是滑膛槍的子彈,可它的工藝要求是很高的。它把膛線刻在了子彈頭部,好利用風力使得子彈旋轉……

問題就出在這里……

一般情況下,使用線膛槍的話,一根槍管可以反復使用。因此,即使刻廢了一根槍管,大不了再換一根。只好槍管檢驗合格,上了戰場,一般是不會出啥大問題的。

可獨頭彈不一樣……

獨頭彈把膛線刻在了子彈上,如果膛線刻歪了,那就慘了,直接也會飛歪了,造成打不中目標。

因此,獨頭彈頭部的膛線,必須刻得精確而又勻稱,絕不能有錯。不然,就達不到利用風力的目的了。而且,還是每一顆獨頭彈都必須如此。

這樣一來就難了,別說16世紀初的制造水平了,就是20世紀抗戰時期土八路的兵工廠里,也絕對達不到這種要求。而達不到要求的后果就是——子彈無法精確命中……

更要命的是,這個年代子彈是鉛做的。鉛是什么玩意?軟的啊!要是運輸途中磕碰一下,碰壞了陽膛線,子彈就廢了。

所以,后世的獵槍彈獨頭彈,獨頭都是密封包裝在獵槍彈的硬塑料殼內的,不讓磕碰。可現在火槍手啥習慣?都是從包里摸出鉛彈,讓后用鐵通條粗暴地往槍管里捅的。這么對待,肯定會把鉛做的獨頭彈搞廢了。

另外,這個時代歐洲工匠制造物品,質量控制也很松,很難做到精確生產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的獨頭彈。不像后世直接用自動機床,精確度很高。

不過,馬林不怕精確度問題。大不了,走高端路線唄。而且,自從推廣了游標卡尺嚴控質量后,北海國機械制造的精度大大地提升了,絕對遠超同時代歐洲其他國家。現在,歐洲其他國家的精度還是毫米級,而北海國的制造精度,已經達到0.1毫米級了。當然,這是制造精品時的要求,廢品率也是很高。但是,這很適合生產獨頭彈這種高要求的東西。而且,高精度的玩意兒,也能對其他歐洲國家形成技術壁壘。

只是,貌似制造獨頭彈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啊……雖然量產比較麻煩,可小規模制造,難度卻是不大的……

說做就做,馬林找來達芬奇,幫自己花了一張精密的圖紙,也就是獨頭彈的圖樣。

為了能達到盡可能遠的有效射程,馬林將獨頭彈設計成了“頭部有陽膛線,尾部帶尾翼”

的兩種技術二合一的外形。有陽膛線和尾翼兩種穩定飛行的設計一起作用,子彈飛得更穩,有效射程自然更高。

圖紙是很好畫的,畢竟馬林是繪圖能手,而達芬奇更是畫圖圣手。只要注意陽膛線對稱,也就沒啥了。

但是,將其轉化成實物,不要太難哦。在現代,只要把圖紙數據輸入電腦,然后數控機床就能輕松給你切削出來。可這個手工的年代……

馬林找來了幾個擅長雕刻的木匠,日夜按照圖紙,用木頭雕刻獨頭彈原型。雕刻好之后,他親自用游標卡尺一個個地測量……

如此,在雕刻廢了上千個失敗品后,馬林終于得到了5個合格的成品。

然后,馬林又找來了制陶的工匠,讓他們調制陶泥。調制好陶泥后,馬林把5個合格的獨頭彈木頭模型插入陶泥中,得到了模型空間。然后,他又讓人使用很薄的刀片,把風干了一會兒的陶泥模型,從中間一切為二。再接著,這被分成兩半的陶泥模型就被送入爐子里燒制了……

用同樣的方法,馬林制作了一百個陶范。但最終驗收后,只剩下了7個合格品。不過,這也夠用了。

有了陶范,制造獨頭彈就簡單了——馬林把兩半陶范合二為一,然后澆入熔化的鉛液。等到冷卻好后,掰開兩半陶范,就得到了一枚獨頭彈。

可是,在嘗試裝填和檢驗效果時,馬林遇到了很大的難題。這和他之前想的一樣——裝填容易把獨頭彈弄變形……

因為是前裝滑膛槍使用的,獨頭彈同樣需要用鐵通條捅進槍管。可是,鉛制的獨頭彈那么軟,哪能用鐵通條硬捅啊?鐵定會給捅壞了的……而一旦捅壞了,那就打不遠了……

如何把獨頭彈安全地捅到槍管底部?這個問題困擾了馬林很久……

同時,另一個問題也很大——既然尾部改成了類似迫擊炮彈的尾翼,那么,尾部可能無法讓子彈做到閉氣了。而且,塞紙團或皮革墊底也不行。因為,火藥在突破紙團或皮革的保護后,力作用到子彈身上,還是會有問題。細小的尾翼,無法承受足夠的火藥氣的推力。或者說,火藥氣的推力,無法很好地作用到獨頭彈上面……

“后世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加一個木制彈托?”馬林開始回憶……

的確,在獨頭彈尾翼后面加一個圓柱形的軟木彈托,可以解決閉氣問題,而且軟木彈托,可以完整吸收火藥氣的推力,并將推力傳遞給獨頭彈的尾翼。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個問題了——如何在裝彈時避免獨頭彈頭部的陽膛線被鐵通條捅壞?

