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帶我穿萬界第一六四章 佛門低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系統帶我穿萬界 >>系統帶我穿萬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六四章 佛門低頭?

第一六四章 佛門低頭?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02日  作者:明少江南  分類: 玄幻 | 東方玄幻 | 明少江南 | 系統帶我穿萬界 

“說出來還請夏王莫要取笑,佛門四大圣僧日前找到我師父,言道:‘如今天下大亂,四民涂炭,唯有夏王趁勢而起,戡亂摧強,乘時拯溺,道俗慶賴,仰澤穹旻。’是故夏王為無憂王轉世,何當擁有天下。”

師妃暄淡淡的說著這話,一襲淡青長衫隨風拂揚,說不盡的閑適飄逸,從容自若。背上掛著造型典雅的古劍,平添了她三分英凜之氣,仿佛在提醒別人她具有天下無雙的劍術。

葉柯高坐主位,橫著眼睛,一臉不信的看著師妃暄。

是的,最后葉柯還是接見了師妃暄,不過不是在城外,而是在夏王宮。

葉柯本來以為,師妃暄此來,是為李唐做說客的,或者是為李世民謀劃未來的,萬萬沒想到,她居然過來,表明佛門開始支持葉柯了,這不禁讓他大跌眼鏡。

看著葉柯的眼神,師妃暄也是一臉苦笑。

佛門從來都不是一根筋走到頭的傻子,相反,他們審時度勢,不比那些世家門閥差。

尤其是四大圣僧,乃是佛門中最有威望的高僧,算的上是真正的修道之人,他們本來不履塵世一心修佛,若不是凈念禪宗被葉柯滅寺殺僧,他們是絕不會現身江湖的。

葉柯占據洛陽,摧毀寧念禪院,其他佛門寺院也遭受了不小的打擊,致使佛門高僧內部商議,如何抉擇。

但是很快消息傳來,葉柯麾下夏軍不僅滅掉了突厥,斬殺了處羅可汗,還攻破了葦澤關,兵臨李閥的大本營太原。

到了這個時候,天下一統的形式已經顯現,除了腦子被門夾住的人,有識之士都可以看出來,統一天下者,非夏王葉柯莫屬。

當此時刻,佛門立即拋棄李閥,請出四大圣僧說服慈航靜齋,為天下計,為萬民計,為佛門計,唯有在葉柯背后搖旗吶喊,佛門才能生存下去。

否則,若是佛門還一味的支持李閥,恐怕葉柯登基之日,佛門就是末法之時。

“你這趟尋我而來,就為了說這事?”

葉柯看著師妃暄,淡淡的開口道。

“是的,四大圣僧佛法精深,看通世事,慈航靜齋也認為夏王撫佑萬民,當然是賢明之主。”

葉柯一臉不屑:“你們認定不認定,和我又有何關系?如今我占地千里,擁兵數十萬,治下百姓數千萬,我以工代賑,興修水利、馳道,大興工商農桑,天下百姓無不擁護我。再說了,和氏璧就在我手里,到了這個時候,你以為我還需要你們佛門的支持嗎?”

師妃暄面不改色,淡淡的說道:“開皇之治三十年,佛門大興,天下豪強,信我佛者甚多,妃暄可以為夏王充當說客,勸解各路豪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葉柯冷笑一聲,笑道:“天下雖大,我自有長戟取來,施舍來的天下,于我有何焉?”

也就是原著中的李世民這般窩囊,佛門為他說服了一個個強敵,幫他濾清了兄弟間的爭位,甚至幫他化解了最大的強敵少帥軍。

可以說,自古得天下者,未如書中李世民這般容易的,他只需要擺出一個虛懷若谷,心懷天下,收攏人心的賢君形象,慈航靜齋便拼盡全力把天下打來送給他。

這和躺著就贏了,沒什么區別。

可這樣的天下,后果就是佛門不可抑制的做大,天下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寺院當中。

見葉柯軟硬不吃,師妃暄卻并沒有動氣,淡然輕笑,好似佛境池塘里的白蓮綻放,說不出的圣潔高貴,眉宇間一股淡淡禪意流轉。

“天津橋一戰,不管輸贏,慈航靜齋都會封山閉寺二十年,不再過問天下事。”

“你真的以為,慈航靜齋封山與否,本王真的在乎嗎?”

葉柯只輕輕一句,便讓客廳的氣氛再次變得凝重尷尬之極。

他這是稱王以來,第一次用到“本王”這個詞語。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師妃暄微微一笑,淡淡的說出這么一段話。

這是第二回做皇帝了,葉柯讀過的書不要太多,一聽師妃暄此言,便知道這是李斯《諫逐客書》里面的段落,心中思考片刻,便道:

“既然有和氏之璧,當然由隨侯之珠,怎么著?莫非慈航靜齋有了隨侯珠?”

