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302章 【把曹操老婆送過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2章 【把曹操老婆送過來!】

第302章 【把曹操老婆送過來!】


更新時間:2017年07月26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穿越小說第302章把曹操老婆送過來!

第302章把曹操老婆送過來!

荀彧輕撫胡須,朗聲說道:“主公,您還記得年前魏延給您的密函嗎?”

曹操這才恍然想起,魏延曾經托夏侯淵給他一份密函,想和他同盟對付袁紹,現在曹操卻利令智昏,背棄跟魏延的盟約,竟然跟劉表聯手對付魏延,卻萬萬沒想到,他的每一步戰術都被魏延料中,全都落入魏延的圈套里面,節節敗退。

荀彧說道:“主公,魏延忌憚袁紹遠勝于主公,只需屬下如此這般……”

曹操聽荀彧那樣說,豁然開朗,便道:“非文若,我命休亦!”

魏延正統領大軍,快馬加鞭,追殺曹操。

前軍傳報:“主公,朝廷派尚書令、侍中荀彧前來宣旨。”

魏延紅臉一沉,劍眉一挑:“尼瑪,竟然忘了這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隨時可以搬出那個傀儡來命令我退兵!這該如何是好?”

就像三國志七里面策略“勒令”,控制獻帝的勢力可以傳皇帝圣旨,讓敵軍退兵,敵軍通常會有兩種反應,要不說“你想假傳圣旨來謀求和平,未免太捉急了吧,”這一方的反應則是“哼,你竟然污蔑我們為了穩定軍心而假傳圣旨……”;要不敵軍說“皇帝的圣旨嗎?皇上圣旨不聽不行,不得已,全軍撤退!”控制皇帝的勢力則說“好,成功了,朝廷雖然沒落了,皇帝還是皇帝,就看怎么利用了!”

魏延選擇第三種反應:“現在兩軍鏖戰,不便接旨!讓他回吧!”

魯肅拍馬上前,勸諫道:“主公,不可……”

魏延問道:“子敬,你有何高見?”

魯肅朗聲說道:“主公,您還記得之前的戰略大計嗎?如果將曹**到絕境,他必定投靠袁紹,而袁紹旦夕便可將公孫瓚誅滅,等袁紹騰出手來,以四州之力,主公安能抗衡……”

聽到魯肅的話,魏延不禁想起,之前跟甘寧、魯肅探討過的戰略,特別是之前跟甘寧探討戰略時,講到袁紹的因素。

當時,魏延對甘寧說道:“以興霸所言,取張繡、劉表、劉璋、孫策,全據長江,然后待中原有變,進取中原,可興霸可曾想過,我軍做這些事情要耗時多少,袁紹、曹操這兩人又能做些什么呢……此時,袁紹已經占領冀州、并州、青州,未來三年之內必定攻滅公孫瓚,全占除遼東公孫度之外的幽州,袁紹攜四州之力,橫掃中原,誰能擋之?并州、幽州向來產駿馬,袁紹屆時有強大騎兵,鐵騎所到之處,誰能抗之?只怕是,等我們全據長江,而袁紹已經一統北方和中原。興霸,你且想想,以現今益州、荊州、揚州三州之力,能否扛得住荊州、幽州、并州、青州、兗州、司州、豫州、涼州、徐州之力?”

現在曹操的勢力明顯弱于袁紹,現在不便于講曹操擊敗袁紹,魏延便以袁紹為假想敵,解釋給甘寧聽,實際上,在魏延心中,假想敵始終就是曹操。

這個對比太過明顯,當時甘寧聽到這里,完全傻了,他從益州跑到荊州,也曾游歷過司州、豫州等地,自然知曉,益州、荊州、揚州三州雖然地盤很大,但地廣人稀,人口非常少,而且土地遠沒有中原之地開發得好,況且,這三個地方不產騎兵,資源相差這么大,發展下去,將來的結果,好一點就是仗著長江地理優勢偏安南方,差一點就是被壓著打。