取消頭部的陽膛線,只保留尾翼?這倒是個辦法。但是,會降低性能。沒有了導致旋轉的陽膛線,獨頭彈的有效射程肯定會降低很多的。

可是,不取消頭部的陽膛線,鉛彈確實禁不住鐵通條的野蠻亂捅啊……

一連好幾天,馬林都有些煩惱解決方案。就在他打算妥協,準備取消掉獨頭彈頭部的陽膛線的時候,他忽然在飯桌上找到了靈感……

羅伯特這熊孩子,馬林心中的未來教皇,在某次吃飯時,淘氣地用一根筷子捅穿了一個雞蛋,然后,揮舞著串著雞蛋的筷子哈哈大笑。然后,另一個熊孩子凱撒也有樣學樣,用筷子捅了一個雞蛋揮舞起來……

馬林忽然來了靈感——

“軟鉛……捅穿……要不,直接讓鐵通條捅穿鉛彈?”馬林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

后世的確有空尖彈,中軸空心也可以。可問題是,鐵通條捅下去,未必那么準確啊。一旦鉛彈被捅歪了,重心變化,子彈就廢了……

“要不,直接給鉛彈做一個中軸?”看著兩個熊孩子揮舞的筷子,馬林得到了啟發……

然后,他修改了模型,沖做了模具,使得獨頭彈頭部和尾翼中間的中軸線上,插了一根細鐵條。

而細鐵條在穿透尾翼后,伸出一部分,正好插入圓柱形的軟木彈托內,完美地將獨頭彈和彈托結合在了一起。

而在獨頭彈頭部,細鐵條也伸出來一部分。這部分的作用,是讓鐵通條捅的……

畢竟,子彈是需要用力捅進槍管底部的。鉛做的獨頭彈本身是不能野蠻用力捅的。但是,這根作為中軸的細鐵條,卻是可以捅。因為,它固定在軟木彈托上,捅它也不會傷害到獨頭彈本身。

經過試驗,這種加了細鐵條中軸的獨頭彈,果然被安全地捅進了槍管底部。試射時,有效射程居然達到了驚人的170多米。

邊上,圍觀的達芬奇忽然道:

“按照空氣動力學原理,子彈在出膛后,后面吊著的木制彈托,好像空氣阻力較大啊,影響了射程……”

馬林點點頭,承認這個情況。實際上,木制彈托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傳遞火藥氣的推力。而在子彈出膛后,因為本身就有尾翼,木制彈托的作用其實可有可無了。連在彈托上,實在有些阻礙子彈飛行。

“要不,我們把鐵條和彈托的連接部位弄成活動的?”達芬奇忽然建議道。

“為啥?”馬林有些沒反應過來。

“我覺得,如果鐵條和木制彈托的連接部是活動的,子彈在飛出去以后,因為空氣阻力,木制彈托可能會自動脫落。反正,你說過有了尾翼,木制彈托出了槍膛就沒用的。”達芬奇解釋道。這段時間的物理學習,讓其科學理論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很多方面,超過了作為老師的馬林。

馬林則一臉的目瞪口呆:

“這不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嗎?”

但他很快搖搖頭,道:

“不對,不是脫殼,而是脫去彈托這個累贅,但意義是差不多的!”

馬林興奮地讓人把鐵條和軟木底座之間的倒刺去掉,如此一來,鐵條中軸就能很輕松地和軟木彈托分離了。

再次試驗的時候,子彈出膛后不久,軟木彈托果然因為空氣阻力,和獨頭彈分離開來了。而沒有了軟木彈托的空氣阻力的拖累,兩項技術(迎風陽膛線和尾翼穩定技術)合一的獨頭彈,打出了200米的有效射程……

“這么叼……”馬林有些目瞪口呆了。200米,基本是獨頭彈的極限了啊……

然后,馬林用敬仰的眼神看著達芬奇——果然是能想象出直升機,并作出機械獅子的男人,隨便提個建議,就有了這么好的效果……

但他還沒驚喜完,達芬奇又提了個好建議:

“要不,把那個鐵條,更換成鋼釘?高碳鋼做的那種……”

“為什么?”

“破開板甲防護啊!”