師妃暄淡淡一笑,猶如空山靈雨一般,是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那么自然的、無與倫比的真淳樸素的天生麗質。

“夏王聰慧,真乃天生明主,慈航靜齋本來避世修行,不該擁有這等重寶,掌門有言,夏王登基之日,隨侯珠便會送到大王手中。今日此行,不過是給大王告辭而已,妃暄話語已盡,便請離開!”

說著,不等葉柯開口,便施施然如一朵白蓮冉冉離開。

目送師妃暄的婀娜身影消失在視野之中,葉柯即沒有喝止也沒有挽留,眼神卻多了一份凝重。

表面上,佛門是向他低頭了,可是這絕不表示佛門徹底沒了威脅。

他們之前在江湖上放出消息,說明他們有和氏璧,但是現在又告訴葉柯,他們還有隨侯珠。

要知道這顆寶珠非同尋常,傳說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隨侯心生惻隱,令人給蛇敷藥包扎,放歸草叢。這條大蛇痊愈后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住處,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這就是被稱作“靈蛇之珠”的隨侯珠。

后來隨被楚滅,楚被秦滅后,秦始皇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秦始皇命李斯書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玉工孫壽刻在和氏璧上,成為皇帝的“玉璽”。劉邦滅秦后,和氏璧成了漢諸帝王的“漢傳國璽”,成為華夏重寶。可隨侯珠從秦始皇以后便無下文。

沒想到,既然也在慈航靜齋手中。

這是在向葉柯宣告,佛門背后隱形的力量,還很雄厚,區區一個凈念禪院被毀,并不能代表佛門就能衰退了。

這話葉柯信,要知道天下大亂,趁各地戰亂民不聊生之際,各地佛寺可是大肆圈占土地劃為己有,同時名下青壯佃戶的數量一擴再擴。

這可是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一旦鬧騰起來,葉柯治理下的土地,除了冀州相對安穩,其他地方都會生亂,難怪佛門敢代天擇主!

歷史上的“三武一宗滅佛”,是使用激烈手段滅佛,其實算是這些帝王的無奈之舉,也是佛門力量過大引起各方勢力的反噬而已,佛門根本就沒有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只要世間還有貧苦,只要世間還有不公,只要佛寺所有土地不需納稅,佛門的根基就不會有絲毫損傷。

歷史上,那所謂的三武一宗幾位帝王去世之后,新上臺的君主便會向佛門示好各地佛寺立即又能重整旗鼓再創輝煌。

幾千年的歷史,說明中國沒有宗教戰爭,但未必沒有宗教狂人,那個被他殺了的迦樓羅王朱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佛門的宿命輪回論,不僅貼合統治者的心意,也很是接地氣。

佛門在導人向善方面,做得確實不錯。

古代的帝王沒有辦法抑制宗教,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強大的基層力量。

所謂王權不下鄉,縣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造鄉紳。

鄉紳逐步強大,借助詩書擴展力量,進而進入朝堂,便成了世家門閥。

世家門閥要奴役百姓,要剝削斂財,自然要讓百姓成為愚民,佛教正好滿足了這些需求。

對百姓而言,日子本就苦不堪言,把希望寄托在來世,未嘗不是一種精神寄托,可能就是這點底氣,讓他們直面苦難的生活,一如既往行善積德,以求來世投個好胎。

這正是世家門閥向見到的。

因此門閥與佛門一拍即合,形成了當今佛門做大的情景。

但是很可惜,遇到了葉柯這個怪胎!

葉柯自從蟄伏渤海郡開始,便推廣普及教育,每次都注重從普通人家和流浪兒童中的學生提拔人才,長此以往,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組織力量。

足以對抗地主鄉紳,進而對抗世家門閥。

加上葉柯注重農業,發展推廣工商,似得百姓們可以流動,可以做工。

只要這么長久的做下去,佛門便不斷地失去信眾,失去根基。

葉柯一邊處理公務,一邊思索可以提拔誰作為對付佛門的指揮者。

他如今貴為夏王,政務繁忙,只要抓大局便可,具體事務,已經有尚書省處理。

但江湖之中,也要有個得力幫手才行。

“夏王,民部侍郎榮百祥求見。”

“選他進來!”

葉柯眼前一亮,說道。

榮百祥當然不夠格,可他身后那位可以。

“夏王,陰后祝玉妍求見大王。”

榮百祥彎腰施禮。

“很好,本王正想見她。”葉柯淡淡的點頭,掃了一眼榮百祥,道:“榮百祥,祝玉妍是你門派高人不假,但你也是夏國重臣,位高權重,不要忘記!”


上一章  |  系統帶我穿萬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