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黃金年代第四十一章 訪談(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華娛之黃金年代 >>華娛之黃金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訪談(中)

第四十一章 訪談(中)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26日  作者:老徐牧羊  分類: 都市 | 職場 | 娛樂明星 | 老徐牧羊 | 華娛之黃金年代 
剛剛更新的小說:

第四十一章訪談中

作者:

更新:20170415

對于沈臨參加的這期《楊闌訪談錄》,觀眾還有網上的評價都很好。

電視依舊在播出,沈臨還在接受采訪中。

“我一直有個疑惑,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為什么在寫下將近五百萬字的時候,突然跑去做音樂呢?”

楊闌的問題也正是很多真正關心沈臨的人想要了解的。

“文字是一種載體,表達作者的情緒,音樂也是,這兩者有很多共同點,我當時覺得我的音樂素養也還可以,完全可以身兼數職嘛,所以,我就報名參加了快樂男聲。”

沈臨的解釋有點牽強,但也能讓人接受。

“嗯,但你在天宇三年幾乎沒怎么發表過新歌,我說的是演唱的歌曲,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楊闌的問題有種越來越尖銳的感覺。

“這么說吧,當初我參加比賽之后就簽約了天宇,公司也答應我會幫我推出兩張專輯,后來因為某些原因,我們不歡而散,我就去了美國”

“不歡而散?能問下出了什么事了嗎?”

“很多方面吧,因為我一直堅持走原創路線,當初公司給我定的也是原創歌手,但是他們希望我能歌善舞,這對我來說很過分,因為我不喜歡跳舞。再加上當時我又有點年輕氣盛,寫的歌跟他們的路線矛盾,跟主管吵了幾次之后,慢慢就被冷落了,也可以說雪藏了!”

“雪藏?”

“說雪藏有點過分,但我確實有好幾個月沒有接到有關音樂方面的任何邀約。”

“所以你就去了美國?你到美國去,是為了散心嗎?”

“不完全是散心,當時我按照西方的閱讀習慣寫了幾本小說,找人翻譯成了英文,我要跟出版社洽談出版方面的問題。”

“小說?什么小說?”

“《饑餓游戲》還有《暗黑童話》”

“聽說這兩本都被改編成了電影?”

“沒錯,我寫這兩本小說本來就是奔著改編電影方向去的,也算滿足了自己的想法。”

“那獅門是怎么回事?我聽說你還是獅門的股東?”

楊闌微笑著問道。

她受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內心在震撼的同時又有些興奮,這都是賣點啊!

“這你都知道?獅門一直想要拍大片,他們看上了我的《饑餓游戲》,我就提出了股權交換,他們一開始不同意,我又幫著他們寫了兩檔電視劇,他們才同意的。”

“被你的才華折服了是嗎?”

“呵呵,也能這么說吧!”

“能問下是那兩部電視劇嗎?”

看來楊闌了解的也不太全面。

“《madmen》還有《breakingbad》最近在寫的《thewalkingdead》”

“《madmen》和《breakingbad》是你寫的?哇!你可真厲害!大家可能不知道,《madmen》翻譯成中文就是廣告狂人,至于breakingbad,絕命毒師,那可是美國收視前十的大美劇!”

“都是運氣,當時獅門想跟amc電視臺合作,剛好我又有作品,所以,順理成章。”

“那你也很不容易,要知道美國是很排外的國家,你居然能闖進好萊塢排名前十的制作公司!至少我是做不到的!”

“呵呵,咱們談談其他的。”

此時,網上的議論已經散播到了各大論壇里。

不少媒體也將即時新聞換成了《驚爆,美劇編劇竟為華國人》

“有誰看過絕命毒師?我一直在追劇!”

“完全想不到咱們臨子居然這么厲害,虧得我們大家還以為他江郎才盡了!”

“這算是猛龍過江嗎?”

“看好臨子橫掃奧斯卡!”

“樓上傻逼不解釋,奧斯卡是電影類的頒獎!”

“我去,咱們臨子這是要稱霸世界的節奏嗎?”

“這才是主角模式,斯嘉麗約翰遜,安吉麗娜朱莉正等待臨子的寵幸!”

“樓上說什么?我聽不懂,我還小!”

好吧,樓又歪了。

回到電視上。

“咱們回到電影本身,通過剛才的預告片可以看出,你在臺詞方面的要求是不是很嚴格?”

“嗯,有這方面的要求,但是也沒有刻意說必須要有金句之類的,因為我本身就是跟文字打交道的,我很討厭水詞。”

“水詞?”

“就是一些無關主題方面描寫,比如什么‘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之類的,從小我爸教我寫作文的時候就說了,文章必須要言之有物!”

“呵呵,你剛才似乎在有意隱射某位啊!”

“沒有!唉!就知道言多必失!”

“那為什么選擇商業片呢?按照我們的理解,你是作家出身,更應該走文藝片路線才對!”

“首先,這部電影的投資人不是我,是光線傳媒,我必須要保證投資人的錢沒有白花!其次,對于文藝片,我也沒有特別欣賞。我們這代人接受的就是票房論成敗,你的作品再怎么深刻,不能賣錢,那我也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電影不是應該揭露現實嗎?我曾經采訪過王小帥,他說過做電影,最重要的就是敏感。不管外界怎樣,但內心一定是脆弱和柔軟的。必須要有一種強烈的焦慮感!”

楊闌似乎不太贊成沈臨的觀點。

這也是他們那代人的通病,喜歡講情懷,喜歡拍一些揭露社會底層的事件。

“怎么說呢,我首先是一位暢銷書作家,怎么才能保證每一本書都暢銷?必須要研究書迷的心理,我寫《那些年》《最好的我們》就是奔著青春市場去的,后來寫《盜墓筆記》那也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缺少探險類的小說;導演,尤其是現在的華語電影導演,必須要接地氣,所謂接地氣就是了解觀眾的想法,你的電影既然走進院線賣錢了,就必須符合大眾審美!”

沈臨的回答很有理性。

“可是審美這東西,不見得時髦就是美,這都是一陣一陣的,最后真正能留下來的審美,永遠都是純粹的、非常理性的、高雅的,而不是只有臨時體現高科技或者殺馬特之類的東西。”

楊闌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

“我贊成你的觀點,可我也保留我的看法。一個導演拍電影,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成本問題,如果連投資人的錢你都賺不回來,那你肯定是一個失敗的導演!”

“那你的意思就是說小帥他們那一代人的作品都是失敗作品?”

“不是,闌姐,你別混淆概念,失敗的導演和失敗的作品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熱門小說


上一章  |  華娛之黃金年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