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核彈,需要什么?首先是科學家。歐洲有大量的科學家,都躲到美國去了,他們都在為美國研制核彈而努力。
當初暗殺了愛因斯坦,居然沒有阻止住美國人研制核彈,那么,接下來的其他核物理專家,也都得去另一個世界!
在橡樹嶺基地,肯定有大量的專家的,當己方的轟炸機過去的時候,那些專家,都不會有好下場!
畢竟,那里的實驗反應堆,都開始運轉了,里面是有核原料的,一旦爆炸,會造成放射性的泄漏,留在那里的人,最后迎來的都是死亡。
同時,也有一些人,并不在這個基地里面,相荒涼的基地,還是大城市更好,那些人,也都在萊因哈特的關注之。
這次,哪怕是暴露了一些隱藏在美國內部的人員,也要將這些核專家們都干掉!
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當這些優秀的專家學者教授們統統去另一個世界之后,那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只能停頓下來了。
這是世界物理學史的災難,但是希瑞克別無選擇,如果這些專家們能夠為自己服務,那自己當然歡迎,但是,他們逃到了美國,制造核彈來對付自己,自己又怎么會讓他們繼續存在下去!
除了這些人員,基地之外,萊因哈特還打探到了美國人購買鈾礦石的情報,這些鈾礦石,當然也不能讓美國人得到。
沒有了人,沒有了各種設備,沒有了原料,看看羅斯福能干什么!
萊因哈特對希瑞克的計劃,是非常贊同的,的確,徹底摧毀掉美國人的核武器的研制能力,這更加重要。
“到現在為止,美國人并沒有在夜間戰斗機項目有任何的進展,所以,我們的轟炸機在夜間進行精確轟炸,是完全不會有危險的。”希瑞克繼續說道:“我們有高度的優勢,有夜間轟炸的優勢,所以,即使我們沒有護航的戰斗機,也可以完成任務。”
哪怕是德國超遠程的戰斗機,也不可能完成往返歐洲和美洲的任務,雖然可以多次空加油來解決,但是在單座的駕駛艙里,進行往返的飛行,絕對是相當折磨人的。
按照希瑞克的設想,跨洲際的轟炸機如果需要護航的話,那只能是航母的艦載機去護航,在現在,德國的航母,還不能離美國的海岸線太靠近了。
所以,只有轟炸機自己出發,不過,希瑞克并不擔心遇到危險。
夜間進入,夜間返航,一切都是在夜間進行的,當天亮之后,早飛出美洲大陸了。
美國還沒有專門的夜間戰斗機。
歷史,一直到了40年底,諾斯羅普飛機公司才提出了夜間戰斗機的設計,到41年進行了XP61原型機的研制,同時,所需要的機載截擊雷達,交給了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研制。
一直到了43年底,黑寡婦才算是接過了任務來。在此之前,美國完全靠英國提供的夜間戰斗機來進行夜間作戰。
而現在,英國都落入了德國的掌控之,美國根本沒有合適的夜間戰斗機。
一方面是夜間,另一方面是高度,容克390大部分時間里,都飛行在萬米高空以,一般的戰斗機,根本不來。
雖然現在的美國主力的P38,升限甚至都超過一萬四了,但是實際,這種飛機超過八千米的高度之后,會出各種機械故障,根本無法承擔萬米高空以的攔截。
當年美國人的B29可以在島國的天空肆虐,靠的是高度優勢。
當希瑞克的命令傳達下去之后,容克390轟炸機部隊,立刻興奮起來。
漢斯喬爾格貝舍爾,在屢次的戰斗,顯示出來了他過人的本領,他的老司等人都要爬得快,他已經從容克88轟炸機,改飛過容克290轟炸機,現在,已經成為了容克390轟炸機部隊的隊長!
對他來說,轟炸機是他的生命,當他坐在轟炸機的駕駛艙里面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和飛機是一體的。
這和他歷史的進程完全一樣,當二戰結束的時候,他已經在駕駛世界第一種的噴氣轟炸機了。
現在,當他接收到了容克390轟炸機的時候,更是對這種飛機贊不絕口,由于需要漫長的飛行,這種飛機配備了自動駕駛系統,在航線,幾乎都不用太多的關注,同時,飛機還有衛生間,還有讓人休息的床鋪,有熱牛奶,只是不能烤肉而已。
同時,他堅信,自己駕駛的飛機,是更好的作戰利器。
現在,屬于他們的戰斗,終于要開始了。
“小伙子們。”在作戰準備室里,貝舍爾望著前面的人說道:“我們終于領到了一個最光榮的任務,我們要駕駛我們的轟炸機,前去轟炸美國了!”
貝舍爾是14年出生的,到現在為止,也還不到三十歲,而他能夠成為最先進的轟炸機部隊的指揮官,完全是因為他在戰場的優秀表現,以及他的年輕。
不錯,是年輕,跨洲際的轟炸機,對每一名飛行人員的精力和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只有最年輕的小伙子,才能完成超過二十個小時的飛行任務。
那些年齡超過三十歲的飛行員們,已經力不從心了,至于年齡超過四十歲的,那更不可能了。
雖然年輕,但是,他們里面,最少的都已經飛行過百架次,有過三十次以的轟炸經驗,完全是老鳥了。
但是,他們依舊無興奮。
當換裝容克390之后,每一個人都驚呆了,他們不敢想象,這種龐然大物居然能飛起來,帝國真是太厲害了!
同時,了解了這款轟炸機的航程之后,他們在心里很清楚,他們的任務,是要去轟炸美國!
現在,任務終于到來了!
“我們照樣飛在民航的航線,注意,我們這次最重要的,是要找清楚目標,到時候,地面會有人員配合我們,給我們發送高精度的導航信息。我們只有這一次的機會,絕對不能扔錯了炸彈。”
本書來自
本書來自/html/book/40/40622/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