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424章 【能臣杜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4章 【能臣杜畿】

第424章 【能臣杜畿】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21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24章能臣杜畿

第424章能臣杜畿

郡王粲面露苦笑道:“主公說的可是陳郡柘縣人梁習?他現年只有十五歲,他父母不愿讓他前來,我們勉強不得。”

魏延擺擺手:“也罷,等他長大以后再行征召不遲,對了,你要派人密切關注梁習等人的動向,一旦他們有出仕的打算,要在第一時間里派人前去征辟。”

魏延對梁習甚是期待,因為梁習是他心目中非常稱職的并州牧,唯一算不到的是梁習的年齡竟如此小。

在那段歷史上,曹操任命梁習為并州刺史,當時并州剛剛經歷完戰亂,胡狄外族在州界橫行跋扈,官吏百姓有不少叛逃歸降胡狄部落的,州中更有豪族擁兵自重,不斷侵襲地方。梁習到任以后,用懷柔政策規勸誘導當地豪族,以禮節召集他們,推舉他們到幕府中任職,收伏各豪右門之后,又依次征發各家壯丁,強制他們加入朝廷的軍隊,充入即將出征的隊伍中擔當勇力,他們出征后又逐漸遷移他們的家室到鄴城作為人質,而對于反抗不服從調遣的人,都用軍隊將其討伐消滅,斬首千余級。恩威并施之后,州中數以萬計的人蜂擁歸附。梁習又迫使匈奴單于和各部諸王降伏,然后把他們都編入戶籍,在州內供職。梁習一系列的政策,恢復了并州境內秩序,邊境得以肅清,百姓安心于勤勸農桑,頒布法令都能令行禁止。

其實魏延對世家的舉措,跟梁習的舉措一般無二,魏延也是先以禮節召集各個世家家主,推舉世家子弟到朝廷和各地官府任職,然后乘著這些世家為官位而妥協之際,征發各家家兵,編入魏軍。

魏延又問道:“那涼州、雍州一帶的賢才呢?”

王粲面沉如水:“杜畿侍后母至孝,董卓為禍京兆,杜畿便攜后母避難荊州,我已派出士卒多番尋找,剛剛有些蹤跡,他與趙儼為友,兩人皆是能臣,主公不可錯過,可再派人征辟。“

“他確實是能臣。”而且他有個好孫子,杜預。

杜畿是京兆杜陵人。說起他的家史,還真有些輝煌。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經在《史記》《漢書》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杜周是個酷吏、貪官,而杜延年是個好官。杜家到了杜畿父親那一輩,已經不再做官,是普通人家了。杜畿母親去世很早,父親續娶,家里來了一位兇狠的后娘。后娘到家沒多久,杜畿的親爹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后娘一個人照管,這日子就別提多苦了。史書上很簡單地提了一句:“少孤,繼母苦之,以孝聞。”也就是說,杜畿從小受盡了后娘的欺負,但是堅強地活下來了,并且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擁有了孝子的名聲。

漢朝以孝治天下,孝子做官的機會比別人多的,出了名的孝子,做官就更容易。杜畿二十歲時,就被任命為京兆功曹,官職不算高,但對年輕人來說,已經很不錯了。“功曹”這個官職,是太守的屬下,主管“選署功勞”,也就是考察、記錄、推薦本地的優秀人物,應該是很有實權的。這還不算,杜畿還得到一個兼職,鄭縣令,等于是縣里的一把手了。也就是在這個崗位上,杜畿第一次顯示出自己不平凡的政治才能。

鄭縣的前任縣令,政績不佳,在任積壓了很多案件,監獄里關了幾百人,既不判也不放,就把人家鎖在牢里受苦。杜畿到任后,首先處理這件事情,他親自到監獄審案,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全部結案,該判的判了,該放的放了。年輕人處理案件,不可能處處周到、公平。但清理積壓案件是一件大事,杜畿能在很短時間內把這件事辦了,說明他識大體,顧大局,懂得輕重緩急。所以,他受到了上級和同僚的稱贊。

