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絕新漢朝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

第四百六十四章 厚彼薄此,九一占利


更新時間:2017年06月25日  作者:戰袍染血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戰袍染血 | 冠絕新漢朝 



陳止沒有任何意外的神色,而是笑問:“南邊出產的東西,又有什么稀罕?”

唐資卻搖搖頭道:“太守自洛陽都城而來,引領諸評風尚,又是徐州彭城出身,靠近江左之地,從始至終所見的,都是那原腹地的物件,是以見怪不怪,所以不明白我們代郡這邊的風土人情。”

陳止淡淡說道:“代郡之民倒是淳樸,代郡之士與他處起來,也不見多少不同。”

“正是這個不見多少不同,才是關鍵所在。”唐資索性放開了說起來,他也知道,既然陳止透露出了意思,那自己當然要抓住機會表現,不光是強化陳止和唐家合作的決心,更要盡可能的得到好處,“代郡地處邊疆,邊疆起原腹地,那是貧瘠太多了,這也制約了我等代郡士人,又與胡人風氣的雜糅,也讓我等在原名士的認知,要低好幾個檔次,存在著某種歧視,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代郡之人,無不以效仿原腹地為風尚。”

這話一說,邊的唐典和唐允都是神色微變,有心要阻止唐資說下去,但注意到陳止的神態之后,又不得不忍了下來。

陳止靜靜的聽著,沒有發表看法,但心里卻跟明鏡一樣。

唐資話的潛在之意,他心知肚明,不光明白,還早有所察覺了。

簡單的說,是原士族對邊疆士族,是有歧視的。

但這根本不是新聞,別說邊疆士族,在新漢王朝之內,可是有著一套完整的歧視鏈的,南歧視北,心歧視周邊,這一點陳止從在彭城之時,有著深刻體驗。

不過,越是有歧視,越是會激發被歧視的一方,拼命的向主流價值觀靠攏,拼命的證明自己,哪怕是付出諸多不必要的妥協,也想要得到夸贊。

正好這時候,唐資又說道:“為了不被原腹地士族看低,也為了能有真正的世家風范,有鑒于此,所以我們這代郡的世家,實際對于那些附庸風雅、名士風度之事,是格外的向往和熱衷的,哪怕在學問不能擬,但在享受、在平時的用度,卻竭力向著南邊的都城靠攏,這也是太守你這么好的一張紙,為什么只有三倍毛利的原因,按理說這樣的紙,在洛陽都見不到,在江左都未必有,至少也得是十倍,若是運作得當,有高人相助,是百倍,也并非沒有可能!”

唐典、唐允聽到這里,臉色越發不好看了,原因無他,因為他們是唐資口的代郡世家之人,而他們在平日里所作所為,也有意無意的都有這些意思。

現在卻被唐資當著面,給陳止說了個分明,好像是大冷天脫光衣服,站在雪地里一般,身心都不是滋味。

以他們兩人為例子,具體到具體的事,唐資所說的這種事,更為明顯。

如說這書法,他們也追捧書法家,但更多的是收集書法家的作品,然后懸掛在家,以彰顯底蘊。

這兩人正在想著呢,唐資的嘴里又蹦出一句:“還有是我代郡人對書法的追捧,代郡地處北疆,其實更重丹青與詩歌,書法倒是一般,尋常子弟君子六藝是學得不錯,也多有武藝傍身,但卻沒有多少是學的書法,不過卻喜歡收集書法,懸于家,以作底蘊,說白了,是給人看的。”

頓時,唐典和唐允的臉色,又黑了幾分。

唐資尤不滿足,仿佛沒有看到兩個叔父難堪的臉色,兀自說著:“在書法之,又有許多門道,如這個用的紙,不是代郡產的紙,而必須是原腹地的出產,尤其以江南、江左的紙坊出產為尊。”

陳止這時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代郡其實自己也產紙,王家在城有紙坊,負責人便是那王淀,他的那個侄子王左,同樣也在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唐資笑道:“太守果然知道的清楚,可算是這樣,連王家自己都不會用作坊的紙,那紙多數銷往草原,也有朝著原腹地販的,但往往會主動壓低價格,當做紙的廉價之物。”

陳止點了點頭,他任以來,雖然時間不長,但遍觀卷宗,近乎整個代縣的獻資料,都存在腦子里,其有經濟活動和貿易方面的細節。

所以陳止很清楚,唐資所說的這個情況,不光存在于王家,其他幾家也是一樣,不光是紙,是其他物件也是一般,筆墨紙硯只是代表,如瓷器、木器、金銀銅鐵器,代郡本地的世家,都不愿意使用家鄉的出產,而是推崇原腹地的造物。

唐資依舊是直言不諱,直接點明道:“在代郡士人的心,江左造物乃是一頂一的好東西,值得花大價錢購買,在江左的一般物件,通過運輸,來到代郡,往往能賣出十幾倍的高價,利潤豐厚,否則也不能吸引諸多商賈。”

陳止直接問:“按著你的意思,我這紙如果一切不變,只要是出自江南,可以得到十幾倍之利?”