甘寧之策的失敗,也是隆中策的失敗之處,也是魯肅獻給孫權的戰略失敗之處,他們全都沒有考慮到此時南方和北方在人口、開發程度上的巨大差異。

當時魏延說道:“曹操此人現在便如許劭所言,乃是亂世之奸雄,野心勃勃,更意欲挾天子以令諸侯,此人此前曾唯袁紹馬首是瞻,現在羽翼已豐,必定不愿依從袁紹,將來袁紹攻滅公孫瓚,必定南下攻取曹操,袁曹必有惡戰!我軍如若坐視不理,袁紹必定攻滅曹操,不如助曹操對抗袁紹,待袁曹兩敗俱傷,皆無力一統中原,我軍方可安心掃平南方。”

實際上,以后魏延更想幫袁紹,袁紹覆滅得越晚,曹操平定北方的時間拖得越久,對他越是有利。只是現在袁紹、曹操勢力相差太大,說出幫袁紹對付曹操,顯得太過突兀,魏延便只得那樣闡述。

現在,魏延赫然發現,自己如果把曹操誅滅或者把曹操打得投奔袁紹,對自己的戰略執行都是極為不利,到了那個時候,就意味著,魏延自己東邊要對付呂布、劉備,南邊要對付劉表,北邊對付更強大的袁紹。

那一世的曹操,雖然一開始也是這樣的局,但袁紹開始跟曹操關系是比較好的,劉表那邊也沒有北上的打算,曹操在197年、198年的時候只需要把呂布掃平就行了。

可魏延不行,袁紹會因為曹操被魏延打敗的原因起兵為曹操出氣(此時表面上袁紹曹操還是盟友),劉表跟魏延的關系已經是不共戴天,魏延的重鎮義陽新城距離襄陽不到五百里,南陽郡、義陽郡都是從劉表身上割下的肉,劉表不把魏延消滅,他寢食難安,而呂布、袁術又有可能像那一世那樣聯手對付取代了曹操位置的魏延。

到時候,魏延是三面受敵,情況比當年曹操面對的要糟糕得多!

魯肅的話提醒了魏延,魏延便道:“那就接旨吧!”

過不多久,魏延聞到一股濃郁的香味。

隨后,荀彧單人獨騎,昂首而來。

魏延這才想起來,荀彧性喜香,常將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處三日有香氣,因其生前擔任“尚書令”,所以被人尊稱“荀令君”,所以留下了一個“留香荀令”的美談。

此人看起來是白面書生,十分文弱,但魏延并沒有因此小看他。

荀彧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謀士,放眼三國,只有諸葛亮之于劉備可比,劉備無諸葛,無法跟操孫鼎足三分,曹操無荀彧,也不能一統北方。

三年前的興平元年,是曹操一生最悲慘的一年,便是后來赤壁慘敗也沒有那么狼狽,那一年,曹操的父親曹嵩及其一家老小全被陶謙手下大將張闿所殺,曹操痛心疾首,親自率領軍隊前往徐州報仇,不料前方戰事還沒個結果,后方兗州他最信賴的朋友張邈和心腹謀士陳宮竟聯合呂布一起背叛了他。曹操大軍在外,留守兵少,督將大吏又多與張、陳二人同謀,一時間兗州諸城皆聞風而叛,眼看曹操便要落入腹背受敵,無家可歸的境地,卻是年輕文弱的荀彧挽狂瀾于既倒,馳召夏侯惇,夜誅謀叛者數十人,終使情勢安定下來。

可是局勢稍定,豫州刺史郭貢便帶數萬大軍兵臨城下。傳言郭貢與呂布同謀,城破人亡便在眼前,眾人皆驚恐萬分,惟有荀彧鎮定自若,郭貢請荀彧出城相見,荀彧凜然無懼,只身出城會見郭貢,郭貢見荀彧談笑從容,沒有半分懼色,心知鄄城難以攻奪,不日便退了兵。

關羽單刀赴會被贊其至勇,而荀彧不會武功,但是他謙雅言談之間的勇決果毅,卻是千千萬萬的虎賁驍將也難以企及,真可謂“智者無惑,勇者無懼”。

雖然荀彧比曹操小七歲,但曹操卻將他視為師長,敬重有加。兩人關系,可以用鐘繇的一句話來概括:“夫明君師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聰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則古師友之義也。吾等受命而行,猶或不盡,相去顧不遠邪?”

