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三國第二四六章 釜底抽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詭三國 >>詭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四六章 釜底抽薪

第二四六章 釜底抽薪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28日  作者:馬月猴年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馬月猴年 | 詭三國 
馬月猴年作品


李儒的行動力無疑是一流的,拿到了斐潛的鐵牌之后,立刻推行了起來……

在這個漢天子已經被幾百年間不斷的神話的時候,由漢天子名義頒發出來的憑據,無疑是神圣又具備極高的信譽度的。

尤其是那鐵牌之上,活生生的刻畫出的圖案,對于那些目不識丁的農戶來說,更顯得擁有極大的誘惑力。

普通百姓追求的是什么?

一切的一切,都在鐵牌上的圖案之中完全體現了出來。

這夢寐以求的東西,祖祖輩輩卻為之付出一生都沒辦法獲得的,現在只需要搬家到六百里之外的關中,就將變為現實!

漢代的攤到基層農民身上的賦稅役制度其實非常可怕的。通常一個普通的自耕農,需要向漢代國家繳納三個方面錢糧:

一個是稅,這個不算高,漢初定的是十五稅一,景帝之后定到了三十稅一,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土地都是國家的,種地產出了就要交稅,但是這個稅確實不高……

二是算賦,與輕租稅不同的是,算賦一直都在不斷的加重。所有民眾只要是15歲到56歲,都必須繳納“賦錢”,每人120錢為一“算”,作為治庫兵車馬之費。如商人、奴牌要倍算;女于年15—30歲不嫁,五算。

不過不要以為年齡小就不用交錢,民眾從7歲開始至14歲,每人每年20錢……

三是徭役,最普通的就是戍邊役,也就是一年當中必須有三天去邊境上免費戍邊。

如果對于本身就居住在國境線邊上的人口來說,這一項徭役不算什么事情,但是只要想象一下一個遠在荊襄的農民讓其自帶糧食武器,自負路費,到并州,甚至是幽州,涼州去戍邊三日再回來……

所以基本上是不現實的,因此就出現了代戍的“過更”錢,一年300文……

另外還有臨時的“軍調”、“口斂”等等,所以實際上,自耕農想要從自己的土地上通過努力勞動,去獲取整個家庭在收支上的平衡是非常難的。

晁錯《論貴粟疏》:“……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署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

因此實際上,漢代到了末期土地大量被兼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些生活在底層的自耕農,或許無奈,或許主動變成了豪強的附庸,導致原本能夠收取的賦稅進一步的減少,就不得不再次加賦,就更導致了剩余的農民破產,惡性循環……

所以現如今,在河洛地區,能保持自己生活的所謂五口之家的自耕農,已經為數不多了,大部分都是附庸在鄉間豪強,地方士族其下,變成了隱戶……

有的甚至已經是幾代人為這些鄉間豪強、士族在勞作了。

所以可以想象,當這貧困得一無所有的附庸農戶,突然就有這樣一個機會,轉眼就可以獲得這么誘人的財富的時候,那種躁動,惶恐又欣喜的復雜心情。

這種情緒就像是一種蔓延的瘟疫一般,轉眼就感染了洛陽周邊的區域,影響最大的就是位于洛陽邊上的弘農郡。

如今弘農郡大部分的良田都要么是納入了弘農楊氏的名下,要么就是附庸于跟楊氏有所關聯的其他士族豪強的手中,所以當李儒開始推行斐潛的這個鐵牌之策的時候,整個楊家就像遭遇了大地震一般,連一些原本在家中坐看風云變換的老家伙都被震出來了……

楊彪苦你現在所看的《》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香滿路言情m.bookxml進去后再搜:


上一章  |  詭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