唐資點點頭:“不錯,而江左造物之后,是原北方的造物,也是洛陽周邊的出產。這種造物,之江左之物要次一等,但在世家的眼,依舊大大好于代郡和幽州的出產,所以運輸過來,可以三倍、四倍的賣出去。”

“北方造物之外,那是蜀地造物,同樣也被我等代郡世家推崇,但起江左、原北方,蜀地的東西又要次一等,在代郡只能以兩倍的價格賣出去。”

“至于西北和幽州、東北的出產,代郡之人不甚看重了,覺得也和自家的造物差不多。”

陳止點點頭,沒有插話。

而唐資仿佛是說癮了一樣,又補充了一句讓唐典、唐允臉色更加難看的話來:

“你現在去代郡世家的家一觀,隨便指著一個物件詢問來歷,保準都不是本地出產,在我等的心,代郡出產的東西,別管是什么,都絕對不南邊,越往南,那東西越好!”

陳止笑道:“既然如此,想來王家同樣也是這般認知的,只不過他們家有紙坊,通此道,算是個知之之人,所以當那王淀親口說出,手的這個紙軸,品質要好過南邊大城的出產時,在場的人更是驚了幾分。”

“正是這個道理,”唐資順勢接過話來,“因此太守想要讓這般好紙所得,能名副其實,那還是得靠著我們唐家,實不相瞞,唐家自有一些渠道在南邊,通過我唐家轉運,可以讓太守您的這些紙,以南邊的名義進來,按著洛陽紙,甚至江左紙的名義,在幽州販賣。”

好一個出口轉內銷!

陳止不由感到人民的智慧,果然是貫通古今,這一套貼標代工的手法,是后世也依舊流行,沒想到現在的人玩得這么順了,聽唐資的意思,分明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

不過,陳止很清楚,唐資強調這些,也是為了謀取紙方,為的是讓陳止和他們能正常的合作。

但陳止并無這般想法,讓唐家得了方子,對方有的是辦法將之移花接木,變成唐家自己的產業,最后進行壟斷。

“三位,我跟你們明說了吧,這次找你過來,意思很明白,是需要你們幫我進行販售,你們有完善的商隊和人員,最起碼是遍布幽州的,相信在平州、冀州,以及北邊的草原,也能找到人手,所以這三個地方的販紙之事,需要唐家相助了,不過方子我是不會拿出來的,我等可以按照九一之分,我九,你們一。”

這話一說,對面三人的表情都很精彩。

尤其是那唐資,他說了好半天,為了謀個方子,陳止不同意也罷了,現在一開口,會九一之分,自己一個家族只能分到十分之一,余下的盡數都歸陳止,這心里馬不對了。

唐允第一個忍不住出言道:“太守,不是我說,若是我唐家出力,這間要動員多少人,結果只分到一成,這也太少了。”

“這本是合則兩利的事,況且若無我的提議,唐家該走貨、走商也是一樣,如今多了一項販賣之物,平白賺得利益,又有什么不滿的呢?”陳止倒是很明白他們的感覺,“再者說來,未來工坊之事,皆由我來,不用你們操心,這原料也好、匠人也罷,都是我來出,你們要省去多少繁瑣?”

“話雖如此,但在商言商,”唐資平息了情緒,再次開口了,“算是太守,您也不能這么不講道理,這工坊出工,固然是不小的事,但向外面販售,同樣不可輕視,否則太守您也不用找到我唐家了,這其的辛勞,相信您也能明白,怎么也不能是一九之分,最起碼也得五五。”

“九一之分,其幾分利,你心有數,”陳止兩手交叉,往椅背一靠,“而且我能找唐家,能找劉家,相信這樣的事,他們是不會放過的,其利弊,你們權衡一番,這看似是商賈事,但又不單純是商賈事,如何取舍,請君擇之。”

本書來自/html/book/38/38629/index.html


上一章  |  冠絕新漢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