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369章 【司馬徽和胡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9章 【司馬徽和胡昭】

第369章 【司馬徽和胡昭】


更新時間:2017年08月30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您可以按"CRTLD"將"書旗吧"加入收藏夾!或分享到:

歷史軍事第369章司馬徽和胡昭

第369章司馬徽和胡昭

魏延見自己一席話讓在座的大臣們陷入沉思,便繼續把自己燒起來的火升騰的更旺一些:“自古以來,得民心得天下!

大禹得民心,才能把基業傳給兒子夏啟,建立夏朝。

商湯得民心,伐暴虐夏桀,遂立商朝。

周文周武得我祖呂尚輔佐,又得民心,以仁義伐無道之商紂,遂建立大周八百年基業。

秦國對其他六國子民雖然暴虐,但商鞅變法順應了秦民之心,耕戰得法,才吞并六國,實現大一統。

我大漢高祖在咸陽約法三章,取信于民眾,關中根據才能穩固,才以此打敗殘暴不仁的西楚霸王項羽。

還有更多的例子,就不用再舉了吧!”

徐庶撫掌大笑:“好一個‘得民心者得天下!’”

而到了東漢時期,劉秀在開國之時倚重地方豪強,所以縱容地方豪強做大,漸漸成了世家大族。世家大族拒不向朝廷交稅,反而強取豪奪平民的田地商鋪。朝廷又正遇到西羌鮮卑頻頻寇邊,向世家大族那里征不到稅,只好向平民百姓征稅,所以貧民的負擔日益加重,既受世家大族的盤剝,又受朝廷的橫征暴斂,苦不堪言,怨聲載道還則罷了,實在難以忍受的便加入張角逆賊的太平道揭竿造反。魏延暫時還要利用這些世家大臣來對付其他敵對勢力,不愿開罪他們,所以沒有把東漢的情況說出來,轉而笑道:“說是自古得民心得天下,似乎這民心很難得,其實不然,這民心最容易得到!”

眾人拱手道:“主公,我等愿聞其詳。”

“與周邊撮爾小國的國民相比,我們的大漢子民最是溫順,甚至可以說是奴順,他們最容易滿足,只要讓他們有口飽飯,他們就絕對不會造反。”魏延說著指了指西邊:“在遙遠的西方,有個小國名為高盧,又名法蘭西,這個國家的百姓最是懶惰,又很刁鉆,只要他們的國王或領主讓他們稍微不滿,他們就全體罷工不做事,逼得國王領主向他們屈服,你們可以想象,若是我們的大漢子民像高盧國的刁民們一樣,你們還能如此飽食終日坐而論道嗎?”

說到這里,魏延大聲說道:“簡而言之,想要得到民心,就要讓他們有活干,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關鍵是讓他們要有飯吃,可是他們如此簡單的要求卻不能得到滿足,一旦遇到饑荒,朝廷補給不及時,地方世家一毛不拔,貧民們只能淪為流民,餓死路邊。在座的各位,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路邊的死尸和白骨,有沒有捫心自問一下,有沒有做到亞圣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

看著有些世家人物有些慚愧地低下頭,魏延覺得,不要再深入說下去了,否則這些家伙回去一琢磨總能看出自己對世家的根深蒂固的仇恨,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不管其他地方如何,在我治下的地區,我不希望再有大批餓死路邊的流民。諸位,你們只需要從牙縫里擠出一點點糧食,就可以救活數以萬計的難民,希望你們抱著仁義之心,多行善舉吧。”魏延當然把自己這場詩詞發布會變成慈善晚會,便又把話題轉到詩詞上面了。

蔡琰嫣然一笑道:“將軍,大家余興未消,不如你再賦詩一首,或作詞一首?”

就在這時,門外有人通報:“司馬徽、胡昭到了!”

