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422章 【族弟魏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2章 【族弟魏征?】

第422章 【族弟魏征?】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20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22章族弟魏征?

洛陽南面四關。

其一為伊闕關,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其間山谷相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后世解放洛陽,也是首先拿下伊闕,繼而攻取洛陽,此處建有宏偉古樸拱橋,連兩山為一體。

其二為廣成關,位于漢光武所置廣成苑的南邊,因此得名,世稱“兩山夾一川”,其東北有長蟲山、娘娘山、和尚山、白云山、盤龍山,西南有大馬山、大虎嶺,自古是通往荊楚的要塞,在廣成關附近,有廣成澤,周圍四百里,水出狼皋山中,東南流入汝水,由荊襄一帶北上京洛,這里是必經之地。

其三為大谷關,是嵩山與龍門山間的峪谷,谷縱深三十里,深谷兩側,溝壑縱橫,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叢生,此谷為洛陽京城正前方的一道門戶。此關東西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風山等,峰巒起伏,形勢天然。戰時這里可埋伏重兵,斷絕南北交通,為歷代兵爭將奪的戰場。

其四為轘轅關,在偃師與登封交界處,為洛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沖,關處鄂嶺坂、少室山上,道路險隘,有彎道十二,回環盤旋,將去復還,故稱轘轅關。

有這四個險要關隘,再加上善于防守的郝昭領八千洛陽郡兵分別把守各個關隘,文聘文鴦震懾在前,李嚴鎮守在后,洛陽當可確保萬無一失。

畢竟劉表有三十萬人馬,若是他傾發二十萬大軍前來,抵擋起來還是有些艱難,魏延便又封文聘為荊州將軍,領本部兩萬人馬前去南陽郡,配合荊州刺史鄧芝,以攻代守,肆擾南陽郡的劉表軍隊。

此時,魏延又在整頓軍紀。

因為種子神器系統出現了bug,出現了一個非三國時期的人物,魏征。

而且魏征居然是魏延的族弟,從曹操那里叛逃回來,聲言要為魏延重整軍紀。

而系統作為平衡,給了曹操一個族弟,曹彬!

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張氏的外甥。后周世宗時,他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曹彬嚴于治軍,尤重軍紀,受到宋太祖趙匡胤信任,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乾德二年參與攻滅后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十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

曹彬手下一個年輕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經查實了,可曹彬就是對此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聞不問,一副想要不了了之的樣子。因為曹彬一向執法嚴明,對下屬更是要求極嚴格,從來不縱容下屬,所以大家都對此事感覺奇怪,不明白曹彬何以在這件事上當和事佬。可是,一年以后的一天,曹彬忽然下令將那個下屬抓了起來,打了他幾十大板,說這是對他上年所犯的罪行的懲罰。眾人更不理解了,問他:“既然此人是一年前犯的罪過,而且當時即已查實,為什么當時不處理,偏要等一年后才處罰呢?”曹彬解釋道:“一年前,此人的罪剛查實的時候,我了解到他才娶了媳婦,如果那時處罰他,打他板子,他的父母一定會認為新媳婦克夫,那就會對新媳婦早罵晚打,新媳婦也會覺得自己命不好,無臉見人,也許會發生什么意外之事,也說不準。所以,我才故意把這件案子留在一年以后才處罰啊!”眾人一聽,都對曹彬表示佩服,稱贊他溫情執法的良苦用心。

曹操任命曹彬主持曹軍的軍法!

魏延讓種子神器精靈空空幫他核實,確實如此,魏征確實是他的族弟!

而且魏征的五維很高,統御,武力,智力,政治,魅力!