“噢……對啊,這特么不是后世碳化物尖頭穿甲彈么?”看到改裝后前面露出釘子頭的新的獨頭彈,馬林恍然大悟。

當然,也可以將其看作后世那種專門對付防彈衣的鋼芯彈。有高碳鋼釘子的尖頭沖擊,子彈擊破板甲防御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如果是純鉛的獨頭彈,打在板甲上,固然能用沖擊力傷害到穿板甲的人,甚至能在板甲上形成凹坑。但是,鉛畢竟太軟了,導致鉛彈很難擊穿板甲,只能隔著板甲傷到身穿板甲的人,無法致命。

經過測試,也是果然如此——有鋼釘為芯的獨頭彈,固然打穿了一些板甲,但只有鋼釘刺穿板甲,留下小眼,而鉛彈部分,則無法貫穿。

但是,鉛彈帶來的巨大動能,本身就能擊傷穿板甲的人。再加上釘子的穿刺傷害,威力比單純的鉛彈大多了。

而且,馬林還對作為鋼芯的鋼釘做了改進——比如,在鋼釘頭部磨出血槽,好給中彈者放血。甚至,還可以把毒藥抹在血槽里,對敵人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如果血槽里抹上點華夏的“見血封喉”,那么簡直就是必殺技了。

為了提高作為鋼芯的鋼釘的強度,馬林還讓工匠們在給高碳鋼的鋼釘頭部磨出血槽后,進一步對鋼釘進行表面滲碳處理和淬火處理,進一步強化釘子尖頭的硬度,加強破甲能力。

看到幾次鋼芯獨頭彈擊破板甲的實例后,馬林嚇得直咂舌:

“乖乖,這可牛比大了。老子在1508年,就搞出了20世紀才有的能打穿人形裝甲(板甲)的穿甲彈?以后,老子穿著板甲也不安全了?”

想到這里,馬林臉色大變。然后,他咬了咬牙,叫來科勒:

“把參與研制鋼芯獨頭彈的所有工匠,都遷到一個隱蔽的地方,絕對不能讓他們和外人接觸。如果有外人敢靠近那里,格殺勿論!”

科勒很快領命而去,達芬奇鄙視地看了馬林一眼:

“有必要么?要是你對敵人使用了子彈,敵人不也能看到子彈是啥樣?”

馬林呵呵一笑,讓人取來了試驗后的子彈,對達芬奇道:

“你自己看吧!”

然后,達芬奇看到了一根鐵釘,和一坨鉛……很顯然,在巨大的沖擊下,柔軟的鉛彈被擠變形了,那里還能看出原來的樣子?

可以說,除非是打到了水里和爛泥里,否則,以鉛的柔軟,只要受到沖擊,就會擠壓成一坨鉛,很難被認出原來的模樣。尤其是頭部的陽膛線,率先接觸目標,第一個被擠壓得不成樣子,完全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至于尾翼,馬林也不擔心。因為,木制彈托早就脫落先了。敵人得到的,只有小尾翼和彈身,但也是變形后的。可如果不知道木制彈托的技術,那瘦小的尾翼,根本無法擔負起承受火藥氣推動的責任……而且很顯然,這個時代的人是不知道彈托技術的,這技術,好像是19世紀才出現的……

反正,只要使用者不把子彈對著水里或泥潭里打,敵人是很難得到完好的鋼芯獨頭彈的。

當然,鋼芯獨頭彈的使用和保存,也就更重要了。馬林決定——挑選出一支洗腦最成功、對自己最忠誠的火槍手隊伍來,使用這種高級彈藥。另外,在和平時期,子彈不下發,保存在防衛等級極高的庫房內,嚴禁外人接觸。只有戰前,才會下發這種大威力子彈,專門用于射殺敵方高級將領和板甲騎士……

如此,也能充分避免機密外泄。只要敵人偷不到子彈樣品,他們就無法仿制。而發射這種子彈的火槍,和別的火槍手使用的毫無區別。就算槍械被偷,也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裝藥……把獨頭彈中軸線上的高碳鋼釘子尾部插入圓柱狀的軟木彈托……”

“給軟木彈托抹上鯨油(降低摩擦力),塞入槍管……”

“然后,用粗頭子的鐵通條壓住鋼釘尖頭子,將子彈整體推入槍管底部……”

“嗯……接下來就是瞄準射擊了……”

“砰——”

槍響后,馬林親自去查看目標——大約180米外的一塊厚鐵板上,扎進去一根鋼釘。而鋼釘尾部,還掛著一坨鉛……鐵板被鋼釘洞穿,而那一坨鉛,也在鐵板上砸出了一個不小的凹坑……

如果這個鐵板后面是一個人,這人肯定被鋼釘扎出了一個血洞。另外,那坨鉛也會給他砸出斷幾根肋骨級別的內傷……如果鋼釘尖頭上抹了毒,那么,死定了……

這是厚鐵板,最高級板甲水平。若是換成劣質板甲,子彈整體破防,打入人體,攪動內臟——KO……8)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歐皇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