曹操麾下謀士如雨,機變無方者不乏其人,曹操與他們君臣相處得也非常融洽,但其他謀士再如何智計百出,也只是“受命而行”,出謀劃策,惟有荀彧不同,在荀彧面前,曹操恭謹謙卑得像個向老師求教的弟子,雖然常年征戰在外,但無論軍國大事,必寫信向后方的荀彧請教。

荀彧就像個神人,他能清晰預見事情的結果,他能在一個人最勢盛的時候睹見他的敗亡,亦能在一個人籍籍無名的時候預見他未來的輝煌,他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卻不絕不袖手旁觀,而是指引著曹魏集團順勢而為,終而統一北方。

自曹操迎奉漢獻帝后,引起袁紹的不滿,時袁紹雄居北方,曹操則東憂呂布,南拒張繡。曹操南征張繡,大敗而歸,袁紹則更加驕矜溢,寫信給曹操,辭語驕慢。曹操閱后大怒,將袁紹書信讓荀彧觀看,說:“現在準備討伐不義,但力量無法與之匹敵,該怎么辦”

荀彧說:“自古以來較量于成敗場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縱然弱小,也必將變得強盛;如果是庸人,縱然強大,也會變得弱小。劉邦、項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這個道理。現今與您爭天下的人,只有袁紹了。袁紹這人貌似寬容而內心狹窄,任用人才卻疑心太重,您明正通達,不拘小節,唯才是舉,唯才是用,這在度量上勝過袁紹;袁紹遇事遲疑猶豫,少有決斷,往往錯過良機,您卻能決斷大事,隨機應變,不拘成規,這在謀略上勝過袁紹;袁紹軍紀不嚴,法令不能確立,士兵雖多,卻不能巧為任用,您法令嚴明,賞罰必行,士兵雖少,卻都奮戰效死,這在用兵上勝過袁紹;袁紹憑其名門貴族,裝模作樣,耍小技而博取名譽,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虛名者大多歸附于他,您以仁愛之心待人,推誠相見,不求虛榮,行為謹嚴克己,而在獎勵有功之人時無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誠正直、講求實效的士人都愿為您效勞,這在德行上勝過袁紹。憑借這四方面的優勢輔佐天子,扶持正義,征伐叛逆,誰敢不從?袁紹強大又有何用?”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曹軍一開始處在劣勢,糧草耗盡不說,士兵也有離散,曹操信心動搖,荀彧寫信堅定曹操的信心,曹操采納其建議,堅守待機,以奇兵襲烏巢殲滅袁軍7萬余人,袁紹剩余的部隊倉皇而逃,從此一蹶不振,此戰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曹操由衷地說道:“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建安七年,袁紹因兵敗慚憤,嘔血而亡,子承父業,他的兒子們繼續加入到這場爭奪天下的角逐中,后來有人對曹操說:“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曹操將要從之,荀彧卻反對,曹操也就聽從了荀彧的話。

最難能可貴的是,荀彧不但謀略絕世,功高無儔,品行更是潔白清皓如梅上初雪。群雄逐鹿,多少人打著匡扶“興復漢室”的幌子,實則做了些禍害蒼生的事。荀彧不同,他一心“匡扶漢室”以仁義為先,將一團亂的局勢處理得清清楚楚的,站在仁與義的地位上,堅守著作為謀士的操守。“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就對君子作出了很完美的詮釋,何為君子?光有一身膽識和謀略還不足以稱之為君子,懷著一顆仁者之心,救濟蒼天匡扶君主,使天下重歸和平,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這是君子的最高境界,站在最高境界的荀令君,當然是君子。

“魏將軍……彼時將軍三面環敵,只恐不日將重蹈曹公覆轍!”荀彧對魏延侃侃而談,完全是站在魏延的角度上,講魏延如果擊敗曹操之后對魏延自身的影響,跟魏延、魯肅憂慮的一樣,可以說,荀彧的話正中魏延下懷。

魏延稍微思量,便對荀彧道:“荀令君所言極是,我愿意跟曹操化干戈為玉帛,再度締結抗袁同盟,只是曹操之前背信棄義擅自背盟,很讓我大失所望,這次,我要他把曹丕、曹植、曹彰、卞夫人、環夫人、尹夫人全都送來,還有倚天劍、爪黃飛電,我方才愿意罷兵并與他結盟!”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