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首輔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道人心(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寒門首輔 >>寒門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道人心(一)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世道人心(一)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4日  作者:一袖乾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一袖乾坤 | 寒門首輔 
樂文



類別:科幻游戲

作者:一袖乾坤書名:

吳縣令之前雖然也同意謝慎在海涂試驗種棉花,但只是口頭同意,并沒有什么實際支持。但如果最后是縣衙出資幫助鄉紳修建的堤壩,功勞簿上肯定少不了吳縣令的一筆。

當然吳縣令想要的肯定不是銀錢,這種錢太燙手他不會拿,他要的是政績,重農桑的政績!

況且,這還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重農桑,這可是給大明朝棉花種植嘗試出了一種新的可能!

三人飲得酩酊大醉,行動不便。王守文、謝丕索性便在謝家睡了一夜。

這一夜自是無話,卻說謝慎翌日起床后,便覺得頭痛欲裂。

這宿醉的滋味實在不好受,少年深吸了一口氣,心道發回水,積層泥。經一事,長一智。以后可不能再這么山吃海喝了

用溫水凈了凈面,又喝了熱茶醒酒,謝慎才是覺得稍稍好了些。

水蕓有些擔憂的道:“公子這便要出去嗎?”

謝慎點了點頭道:“既然棉花已經可以采摘收花,我便要去一趟縣衙了。”

有道是縣官不如現管,在這余姚的地界上有一個人是他永遠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吳縣令。

徐貫雖然是堂堂侍郎,但那也不可能事事照拂他。至少在吳縣令任期內,謝慎不能在明面上和他起什么沖突。

“等王、謝兩公子醒了,便說我去縣衙了。”

謝慎稍稍定了定神,便換了衣衫出府而去。

少年輕車熟路的來到縣衙前,那衙役見余姚文壇正當紅的謝小相公來了,忙將謝慎引了進去。

縣尊大老爺曾交代下來,謝慎來了可以不經通稟直接帶進縣衙,這可是縣尊破天荒開下的恩典。

不過謝慎當然不知道衙役心中所想,只一心思忖著一會該如何對吳縣令開口。

二人一路穿堂而過,轉瞬間的工夫便來到了后衙。

“縣尊正在內堂休憩,容小的前去通稟一聲。”

吳縣令準許謝慎直接進入縣衙,可沒準他直接進入后衙。

如果說前衙是供吳縣令辦公的場所,那后衙便是吳縣令起居的所在了,是完全的私人空間。

說不準吳縣令就在后衙養著幾個小妾,若是謝慎冒冒失失的進去和佳人撞了個滿懷,那該是有多尷尬。

所以謝慎要進后衙是一定要讓衙役通稟的,這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尷尬事件的發生。

沒過多久,那衙役便折返回來面上帶笑道:“謝小相公請。”

謝慎被衙役引著到了吳縣令的書房,拱手道:“多謝了。”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些衙役謝慎可是不想得罪。

卻說謝慎邁著四方步進了書房內,沖閉目養神端坐四方椅上的吳縣令行了一記大禮道:“學生拜見縣尊。”

吳縣令緩緩睜開了眼睛,幽幽道:“本縣聽聞賢生剛剛從松江府回來,可是去拜會了徐侍郎?”

謝慎心道這吳縣令消息倒是靈通,竟然對他的動向了如指掌,該不會是派了專人跟在他身邊吧?

不過既然吳縣令問到了,謝慎自然要如實回答。

“回稟縣尊,學生確實剛剛從松江府回來,徐老大人也對學生囑咐提點了幾句。”

你不是要問嗎,那就全告訴你,不過當然得略過芊芊喂藥那一段

吳縣令嗯了一聲,便話鋒一轉道:“本縣聽說謝賢生和王、謝兩家在海涂上試種的棉花已經可以采摘收花了,不知確否如此?”

謝慎心中一沉,這吳縣令怎么事事都如此清曉。他這次來縣衙為的就是海涂種植棉花一事,卻不曾想被吳縣令當先說了出來。這種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縣尊明鑒,棉花種植能夠成功,多虧了縣尊支持。晚生想著能否由縣尊題寫一詩,由匠人刻在石碑上立在海涂堤壩前,以示縣尊之恩,以章官府之德。”

謝慎說的如此明了,意思就是讓吳縣令出這筆修筑堤壩的錢,然后這重農桑的政績就可以理所當然的刷出來了。

王、謝二家收回了銀子,吳縣令刷了政績,豈不是兩全其美。

吳縣令顯然沒有發覺謝慎的情緒變化,兀自說道:“這件事本縣從一開始就是十分支持的。現在看到棉花試種成功,自然也是欣慰。本縣準備連夜寫奏疏送往京師,請呈陛下御覽。”

聽到這里,謝慎卻是心中大罵吳縣令無恥。

謝慎本以為賣吳縣令一個人情,給他在卸任前刷一刷政績,吳縣令就會心滿意足。誰曾想這吳縣令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竟然想要獨吞此功勞。

奏疏是吳縣令寫來呈遞給天子的,想怎么寫當然由吳縣令說了算。

吳縣令也許會在奏疏上稍稍提及謝慎,但主要功勞肯定是被吳縣令獨自占去。

在大明朝,官員陳寫奏疏呈遞給天子御覽有一整套的程序。

不管是京官還是地方官,奏疏送到京城后都會被送去通政司或者是交到會極門的宦官手中,再經由這一層轉圜遞到司禮監,轉而呈遞到御前。

再之后便是眾所周知的票擬批紅了,除了像弘治皇帝的這樣超級工作狂,很少有皇帝會每一篇奏疏都批復。

總之經過了一番內閣與司禮監的博弈,在獲得了皇帝的默許后,奏疏就會下發到六科廊去,再由給事中抄發分配下達。

吳縣令這種品級的文官,寫奏疏呈遞給天子御覽,走的肯定就是通政司這一條路了。

通政司會根據奏疏種類的不同分成各個類別,再按照重要性的不同,分批次送到司禮監。

譬如軍事奏報就屬于第一等要緊的,必須馬上呈遞不得有一絲耽擱。又譬如旱災水患這種,雖然不討喜但也不能耽擱,屬于要緊奏疏。

至于吳縣令寫的這種,便算是喜報了,雖然沒到祥瑞那種級別,但也差不多了。

弘治六年、七年這兩年實在是有些流年不利的意味,張秋決口、蘇松水患接連爆發,朝廷也委派劉大夏、徐貫兩位能臣前往治理水患,弘治天子可是被忙的焦頭爛額。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寒門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