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13章 【建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章 【建城!】

第13章 【建城!】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07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13章建城!

魏延將來準備在每個隊里都安放一個指導員,因為冠以“指導員”或“政委”太過突兀違和,魏延便想起來,重生之前大學時期的輔導員常被簡稱為導員,那個稱呼很親切和藹,魏延便給予這個職位簡單的稱謂“導員”,隊以上的作戰單位都設導員。

對于這個導員制度,魏延唯一的疑慮是,沒有系統的信仰作為基礎,這導員制度能否穩定地維持下去,能否像一千八百年后那個偉大的組織那樣把一群農民變成華夏歷史上最強大的軍隊。

可魏延現在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一步步地嘗試下去,再不濟,應該也能把他的軍隊塑造成近代軍隊,照樣能碾壓這個時代的封建舊式軍隊。

只是,這些東西不能跟陳到講明,只能輕描淡寫地說道:“叔至,三個月以后你就能明白他們的作用了!”

經過之前這些事情,陳到現在對魏延敬若神明,便不再疑問。

魏延對那一百三十六個人說道:“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真的能言善辯能說會道,不過,現在有個重任,能夠驗出你們的能耐,你們現在在方圓百里之內,拉一些人過來,老弱婦孺一個算一分,一個青壯算兩分,我不管你們用什么辦法,你們誰拉回來的人多,誰的官位就高、賞金就多……去,我等待你們的好消息!”

陳到茫然地問道:“主公,您不怕他們就此跑掉嗎?”

魏延胸有成竹地說道:“這方圓百里,有哪個塢堡能跟我們的塢堡相比,他們舍棄我們這么強大的勢力,去投奔那些弱小勢力,那么愚蠢,不回來更好!少了這些意志不堅定的人,我們更能齊心協力!”

陳到又問道:“主公,您不是已經讓那些婦人去四面八方拉人過來了嗎,怎么又讓那些人去拉人呢?”

魏延笑道:“民是兵之源,人口多了,我們能招募的精兵就多了,而且,民更是根本,只有我們塢堡有足夠的人口來種糧、飼養、做工……我們將士才能沒有后顧之憂的戰斗……”

“末將明白了,”陳到想到一事,苦笑道:“可人口多起來,我們的糧食就不夠吃了!”

“黃巾兵留下的有點糧食,有些鄉民過來應該也帶有糧食,”魏延還想到一個事情:“另外我們這里兩面環山兩面環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有很多方法不讓大家餓肚子!”

更靠譜的是,等練出一支精兵后,就去搶南邊的荊州,那邊已經有好幾年沒有戰亂了,十分富庶,劉表老邁昏聵乃守戶之老狗,魏延一下子搶占荊州不現實,搶點錢糧絕無問題。

除卻編制好的一千士卒和那一百多個派出去的未來導員,剩下的有一千一百多個黃巾降兵和七十多個義勇。

魏延把他們編成預備軍,編成兩個曲,分別有魏忠、魏義統領,每個義勇為各什的什長,去擴建塢堡,先挖護城河,挖出來的土去燒制青磚……這些黃巾降兵有些不滿,但魏延隨后的舉措讓他們全都停止了怨言,因為魏延沒有讓他們白干,還發給他們工錢,他們用工錢去購買塢堡民眾提供的食物……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已然開始跑動起來。

陳到又不解地問道:“主公,我們兵強馬壯時拿下一個城池便好了,又何須自己費力費時擴展塢堡?”

魏延環指四周:“義陽這個地方實在太重要了,北與潁川郡接壤,南與江夏郡接壤,左扼兩淮,右控江漢,承東啟西,屏蔽中原,從古至今,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又是南北商貿的重要通道。我們如果占據義陽,不論是從商貿還是軍事,都極有意義。而且義陽是我的家鄉,我在這里一呼百應,應者云集。可義陽縣的縣城,差比土圍子,四面都是平地,易攻難守。

你看魏家塢堡這一片,淮水的主要支流浉河流經這里形成一個幾字形,另外一側有條小河名為魏家河,三面環水,北邊側面是一一大片山,如果把三個河面中間的楊家塢堡、關家塢堡拿下,三個塢堡連成一體,便能形成一個類如徐州小沛城那樣易守難攻的城池。

到時候,這個城池就是我們的根基,以此根基,進可進擊潁川、南陽、汝南、江夏四郡,退可自守……”

陳到疑慮道:“如果敵人掘開浉河,該如何是好?”

魏延笑道:“浉河為何在這里走了個幾字形,就是因為我們這里地勢高,它不得已才走了個幾字形,如若敵軍掘開浉河,淹的反而是他們,說到這里,我都巴不得他們過來攻打我了,我好掘開浉河水淹七軍啊!”

魏延在這里建城,還有幾個原因,這里東邊的山上富含石灰巖,后世便有兩個村落,一個名為大石灰窟,一個名為小石灰窟,有了石灰石,加上黏土,便可做成水泥,別的諸侯鑄成一座城需要好幾年,魏延這邊如果人力配備得好,也許幾個月就可以鑄成一座巍峨的城池。

除此之外,義陽這邊還有鐵礦,就在義陽東北的山上。

不過,建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在這個四面環敵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有曹操、袁術、張繡、劉表抑或其他地方豪強打過來,所以當務之急就是練兵。

一千編制好的士卒在魏延、陳到、管亥的帶領下,進入熱火朝天的訓練中。

魏延想的當然是把后世解放軍那一套訓練照搬過來,先是隊列訓練、內務訓練,然后體能訓練、實戰訓練,而且是天天訓練,每天訓練到脫層皮,那樣只用六個月,就可以吊打這個時代大部分諸侯的軍隊,訓練一年,就能成為橫掃天下的精兵!

可問題是,后勤跟不上,沒有那么多糧食供得起消耗!

這個時代的人們,平時都是吃兩頓飯的,而且多半都是浠水寡湯的,如果按照現代的訓練方法,每天要吃三頓飯,而且管飽,一天消耗的糧食頂平時三天,這樣搞下去,一個多月就能把糧食吃光,距離麥收還有四個多月呢!

魏延這才明白,為什么古代訓練都是三五天才小訓一次、十天半個月才大訓一次,完全是后勤伙食跟不上的緣故。

陳到、管亥以及那一千將士都以為,魏延肯定會放棄他那不切實際的訓練節奏,換成這個時代的訓練節奏,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糧食有限,也不能讓士卒餓著肚子訓練啊!

誰知道,魏延根本沒有放棄,反而加大訓練力度,因為他找到了解決將士營養的妙法!...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