不久,杜畿被舉為孝廉,升了官,擔任漢中府丞。董卓亂政,軍閥混戰,天下大亂。作為下級官員的杜畿,對此無能為力,只好明哲保身,棄官逃命,帶著年邁的后娘,到相對安定的荊州去做難民。在荊州過了幾年,后娘去世了,中原也相對穩定了,孝順的杜畿于是帶著后娘的靈柩返回故鄉京兆。

在回鄉的途中,發生了一件驚險而有趣的事情,從中可以觀察到杜畿的膽略。杜畿是和許多老鄉結伴而行的,路上遇見強盜,同伴們都嚇跑了。杜畿帶著棺木,沒法跑,干脆就站著不動。強盜們一看,還真有不怕死的,就張弓搭箭,要射殺杜畿。杜畿沖著強盜們拱拱手,很客氣地說:“各位好漢,你們攔路搶劫,不就是為了發財嗎?我身邊又沒有錢,只帶了一具棺木,你們射我有什么意思?”強盜們一想,白白殺個人,確實沒有意義,就放過了杜畿。

杜畿回鄉后,他的朋友、河東人張時,正擔任著京兆尹,就聘他繼續擔任功曹。朋友照顧,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變成上下級關系,也自有難以相處的時候。張時對杜畿不太滿意,認為他闊達疏誕,不負責任,干不好功曹這個職務。杜畿呢,不好公開頂嘴,只好在私下里發牢騷:“我做不好這個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東當個太守,是能勝任的。

杜畿在張時手下干不出味道,干脆又棄了官,跑到京城許都,再尋找做官的機會。他結交了侍中耿紀,晚上就跑到耿紀家里聊天,談論時事,經常談到天亮。而且,談論時聲音洪亮,隔壁人家都能聽見。

隔壁住的是曹操的心腹謀臣荀彧,杜畿一談論,荀彧就在隔壁支著耳朵聽。聽了幾次,他了解到杜畿的才能,就派人找到耿紀,質問道:“有國士而不進,何以居位?”耿紀就把杜畿介紹給荀彧,荀彧和杜畿談了幾次,雙方處得像老朋友一樣。于是,荀彧把杜畿推薦給了曹操,曹操惟才是舉,正是用人之際,任命杜畿為司空司直。司直的級別是“比二千石”,相當于“副太守”了,主要的任務是輔佐丞相,搞監察工作,檢舉那些違法亂紀的官員。曹操當時擔任司空,相當于丞相。司空司直,就等于是曹操身邊的親信了。

過了不久,曹操給杜畿任命了重要的官職,“護羌校尉,使持節,領西平太守”。

東漢末年復雜的政治軍事形勢,把河東郡推到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戰略位置。河東郡本屬司隸校尉管轄,當時的司隸校尉鐘繇,是曹操的親信,所以河東郡屬于曹操的勢力范圍。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紹的外甥,并州屬于袁氏的勢力范圍。而當時黃河西岸的關西地區,屬于馬騰、韓遂的勢力范圍。在曹操與袁氏爭鋒的時代,袁曹雙方都想得到關西馬騰、韓遂的支持。袁紹一方,要想與馬騰、韓遂勢力接觸,就必須爭奪河東郡。所以,并州刺史高干委派郭援為河東太守,帶兵進攻河東,試圖趕走朝廷任命的河東太守王邑。鐘繇爭取到了馬騰韓遂的支持,率兵反擊,殺了郭援,擊退了袁氏的部隊,河東暫時安寧下來。

河東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官,深得河東百姓的愛戴。但他卻不是曹操的親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聽曹操的。曹操為了防止并州刺史高干的勢力,向西與馬騰韓遂、向南與劉表接觸,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河東郡的控制。所以,盡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須把他調開,另派一位親信擔任河東太守。曹操要求荀彧推薦一位像西漢蕭何、東漢寇恂那樣能獨當一面的人才,鎮守河東。荀彧仍然推薦了杜畿,說他“勇足以當大難,智能應變”。當時,杜畿正在赴西平太守的路上,曹操就派使者乘快馬,把杜畿追回來,改道河東就任太守。

漢朝的郡守,權力很大,等于是鎮守一方的諸侯,原太守王邑當然不愿意被征調離職,他采取了幾套手段來對抗。一方面,派了幾千兵馬,阻斷黃河渡口,不讓杜畿入境上任;另一方面,派部下衛固和范先,分別去找鐘繇談判,表達民意,要求把王邑留下來。王邑等人以為只要反映出民意,就可以取消這次征調。鐘繇理所當然地不會同意衛固和范先的請求,反而嚴令王邑盡快交出印符,由杜畿接任。王邑一氣之下,自己帶著印符,跑到許都找漢獻帝講理去了。

