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皇崛起第916章 調整南美征服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歐皇崛起 >>歐皇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916章 調整南美征服計劃

第916章 調整南美征服計劃


更新時間:2018年06月08日  作者:太上老牛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太上老牛 | 歐皇崛起 


賈馬汗很好地給馬林上了一課,在以前,馬林還以為游牧民族整天殺牛宰羊吃肉呢。上輩子小時候,馬林就誤以為蒙古人天天吃烤全羊,新一疆人天天吃羊肉串……

沒想到,人家主要靠羊奶、馬奶和牛奶等維持,只是時不時地殺點羊吃,而不是天天小肥牛、大肥羊地猛吃肉。

其實這才是正常的,有的小牧民,羊群數量不多。要是天天殺羊吃肉,羊成長的速度根本就跟不上牧民宰殺的速度。畢竟,羊長大也需要一兩年時間的,牛和馬則需要更久。

所以,正常的游牧民族,很少殺母羊。一般情況下,吃肉都是殺公羊。而母羊,則是盡量保留,羔羊更不會宰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一個羊群,不需要太多公羊。畢竟,一個公羊可以和多個母羊配種;還有就是,母羊哺乳期能夠提供羊奶了。因此,正常的羊群,多是公羊少而母羊多。若是宰羊,肯定優先宰殺公的。至于母的,不得已才宰殺。比如,母羊老了,不能懷孕了。至于羔羊,因為沒完全長大,殺了太可惜。

當然,這也造成了一個惡果——那就是,吃成年的公羊和老年的母羊,難免會帶有很重的膻味。吃多了這種羊肉,牧民自身也難免帶點膻味了,這也是古代華夏人鄙視草原牧民的理由之一。但為了節約成本,牧民們又不得不這么做。不像現代人,為了避免沾染膻味,多半吃幾個月大的羔羊或者閹割過的羯羊……

這次談話,給馬林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原來游牧民族的生存成本,是如此低……而且,他也忽然懊悔——為什么不多和莫日根和巴特爾兩位蒙古醫生多多交流。不然,他早就知道這些了……

但這也難怪,因為,在古代,牧民的這些習慣,在農耕民族看來,是“野蠻和不開化”的表現,并不值得宣傳。所以,莫日根和巴特爾,也不會刻意去介紹這些東西。因此,馬林對于這些自然不太了解。

送走了賈馬汗后,馬林立即和莫日根及巴特爾進行了長談,驗證了賈馬汗所說情況的真實性。

莫日根和巴特爾告訴馬林,其實牧民們一般情況下生活還是能夠自給的。只是,無論是東歐的游牧民族,還是亞洲中東部的游牧民族,他們都很懼怕一個死敵——寒冬……

東歐、中亞和東北亞地區的冬天都非常寒冷。即使綿羊身披厚羊毛,也未必扛得住。若是下了暴雪,鐵定會損失大量的綿羊的。

因此,一旦冬季降了暴雪,草原部落必定受災嚴重。而草原部落如何挽回損失——去中原搶去……這也是華夏王朝和草原部落千百年恩怨的重要原因之一……

并不是說草原游牧民族生來剽悍,而是因為,草原上的牧民,如果不剽悍,就活不下去。面對嚴冬,他們要不餓死,要不南下掠奪。最終,活下來的牧民,都成了強盜……

當然,這是古代牧民。現代牧民接受中央管理后,可以很順利地跟全國進行貿易。在后世先進的冷凍技術和運輸條件下,草原上的羊肉、牛肉可以順利地送達全國。而華夏大部分地區農耕為主,缺乏肉食。加上后來流行吃牛排和火鍋等,牛羊肉消耗比較大,導致牛羊肉也上漲。所以,后世的牧民,比農民有錢太多了……家里只有幾畝地的農民,面對牛羊成群的牧民,絕對是窮比中的窮比……所以,農民們只好出去打工了……

