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皇崛起第604章 再募兵一萬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歐皇崛起 >>歐皇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4章 再募兵一萬人

第604章 再募兵一萬人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11日  作者:太上老牛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太上老牛 | 歐皇崛起 
您可以按"CRTLD"將"傲宇閣"加入收藏夾!方便下次閱讀。

正文

占坑……正在碼字中,我會盡快改回來的……

對馬林而言,最大的威脅,就要數法國了。法國是歐洲西部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從15世紀后期逐步完成中央集權開始,法國就一直是西歐數一數二的國家。

只有神圣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帝國因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原因統一在一起的時候,法國才會被吊打。可惜,哈布斯堡家族內部因為爭權奪利,把這個歐洲最強聯盟生生地給拆散了。自從這個聯盟被哈布斯堡家族自己拆散后,歐洲就再也沒有能夠壓制法國的國家了。

到了路易十四的時候,全歐洲都在法國的鐵蹄下瑟瑟發抖。所以路易十四獲得了“太陽王”的稱號。

所以,一個國家,越集權,它能發揮出來的戰斗力,就越強大。因為,國家資源能夠被中央很好地調動和利用。

不管是路易十四的波旁王朝,還是后來橫掃歐洲的拿破侖帝國,以及毛子的沙皇帝國,和后來幾乎單挑世界的德意志帝國,他們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集權……

只有集權的國家,才能夠動用最大的資源,發揮出國家最強的力量。有人也許會說英國很強,但事實上,英國陸軍從未強過。英國只是靠著海上貿易的龐大利益,催生出了一支龐大的海軍。但是,也僅僅如此了。陸軍是不賺錢的,加上英國不夠集權。所以,英國陸軍從來不是法國和德國的對手。即使是拿戰,英國也只能充當攪屎棍,以及提供軍費給毛子、普魯士和奧地利,讓他們充當急先鋒。如果不是英吉利海峽的阻擋和英國因為海上貿易組建起來的強大海軍,英國至少要被拿破侖和希特勒蹂躪兩次。

波蘭立陶宛聯邦看上去夠強吧?那么大的面積,有上百萬平方公里和上千萬人口。當初,可是吊打過毛子的。可是,后來為啥衰落了?還不是因為內耗?波蘭國王根本沒太大的權利,比神羅皇帝也好不了多少。所以,如此強國,因為資源無法整合在一起,最終被獨裁專制而且落后野蠻的毛子給壓制了。瓜分波蘭的三個國家——毛子、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無一不是集權國家。

法國現在已經初步完成集權,只差一個全民稅收制度,就可以飛起來。正是因為不能在全國范圍內征稅,使得法王即使能夠征召到十幾萬大軍,也養不起。否則,法國早就上天了……

正是鑒于此,馬林在國內,才沒有大力推廣什么全面征稅制度,而是自家拼命地收攏田地,以及開發殖民地,以獲得足夠的財政收入。

要是馬林敢于推廣全面稅收,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國內不是問題。國外問題就大了,法國人要是學習馬林,在全國征收田畝稅和人頭稅的話,那將會獲得驚人的財政收入。有了錢,加上法國人口又那么多,法國想不飛都難。到時候,德意志沒準會遭到法國的全面侵略。或者,意大利會落入法國之手。

正是基于這樣的擔心,馬林才沒有推廣全面稅收。否則,給法國學了去,那就是災難了。而且,靠著賣糧和賣鹽,以及開發殖民地,加上以后馬林要開通和明朝的貿易,馬林的財政收入很充足,并不需要全國征稅。

歐洲人有個壞習慣,就是模仿能力很強。而且,夠無恥。別看后世歐洲人裝模作樣,指責華夏山寨情況嚴重,但實際上,德意志當年搞工業革命,就特么全盤山寨英國的。

在19世紀,德國貨代表著垃圾和低端,只有英國貨才代表著高大上。德國人靠著山寨英國貨,先把工業搞起來,然后精益求精,才成就了后世的德國制造。但一開始,德國人也是很無恥地山寨英國貨的。甚至,德國產的工業品,會故意貼上英文標簽糊弄客戶。不然,賣不出去……

說到無恥,法國人也不含糊。當年,威尼斯人發明了玻璃鏡,一面鏡子賣到15萬法郎,震驚了全世界。因為是獨家技術,使得威尼斯人賺翻了天。

為了保密,威尼斯人把懂得制造玻璃鏡的工匠全部搬到了穆拉諾島上,以免外國人接觸到那些工匠,盜取玻璃鏡的秘密。

但法國人技高一籌——他們通過找到那些懂得玻璃經制造技術的工匠的家人,間接地收買了工匠,并獲得了玻璃鏡子的制造技術。然后,威尼斯玻璃鏡的秘密就被法國人偷走了,玻璃鏡的價格也大跌。

這也是威尼斯人的失誤——他們把工匠遷到了穆拉諾島上,卻沒有把家人也一起遷過去。工匠不是囚犯,總要回家過圣誕和新年等重要節日吧?只要收買了工匠的家人,再通過他們的家人,不就搞定那些工匠了?

所以,受到此教訓,后世華夏的秘密軍工單位,雖然在大山里建廠,但卻建立了完備的基礎設施,還把家屬都接過去……那些軍工基地,基本都是一個獨立的小城鎮……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去收買那些軍工單位的職工?還沒進入城鎮,就被守衛擊斃了……

后來,雖然很多單位遷了出來。但是,被牽出來的,都是些保密級別很低的廠子,比如生產槍支彈藥的。但那些生產核武器等的廠子,還是扎根在大山里和荒漠中,絕不會遷到大城市里……

法國人是善于學習的,或者說,整個歐洲國家都是善于學習的。只要你有了新技術,別人都會想方設法地學走。

比如,馬林的西班牙方陣,在經過幾次大戰后,證明效果很好。結果,現在歐洲很多國家,都學馬林,組建了大規模的火槍隊。只是,受困于硝石的短缺,各國的火槍隊規模都有限。

比如法國,因為硝石短缺的原因,只組建了4000人的火槍手隊伍。畢竟,法國人不像馬林那樣,有從印度購買硝石的渠道。他們現在連集硝官都沒有設置呢,硝石來源不多。而且,法國有規模龐大的炮兵,法軍銅炮數量多達一百幾十門。所以,法國雖大,但硝石卻不太夠用。

不過,馬林聽說,路易十二貌似在組建了火槍隊后,也意識到了硝石不足的問題,打算要設立集硝官這個職務,在全法國大量收集土硝了。

當然,即使這樣,也是沒用的。所以,在后世,法國人也去了印度,在印度的本地治里建立了法屬印度殖民地。從1674年開始,一直到1954年。其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從印度購買硝石。要不然,法國也沒能力在拿戰中有那么多火槍手排隊槍斃。光靠從糞坑里找,絕對不夠拿破侖的大炮兵消耗的……

20122015傲宇閣


上一章  |  歐皇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