魏延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個族弟。

魏征來了以后,幾天內走遍了魏軍各個軍營,一身盔甲,渾然是一個小卒,沒人把這個小白臉放在眼里,他只是看,并不發表任何意見,也不干擾正常的軍事訓練。

看了好幾天以后,魏征來到中軍帳,向魏延稟告他觀察到的情況:“大哥,您現在的大業日臻鼎盛,麾下將士數量與日俱增,可您麾下這些將士來源很雜,有黃巾降兵、白波降兵、黑山降兵、匈奴降兵、世家私兵,這么多來自不同的地方的將士混雜在一起,軍紀難以嚴整。

大哥你對敵殘狠,卻御下不嚴,綱紀不明,與此同時,大哥你有賞而無罰,下面的將士對大哥是懷德而不畏威。尉繚子曾說過‘卒畏將甚于敵者勝,卒畏敵甚于將者敗!’這樣的將士跟著大哥打順風戰是可以的,一旦戰事不利,恐怕他們難以支撐下去,因為魏軍中沒有嚴明的軍紀!”

“卒畏將甚于敵者勝,卒畏敵甚于將者敗!”魏延反復默念了好幾遍這句話,心里豁然開朗,他原來一直覺得自己的魏軍欠缺一種東西,原來就是嚴格的軍紀。

魏軍之所以到現在還沒鬧出什么大事情,完全是靠魏延個人的魅力凝聚力在支撐,還有宣撫營的不斷地宣傳、各級參軍對各級將士的不斷洗腦,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一團和氣,等到了戰場,一旦戰事不利,恐怕瞬間就會變成一團散沙。

“大哥治下太寬,卻不曾想過,真正赤膽忠心肯為大哥霸業著想的下屬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是為了他們各自的利益,既然他們都各懷心思,大哥你又何必太過心慈手軟呢,該殺就殺,該罰就罰,決不能姑息,該立威的時候就要立威,一團和氣是沒辦法打造出一支無敵雄師的。大哥,請讓我暫代軍正之職,以正全軍的軍紀!”

魏延聽罷,便說:“玄成啊,你是一名文士,我將來準備把你培養成總參軍,現在豈可屈就于一個職位較低的身份,去管理軍中的瑣碎事務呢?”

魏征回道:“大哥,您這話,我不認同。我之所以千里迢迢,投奔大哥,并不是為了養妻活兒而已,而是希望借此得以濟世救民。如今我們就像是坐在同一艘船上,正要渡過大海,如果有任何事情稍微失誤,我們都會為此而失敗,因此我不只是為了大哥您而作出計劃,我也在為自己打算!”

魏延知道魏征的好意,但他心存顧慮,只是微笑,不發一言。

魏征見魏延默許,便走出帳外,脫去自己的一身文官打扮,披上盔甲,手持魏延的倚天劍,召集眾將前來,宣布已領魏軍軍正之職,要監督全軍軍法。

魏征將要被魏延認為族弟的消息一經傳遍整個魏軍,所以即便魏征現在沒有什么資歷威望,軍中諸將領看在魏延面上,也對魏征敬畏三分。

魏征準備沿用《尉繚子》上所記載的嚴苛軍法來作為魏軍的軍法。

魏延之前沒有看過《尉繚子》,從魏征那里接過《尉繚子》細細看了一遍,啪地一聲把書簡丟在地上:“玄成,這里面的軍法也實在太過嚴苛了!”

這《尉繚子》主張用重刑來維持戰場以及軍隊紀律,甚至說:“善之用兵者,能殺士卒之半;其次殺其什三,其下殺其十一。能殺其半者,威加海內;殺其什三者,力加諸侯;殺其十一者,令行士卒。”

看到這一句,魏延都不想看下去了,至少要殺掉十分之一的士卒,才能使軍隊紀律嚴明,令行禁止?!這不扯淡嗎?再詳細去看,幾乎每條違背軍法的都是殺,殺,殺!

魏延十分不同意這樣殘暴地以殺立威。

魏征見魏延把《尉繚子》丟在地上,皺起眉頭,十分不滿:“大哥,千載而下,孫武、吳起、司馬穰笡、韓信、周亞夫、趙充國均是如此治兵,從嚴治軍,有何不對?!”

“我不是不同意從嚴治軍,我只是覺得按照尉繚子這套搞,會不會太過于打壓士氣,太過于挫傷軍心,其實很多罪行不必動不動就殺的!”

