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首輔第二百零五章 驗封司主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寒門首輔 >>寒門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五章 驗封司主事

第二百零五章 驗封司主事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4日  作者:一袖乾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一袖乾坤 | 寒門首輔 
樂文



類別:科幻游戲

作者:一袖乾坤書名:

謝慎閉口不提租下宅院,聘請鄭訓導之事,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請吳縣令賜匾上。

一旦吳縣令賜下手書匾額就相當于首肯了謝慎的做法,于此同時這辦私塾的功績也可以理所當然的記在吳縣令的功勞簿上。

吳縣令十分受用的捋了捋胡須道:“興文教,為朝廷舉賢才是本縣的職責所在,賢生你過譽了。至于這書寫匾額一事嘛”

縣尊大人沉吟了片刻,咳嗽一聲道:“恐怕有些過于高調了吧?”

謝慎心中暗罵吳縣令真是無恥,明明想讓余姚百姓都爭相稱頌他,卻裝出一副為朝廷舉賢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的樣子。

對于吳縣令的為人,謝慎自然十分了解。這樣的人越是推諉越表明他心里想要。

所謂口是心非,就是這個意思。

“縣尊所言差矣。學生開設私塾也是為了為本縣挖掘更多讀書人,縣尊賜匾便是表明官民上下一心,百姓們肯定爭相傳頌。”

謝慎給吳縣令找好了臺階,吳縣令自然不能繼續裝蒜,淡淡道:“既然賢生執意如此,若是本縣再拒絕就顯得太過不近人情了。”

“縣尊英明!學生代余姚那些寒門子孫謝過縣尊了。”

謝慎又是沖吳縣令行了一禮,樂得吳縣令喜不自勝。

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吳縣令也是人,自然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平白無故撈了一個賺取名聲的機會,吳縣令自然十分欣喜。對于一縣父母官來說,名聲就意味著政績啊。

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謝慎在向他主動示好。

就是嘛,再怎么說他和謝慎都是讀書人,和太監完全不是一路,怎么會因為一個太監的養子而相互猜忌,關系崩裂呢。

如今謝慎風頭正勁,鄉試中舉甚至進士登科都是早晚的事。

更何況坊間傳聞謝慎背后還有徐侍郎撐腰,前途直是不可限量。

吳縣令現在跟謝慎交好也是為了將來留后路。

以謝慎這神童的發展軌跡來看,將來很可能平步青云,直接進入翰林院成為詞臣。

而一旦得進翰林院成為詞臣,那仕途的風順程度要遠遠超乎常人的想象。說不準七八年后,謝慎都已經做到了四五品的京官,而吳縣令還是個七品的知縣。到了那時,就該是吳縣令去求謝慎幫扶了。

方孝孺就有一首頗為著名的詩嘛。

“風軟彤庭尚薄寒,御爐香繞玉欄桿。黃門忽報文淵閣,天子看書召講官。”

翰林詞臣品級不高,但卻是被視為天子心腹,是要被重點培養的人才。

自成化以來,又有了非庶吉士不得入閣的傳統。

所謂庶吉士便是不走正常選官流程,而參加館選得以入翰林院見習的一種稱號,并不是官職。

吳縣令當年考中進士后就十分希望能夠通過館選成為庶吉士。但他不過是個三甲進士,名次實在是太低,盡管托了關系使了銀子仍然回天乏術,最終被外放到余姚任職縣令。

當然余姚也算是比較不錯的縣所了,十分容易出政績,將來還是很有希望升調回京任職的。

但再怎么說這也是地方官,和京官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這是吳縣令心中永遠的痛,起點比別人低了,接下來的仕途便艱難了不少。若是再不努力鉆營一番,直是不知何時才能回到京師任職啊。

大明朝京師衙門眾多,但要真排起來卻是地位森然有序的。

最清貴的自然是翰林院,但這個只有一甲前三可以直接入職。當然位于二甲前列的進士可以通過館選為庶吉士到翰林院見習,三年后散館若是成績優異自然可以留任翰林院。也有不少庶吉士散館后直接平步青云跳到六部做堂官,更有甚者則是擔任東宮侍講,徹底金鱗化龍。

當然,往事不可追,這兩條吳縣令都不具備,故而這輩子是與翰林院無緣了。

除去翰林院,地位最高的就要數六部、通政使司、都察院、以及地位稍低一些的各卿寺了。

這之中都察院和六部大概屬于第一檔,通政使司的位置要稍微靠后一些,而各卿寺則是要更往后排。

而在六部之中,最為顯貴的自然要數吏部。

這個掌握官員考評、升遷、改調的部門簡直就是外朝的權力中心,與內廷的內閣交相呼應,一同處理大明朝政務。

吏部設有尚書一人,正二品。

還有左右侍郎二人,正三品。

這下面還有文選、驗封、稽勛、考功四司。

各司又有郎中一人,為正五品。員外郎一人,從五品。這兩個職位,吳縣令雖然十分艷羨,但是起步太低,還是沒有太大的機會調任

至于各司主事則是正六品。

文選司在吏部四司中地位最高,因為其執掌了官員升遷、改調等權力。

像吳縣令,屆時三年任期滿了,要想考評優良就必須打點文選司的主事、員外郎。至于正郎郎中,往往不太會出面,便是想要結交也通常沒有門路。

每年的二月朝廷會進行考績,除了新科進士初次授官可直接聽選不用考績以外,其余任滿的官員要想升遷、改調都得入京述職,參加考績。

吳縣令的任期還有一年,一年后就要去京師述職,同時等候吏部文選司考績。

吳縣令在京師也認識不少顯貴,也算有門路,但他也知道以自己三甲進士的出身要想立刻升遷到六部是不可能的。故而只能采用曲折路線了

他有一個侄子名叫吳文道,去年大比考中了進士,名次還不錯,是二甲第五名。

這個名次足夠靠前,便是館選庶吉士都不在話下。偏偏吳縣令這位侄子相貌有些寒磣,竟是被天子嫌棄最終沒能入翰林院修習。

吳縣令得知了這個消息直是仰天長嘆了好一陣。

難道他吳家就是命中犯沖,不適合做官嗎?

因為容貌問題沒能當成庶吉士,這恐怕也是大明朝立國以來惟獨的一人吧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寒門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