鐘繇是很有手段的人,他請求曹操派夏侯惇的大軍,消滅衛固和范先的部隊,為杜畿的上任掃清障礙。杜畿這時說了一段很有名的話,表達了他的愛民思想。他說:“河東郡有三萬戶居民,大家都希望安居樂業,并不是都想跟著衛固作亂。如果大兵入境,河東百姓就會被衛固脅迫,死戰抵抗。如果夏侯將軍不能取勝,那河東這一帶的局勢就亂了,再也無法控制;如果能夠取勝,那么河東的百姓就會喪失殆盡。現在衛固等人,并沒有公開反對朝廷,只是打著老太守的旗號拒絕新太守,并不敢真的殺害新太守。我不帶兵馬,單車上任,他們不敢和朝廷翻臉,只能假意接受我。我在河東待上一個多月,就能想辦法制伏他們。”于是,杜畿不等大軍到來,自己繞道黃河郖津渡,進入河東境內,單車上任。

河東郡掾衛固,與杜畿是老朋友,早就認識,有幾分情面在。而中郎將范先,卻和杜畿沒有交情,一見面,就動了殺害杜畿的念頭。范先對衛固說:“想當老虎,卻害怕吃人肉,那算什么老虎?現在不殺杜畿,必有后患。”衛固卻猶豫不決。范先為了警告、威脅杜畿,陸續殺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幾位下屬官吏。杜畿呢,此時一味地裝孫子,唯唯諾諾,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衛固見杜畿軟弱可欺,也就取消了殺心,對范先說:“殺了他,沒有什么意義,反而會招來世人的唾罵,說我們殺害長官。看樣子,我們是能控制他的,還是留著吧。”范先同意了,于是舉行上任典禮,奉杜畿為河東太守。

杜畿為了進一步麻痹衛固和范先,鄭重地表態:“衛氏、范氏,是河東的名門望族,郡里的大小事務,全要仰仗你們二位,我只是坐享其成罷了。但是,國家有國家的規矩,上下級的禮節不能廢棄,有什么事,大家要一起商量才是。”衛固和范先都表示同意,杜畿于是給他們正式的任命,以衛固為都督,兼任郡丞和功曹;而全郡三千多名將校士兵,全由中郎將范先統領。這等于是把全郡的實權,全都給了衛固和范先。這兩人放了心,便不再提防杜畿。

杜畿能夠有刀光劍影中保全性命,除了自己的智謀外,鐘繇的外部支持也不可忽視。鐘繇和夏侯惇即將到來的大兵,使衛固和范先不敢在短期內向杜畿動手。

衛固、范先既然掌握了河東的實際權力,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也為了在亂世中有所作為,他們就必須擴大軍隊。杜畿呢,不能公開反對,就用了一個陰損的招數,對衛固和范先說:“如果你們想干大事,就必須爭取民心,讓百姓支持你們。現在公開征兵,百姓們肯定認為快要打仗了,心里害怕。兵還沒有征到,百姓們就先逃亡了。不如動用錢財,不動聲色地陸續招募士兵。百姓們誰想要錢,誰就來當兵。”

衛固、范先兩個大家族,都很有錢的,就同意了這個辦法。招兵時,各處將校,為了多吃空餉,都大肆舞弊,多報名,少招兵,亂哄哄地鬧了幾十天才停止。衛固和范先花了許多錢,實際上沒有征到多少兵。

接著,杜畿又給衛固出了一個歪主意,他說:“人都是最顧家的,咱們手下這些將校掾吏,平時回不了家,心里都很埋怨。不如給他們放放假,有事時再召集,也不會太困難。這是團結人心的一個辦法。”糊涂的衛固,為了收買人心,又同意了。這樣,衛固和范先的心腹爪牙,就被杜畿成功遣散了。而杜畿本人,私下里又做了許多說服工作,悄悄團結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下回且看杜畿如何擺平衛固和范先。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逼qumo

相關、、、、、、、、、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