魏延大喜,諸葛亮、司馬懿的師父來了!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學識廣博,有知人論世鑒別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敬重。

南郡人龐統聽說司馬德操住在穎川,所以走了兩千里路去拜訪他。到了穎川,正遇上司馬徽正在采桑葉,龐統便在車里對司馬徽說:“我聽說大丈夫處世,就應該地位非常顯赫,哪有壓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絲婦女的事!”德操說:“您暫且下車。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心迷路。從前伯成寧愿耕作,也不羨慕諸侯的榮耀;原憲寧愿住在以桑木為門軸的簡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華的房屋里,外出騎肥壯的馬,左右要有十幾個侍女侍候,才算是與眾不同的道理呢?這正是隱士許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齊長嘆的來由。即使有呂不韋的爵位,齊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龐統說:“我出生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大道理。如果不叩擊一下聲音洪亮的鐘鼓,那就不知道它的聲音之響。”司馬徽與龐統相互交談,不分晝夜。談論后,司馬徽對龐統十分驚異,并稱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

那一世,公元198年(建安三年),荊州牧劉表設立學校、學官,廣泛尋求天下名士。司馬徽客居襄陽,司馬徽與荊州名士龐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陽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關系甚密,司馬徽視龐德公為兄長,被龐德公稱為“水鏡”。

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在荊州時與漢末名士宋忠齊名。荊州南陽人劉廙、襄陽人向朗就曾經是司馬徽的學生;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為益州只流行今文經學,特意來荊州從司馬徽、宋忠學習古文經學。

有人對劉表說:“司馬德操是奇士,但沒有遇上知己。”劉表親自去拜訪司馬徽,司馬徽知道劉表心胸狹隘,一定會謀害善者,所以緘口不言,不談論時勢,劉表回來之后跟眾人說:“人們所說的都是虛妄不實的話,這人只是一個小書生而已,他的見識和普通人一樣。”

漢末士人大多追逐功名,各奔其主,而諸葛亮、龐統卻隱居在襄、漢之間,淡泊名利,不輕易投靠他人,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

后來,依附劉表、屯駐新野的劉備前去拜訪司馬徽,并和司馬徽討論世事。司馬徽對劉備說:“一般的讀書人和見識淺陋的人怎么能認清天下大勢呢?只有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稱得上是俊杰。”劉備問誰才可以稱得上俊杰,司馬徽回答說:“諸葛亮、龐統”。同時,徐庶也曾經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和龐統。劉備便以諸葛亮、龐統為軍師中郎將。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琮投降,司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與人說話時,從來不問別人的好惡,都說好話。鄉中曾有人向他問好,他回答說:“好”。有一次,有人告訴司馬徽自己兒子的死訊,司馬徽便回答說:“很好”。司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責備他:“人們認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訴您。您為什么忽然聽說他人的兒子死了,而對他人說好呢!”司馬徽回答說:“您的話也很好。”因此在明代時,司馬徽被人們稱為“好好先生”,成語“好好先生”由來于此。后世“好好先生”多指不堅持原則的人與對誰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曾有人丟失了一頭豬,并說司馬徽家的豬正是他丟失的那一頭。司馬徽便把那豬讓給了這人。過了幾天,那人又得到了先前丟失的那頭豬,急忙將司馬徽的豬送還,并磕頭自責。司馬徽不但沒有責罵他,反而感謝他把豬送了回來。

有一次,劉表的兒子劉琮去見司馬徽,劉琮讓隨從問司馬徽是否在家。司馬徽正在家中耕作,并回答說:“我就是”。但是從人不相信,并對他大罵:“你個種地的奴仆也敢自稱是司馬徽。”于是,司馬徽只好回到家,梳好頭,帶好頭巾,穿好上衣后再來見劉琮。隨從看見司馬徽還是原來的老翁,驚恐地告訴劉琮。劉琮起身向司馬徽叩頭,并向司馬徽道歉。司馬徽對劉琮說:“您不必這樣,我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耕作,唯有您了解我。”

有一次,有人養的蠶該結繭了,無處上簇,就來向司馬徽家借簇箔。司馬徽就把自己家用的簇箔借給了他。有人對他說:“凡借給他人東西時,都是別人急需而自己閑置的情況;而如今他和你都迫切需要簇箔,為何給予別人呢”司馬徽回答說:“有別人不求自己,我如果不給借給他的話他將會感到很羞愧。哪里有因為財物而讓人羞愧的道理呢?”

