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文豪崛起330【華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民國之文豪崛起 >>民國之文豪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330【華工】

330【華工】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08日  作者:王梓鈞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王梓鈞 | 民國之文豪崛起 
忠誠度分析中,請等候....

330華工

330華工

在21世紀,世界各個角都有“唐人街”,而巴黎的華人聚集地叫做“13街區”。

1929年的巴黎,還沒有“13街區”這個稱呼,但卻已經聚集了不少華人。比如我朝的周、鄧兩位偉人在法留學時,都曾在這里住過。

周赫煊在眾多留法學生的簇擁下,來到塞納河左岸的一片街區。

嚴格來,不能叫街區,有點類似于棚戶區或者城鄉結合部。這里沒有高大廈,不似巴黎主城區那么繁華,但也不至于被稱為貧民窟。

此地的建筑明顯沒有經過嚴格規劃,七歪八扭的隨亂建,大多以平和二、三層為主。雖然凌亂繁雜,但亂中有序,街道兩旁掛著不少漢字招牌,一些店的生意也頗為繁忙。

李石曾介紹道:“留法的學生大多家境貧寒,他們租不起城里的子,只能住在巴黎近郊,這里是最好的選擇。”

周赫煊問:“此地有多少常駐華人?”

“不太清楚,”李石曾想了想,“至少也有一兩萬。不知是華人,許多來自東南亞和東亞的移民,到巴黎后也會選擇在這里定。所以你別看到是黃皮膚,但并不都是中人。”

周赫煊問:“這里的華人生活如何?”

李石曾苦笑道:“也就那樣。只要努力工作,還是能夠維持生存的。關鍵是社會地位比較低,屬于巴黎的邊緣人物,雖然他們已經入了法籍,但卻沒有選舉的權利。”

幾百人走在街道上,這里的民紛紛好奇觀望。

有個子鋪的店主在人群中到人,過來問道:“林同學,你們這是在搞游行?”

那留學生笑道:“我們剛從火車站接了周先生回來,看到沒有,前面那位就是周先生。”

“就是那個讓法人都稱道的周先生?”店主驚訝地問。

“當然是他。”留學生自豪地。

店主聞言立即跑回子鋪中,撿出十多個肉子,用上好的牛皮紙著,沖到周赫煊面前:“周先生,您吃子!”

“謝謝。”周赫煊詫異之下,隨即笑著掏錢。

店主連忙拒絕:“不要錢,都是白送的。”

周赫煊:“那怎么好意SI?”

店主面笑容道:“周先生給咱們中人長臉了,這只是本人的一點心意。”

“多謝了。”周赫煊抱拳道,讓孫永振把子收好。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后,法人口銳減,開始大量接收外來移民。如今華人移民法是很容易的,但在傳統的觀念中,不管自己取得了哪籍,依然自認為屬于中人。

美那邊也是如此,美籍華人皆以中人自。

不管是孫中山鬧革命、常凱申北伐,還是以后的抗日爭,這些華人一直在積極捐款。甚至,還有長輩派兒孫回參的,他們的愛行為比許多本土人更加純粹。

最大的原因,還是中太弱,海外游子常常受欺負,做夢都想著祖能夠早日大。

當聽是周赫煊來了,沿街不少華人都跑來圍觀,送禮者不在少數。雖然都是些水果、子、零食之類的東西,但還是讓周赫煊非常感觸,看著他們淳樸的笑容,周赫煊有種想要抹淚的沖動。

眾人的目的地,是一家名為“中華大飯店”的飯館。

店名取得很響亮,但也只是棟二層而已,根本無法容納幾百人同時吃飯。

李石曾進店后,抱拳對一個中年男子道:“陳老板,今天要麻煩你了,周先生大請Ke。”

陳老板驚訝地看著周赫煊:“就是報紙上那位周先生?”

“正是,”李石曾介紹,“明誠,這位是陳英陳老板,山東人,他做的魯菜很地道。”

“陳老板好。”周赫煊問候。

“稀Ke,稀Ke,”陳英瞅了一眼外頭的大部隊,對店伙計大喊,“快去準備吃的,再去隔壁借些桌子板凳來,店里擺不下就擺在外頭!”

店伙計為難:“老板,廚里食材不夠。”

“那就去買,買不到就借!快去快回!”陳英不容置疑地喊道。

“誒,我馬上就去。”幾個店伙計全體出動。

陳英又把柜臺的法人喊出來,介紹:“周先生,這是我老婆,她叫米歇爾。”

“陳太太你好。”周赫煊點頭笑道。

米歇爾長得還算漂亮,就是臉上有許多雀斑。她似乎非常向,縮到丈夫后,用有些拗口的中:“你好。”

由于人數實在太多,飯菜根本來不及端上來。

陳英只好先招呼大家坐下,然后扛著一口袋生出來,每桌抓上幾把,又讓妻子給眾人倒酒,歉意地:“大家先聊著,飯菜很快就好。”

“陳老板也請坐。”周赫煊笑道。

陳英笑呵呵坐下,抱歉道:“周先生,店沒啥可招待的,您多見諒。”

周赫煊隨口問道:“陳老板是哪年來法的?”