當然,牧民有錢的前提是需要一個巨大的市場。比如內蒙和外蒙,內蒙背靠華夏大市場,而且還是個吃貨帝國,所以牧民就很富有。而外蒙,沒有市場,還特么排斥華夏吃貨帝國,所以他們只有牛羊,沒有銷路,到現在依然是窮比國度……它們倒是親毛子,可是,毛子買不起他們的牛羊啊……毛子本身靠吃土豆過活,經濟嚴重依賴賣石油天然氣,哪有余錢買外蒙的牛羊?再說毛子的中亞小弟們也多得是牛羊,運到莫斯科運費還低……總之,站錯隊只能讓民眾跟著受窮受累……

當然,那些都是題外話。馬林對此感興趣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要征服潘帕斯草原。

可是,潘帕斯草原太大了,足有76萬平方公里,是北海國的十幾倍大。

之前,馬林是用農耕民族的思維來考慮征服潘帕斯草原的計劃的。在那份計劃中,馬林是打算現在拉普拉塔河口的后世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先建立農耕區。然后,等農耕區能夠提供充足的糧食了,再出動哥薩克騎兵去橫掃附近草原,逐步推進,直至占領整個潘帕斯草原。

但是,自從獲知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后,馬林忽然覺得——以前自己還是太保守了……

按照自己之前的計劃,哥薩克騎兵出擊,只能選擇掃蕩農耕區附近的地域。因為,再跑遠點,補給就跟不上了。

可若是按照這種方式,才能占領多少地盤?馬林首期打算派出500哥薩克騎兵去潘帕斯草原掃蕩。在農耕區固定的情況下,那500哥薩克為了保證有充足的補給,最多不會離開農耕區上百公里。否則,補給就會困難。這樣下來,獲得的地盤,最多也就是日德蘭半島那么大的地盤,也就是一兩萬平方公里左右的樣子。

但如果改用蒙古騎兵的辦法,帶上產奶的母馬出征,攻下整個潘帕斯草原87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是輕飄飄的。例子擺在那兒呢——蒙古帝國就用這種辦法,征服了偌大的亞歐大陸……要不是人口數量有限,打下全歐洲和全亞洲都是可能的……

巧合的是,現在的馬林,和當初的蒙古帝國也很相像——同樣是戰斗力強大,同樣有偌大的地盤需要去征服……

而且,比蒙古帝國更有利的是——印第安土著因為文明太落后,戰斗力比當年蒙古帝國的對手差太遠了……

所以,盡管軍隊比蒙古帝國更少,但馬林征服美洲的難度,卻比蒙古帝國征服歐亞大陸更低。

唯一的問題,就在于馬林使用的是傳統農耕社會的征戰模式,很依賴糧草的運輸……

如此一來,馬林出兵能夠抵達的范圍,就很有限了。因為,不管是兵力還是補給,都跟不上……

而蒙古騎兵遠征時帶一匹產奶母馬當食物來源的辦法,給了馬林莫大的啟發。如果軍需問題解決了,那么,馬林的軍隊,就可以打很遠很遠,先把偌大美洲占下來再說……

但使用蒙古征服戰術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足夠的母馬……

有了足夠的母馬提供馬奶,才能夠讓蒙古式的騎兵,縱橫整個美洲大陸。而潘帕斯草原,正是馬林欽定的最佳養馬場……

潘帕斯草原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條件比蒙古草原好太多太多。在這里發展養馬業,絕對大有前途。如果在潘帕斯草原上囤積足夠的蒙古馬母馬,那么,哥薩克式騎兵(包括德意志哥薩克),將會很容易占下大片的地盤。別的不說,先把后世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等肥沃土地先給奪取了。然后,打上高原,滅了印加帝國……至于巴西熱帶雨林,蒙古馬不適應,還是等等再說……

同樣地,這種方法,也可以借鑒一下,用于征服北美大陸。但北美森林比較討厭,不大適合騎兵展開。因此,征服北美大陸,可能比征服南美要困難不少。

為此,馬林制定了兩套方案,分別針對南美和北美——南美的簡單粗暴,直接用蒙古騎兵戰術,帶著母馬橫掃潘帕斯草原和烏拉圭等地;而北美,則先占據東部沿海,慢慢砍樹和墾荒。同時,也派出部分哥薩克騎兵進行遠征和騷擾,打擊和驅趕原住民,以獲得更多土地,同時也避免墾荒區被土著襲擾……


上一章  |  歐皇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