此時是197年,司馬徽還在潁川,還去荊州,魏延便命人征辟他,司馬徽不愿來,魏延便命徐庶親自前往說服。

胡昭,潁川人,他幼讀經史,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典史,工于書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絕世才華而為世人稱道。他因厭惡仕途生涯,為避免無休止的郡縣察舉、公府辟召,就客居冀州,醉心于經史書法。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門生故吏滿天下”之稱的袁紹,聞知胡昭乃潁川名流,才華蓋世,韜略過人,不惜降尊紆貴,多次登門拜訪,請胡昭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但由于他厭惡仕途險惡,因而對袁紹之邀“堅辭不就”。通過與袁紹的幾次接觸,胡昭看出袁紹嫉賢妒能。他為防不測,就悄悄地逃離冀州。果不其然,未過幾日,袁紹命人緝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閑云野鶴一般,躲進了深山老林。

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昌,發布“唯才是舉令”后,潁川大批人才紛紛投靠曹操。求賢若渴的曹操得知胡昭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后,連續多次派人請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不愿做官,“信然不起”。后來曹操仍不厭其煩,再次相邀,事出無奈,胡昭只好去面見曹操,自陳胡某乃一介村野民夫,無軍國之用,早已習慣于躬耕樵讀的田園生涯,做官入仕,非我輩所為,斷不從命,還望丞相見諒,讓他息隱山林。曹操見胡昭態度堅決,難以挽留,只得慨嘆“人各有志,出處異趣”,聽任胡昭回歸故里。后來胡昭為了躲避各路群雄無休止的辟召,索性遷居到陸渾山中。當時胡昭所居住的陸渾山,綿延三百里,散居著許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窮苦百姓。由于散居,他們的子弟都無緣讀書。這些居民之間,常常由于一些瑣屑小事而發生爭斗。胡昭看到這種情況,就開館辦學,教他們識字、讀書,使他們明白一些簡單的道理。同時,對山中居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勸說、化解,很快使這些居民之間平息了爭斗。因為胡昭得高望重,教化四方,所以他居住的三百里山川,逐漸消除了諸如侵害斗毆等不良現象。胡昭在陸渾山開館辦學,聲名遠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來求學。

值得一提的是,胡昭與司馬懿有舊,司馬懿曾經求學于他,同郡的周生等人欲圖謀害司馬懿,胡昭得知,便邀周生于崤山澠池之間,阻止周生,周生不肯,胡昭泣與結誠,其義感動周生,由此司馬懿幸免于難。胡昭有陰德于司馬懿,但口終不言,沒有人知道。

建安二十三年,陸渾縣長張固被命令調集壯丁,派往漢中服役。百姓厭惡且害怕遠道服役,都懷著不安心情。平民孫狼等人趁這個機會起兵殺了縣主簿,形成叛亂,縣鎮因此而被摧殘破壞。張固率領十幾個吏役士兵,在胡昭住所周圍,招呼聚集留下的百姓,恢復了政權。孫狼等人于是向南歸附了關羽。關羽授給他們官印,撥給士兵,回去成了草寇賊兵。到了陸渾以南的長樂亭,他們自動互相發誓約定,說:“胡居士是個賢者,一致不得侵犯他的部落。”整個地方依靠胡昭的關系,都用不著擔心害怕了。國內安定后,胡昭遷居到了宜陽縣。

胡昭善長隸書,與鐘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他的書信墨跡,往往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衛恒評價:“昭與鐘繇并師于劉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鐘瘦”。“鐘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并稱“鐘胡”。張華評價:“胡昭善隸書。”

言而總之,司馬徽算是諸葛亮、龐統、徐庶的師父,胡昭算是司馬懿的師父,如果魏延能收司馬徽、胡昭為自己所用,讓他們為自己普及教育,該有多好。

胡昭不投靠袁紹、曹操,當然也不愿意投靠魏延,魏延便命人把他搶掠過來,然后再讓空空幫助自己,用盡各種辦法,將胡昭對他的忠誠度提升到150以上,然后死心塌地歸順自己,為自己效力。

猜您還喜歡看

作者:高月

隋末烽煙起,英雄出邊荒。

河北竇天王,雪夜戰金剛;...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聘為妻,奔為妾。出生似乎有些尷尬,族人的冷落,不厚道的...

作者:天子

看膩了刀光劍影,鼓角爭鳴,或者可以品嘗一下社會底層草根...

作者:高月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五千年風華煙雨,是非成敗轉頭空...

賊眉鼠眼

墳土荒草

王不過霸

叢林狼

憤怒的香蕉

石章魚

孤獨麥客

要離刺荊軻

孑與2

緋紅之月

上山打老虎額

無語的命運

南希北慶

灰頭小寶2

孑與2

他來自江湖

華東之雄

大哥有槍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