“民五……”陳英下意識出民年號,隨即改口道,“西歷1916年。”

“援法華工?”周赫煊聽明白了。

“對,華工。”陳英笑著。

第一次世界大,中雖然沒有出兵,但卻派遣了14萬華工支援協約一方。這些華工非常重要,因為法男人當時死傷慘重,連人都被送進工廠,但依然人力不足。沒有14萬華工赴法勞作,法士兵連子彈都供應不上來。

周赫煊道:“能跟我講講嗎?我對此很好奇。”

陳英搖頭苦笑:“也沒啥可講的。我以前就是個山東農民,爹媽用半斗糧食,送我去鎮上的飯館當伙計。我記得,那是民五年的天,剛剛過完年,縣里的官爺突然到貼告示,是英跟法要招工人。工錢給得很高,我腦子一熱,就瞞著爹娘報名了。”

周赫煊問:“然后呢?”

“然后就簽字畫押,給家里留下十塊大洋的,其實就是安家費,”陳英漸漸陷入回憶中,“當時沒有直接登船出洋,法**官把我們帶到海邊安營扎寨,我們排隊、立正、走踏步、洋話。還分了組,我因為會寫幾個字兒,還會些簡單的算術,被安排做了組長。就這樣訓練了兩個多月,然后大家就坐著洋船,飄揚過海來到法。”

周赫煊為他添酒:“您繼續。”

陳英抿了口白酒:“我暈船啊,在船上還發著高燒,稀里糊涂就來了法。不過我那組的一個兄弟,半LU上得病死了,直接被法人扔到海里,連尸首都找不到。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法**官把我們帶到一個叫努瓦耶勒的鎮。我現在還記得,那時大家都很慌,不知接下來會到什么。直到去了那個鎮子,鎮外大片大片的麥地,麥子黃黃的,大伙兒聞著麥子的味道,一下子就安心下來。當時我就想,要是能在法安心種地,那也是很好的。”

“中農民最愛土地。”周赫煊笑道。

“那是,”陳英也笑起來,“可惜我們沒機會種地,鎮子外面是大營,四四方方的,兩層鐵絲網圍著。我在營地里住了半個月,同來的兄弟一批批被選走,運氣好的去了工廠,倒霉的被送去前線。我就很倒霉,稀里糊涂就仗去了。”

周赫煊:“你會開槍嗎?”

“會個屁,”陳英著著就愈發氣憤,“當合同上好的,我們來法只是做工,沒要去前線仗啊,法佬根本不講信用。我到場的第一天,就被派去挖壕,把我累得個半死。好不容易開始仗了,我想可以歇會兒了,嘿,又派我去運送彈藥。那四是槍林彈雨啊,機槍子彈咻咻咻亂飛。你看我這耳朵缺了一塊,就是被彈片給炸的,差點就死球了。在場上重新分組,我還是組長,我那組有12個人,可才兩個月,死得就只剩下7個。”

陳英開話匣子,都不用周赫煊接話,他就繼續往下:“法人其實還好,最可惡的是英人。當我們在鎮集合訓練時,看守我們的就是英**官。稍微看我們不順眼,英**官就把我們當狗一樣。了以后,還用刷子和熱水給我們擦干凈,然后把半死不活的華工送去醫。為啥要洗干凈?因為醫有記者,英人害怕被記者報道待華工。還是好的,我有個兄弟,被他們綁在樹上,得只剩下一口氣,英**官覺得救不活,直接一槍死了。”

“當時華工醫里,有個叫格林的蘇格蘭醫生,他是位好心人。專門寫信給上頭反應況,可是根本沒用,格林醫生還因此被英**官訓了。”

“這些都還不算啥。最可惡的是安排我們去排雷,場上的雷,哪是那么好排的,排著排著就,尸體都見不到完整的。有些兄弟害怕得很,干脆在營里挖了個地洞,把自己埋進去自殺。這樣好歹也能留個全尸,將來三魂七魄好完完整整的回中。我隔壁村一個兄弟,就是這樣自殺的……”

陳英的講述還在繼續,周赫煊聽得默然無語。·k·s·b·

為您更多登陸為您精心推薦

②號服務器為您提供服務


上一章  |  民國之文豪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