魏延想起后世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他以訓練精兵著稱,但是他并不一味主張重刑。戚繼光認為軍隊中要“嚴賞罰”,不過對于士兵平時一般過錯,他都要求初犯、再犯予以警告,三犯之徒才予以嚴懲。責打軍棍以五下為度,視情節增減。主要貫徹責打的嚴肅性,必定要召集全隊,說明理由,重重責打,而不必過多責打。戚繼光沒有那么凡事都殺,也沒有影響他的軍隊成為天下少有的精兵。

再說后世的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里也沒有動不動就殺人立威啊,但是它照樣成為歷史上軍紀最好的一支軍隊啊。

魏征問道:“那以大哥的意思呢?”

“尉繚子里面有些是可以保留的。”魏延重新把書簡撿起來,指著上面的法條說給魏征:“這個《勒卒令》篇可以保留,這幾條禁止逃亡的法令可以保留,帶領千人以上的軍官棄城投降或臨陣脫逃的,為國賊,本人處死,暴尸示眾,其家屬沒入官府為奴隸,并發掘其祖墳;帶領百人以上的軍官有這樣行為的,是軍賊,同樣要處死、抄家。”

在給魏征講述的時候,魏延算是又重新回顧了一下尉繚子,突然發現這里面只是懲罰措施重了一點兒,具體的條令還是比較周全的,便吩咐道:“這里面的法條其實大多都可以保留,只是要把動不動就斬殺的懲罰措施稍改一下,改為軍棍懲罰,把這里面的罪責分成輕罪和重罪,若有觸犯重罪的當即斬首,若有觸犯輕罪的,第一次就杖責五十軍棍,第二次就斬首示眾!”

魏征問道:“何為輕罪?何為重罪?”

魏延想了一下:“士兵酗酒斗毆、破壞百姓田地廬舍、偷盜財物,像這樣的,凡是未上戰場,對戰事沒有直接影響的,大多都可以量為輕罪吧,重罪包括不聽指揮、畏敵不前、逃跑等罪行,大多都是在戰場上的,會影響戰局的,都是不能饒恕的。”

魏征把魏延所說的都記下,點頭稱道:“其實我對尉繚子也有些意見,量刑太重,最根本的問題是無法執行下去,留作一紙空文,毫無意義,反而有損軍法的威嚴。大哥把這罪行分為重罪和輕罪,量刑適當,軍法才可以執行下去,讓將士敬畏。”

魏延召集軍中中高級將領在一起議事。

魏延先把自己對魏軍軍紀的憂慮說了出來:“諸位,現在我們的大業日臻鼎盛,魏軍將士數量與日俱增,可這些將士來源很雜,這么多來自不同的地方的將士混雜在一起,軍紀很不嚴整,當然這一切也怪我御下不嚴,綱紀不明,尉繚子曾說過‘卒畏將甚于敵者勝,卒畏敵甚于將者敗!’若是我們一味放縱,魏軍將士跟著我們打順風戰是可以的,一旦戰事不利,恐怕他們難以支撐,不知道諸位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行軍長史魯肅點頭稱是:“我跟主公有相同的憂慮,最近一年大戰,皆因主公謀劃得當,我們順風順水,才將敵軍輕松擊敗,若是敵人沒中我們的計謀,而是我們中了敵人的計謀,我們的魏軍會如何應對,我并不看好,嚴明軍紀,迫在眉睫。”

行軍司馬陳到說道:“主公,最近主公擴兵甚快,魏軍的戰兵、輔兵、護田兵、郡縣兵數量甚多,訓練上也跟得上,但惟獨在令行禁止的軍紀上稍差一籌,難以稱得上是天下一等一的精兵。”

總參軍、中軍師中郎將徐庶也說道:“主公之前沒有在軍中設置軍正以正軍紀,把整頓軍紀的責任交給各級參軍,我認為甚為不妥,因為參軍除了參贊軍機之外,更重要的職責是跟各級將士溝通交流,確保他們的思想跟主公一致,這就要求各級參軍要笑容可掬,平易近人,可整頓軍紀需要鐵面無私、六親不認,這樣是非常矛盾的,各級參軍均無所適從。玄成提的對,就是應該從上向下設置各級軍正,專司整頓軍紀。”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