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知道了這些麒麟商業廣場以后會繼續發展壯大,殷俊也不會昏了腦袋,把麒麟商業廣場往小城市去發展。≦看最新≧≦章節≧≦百度≧≦搜索≧≦品≧≦書≧≦網≧
在少年看來,萬達廣場往三四線城市發展,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敗筆。
第一個是降低了萬達廣場的格調,讓它在民眾們眼成為了一個遍布全國的商場綜合體,僅此而已。
在檔次面,它沒辦法和大悅城,也沒有辦法和銀泰心,更不可能得太古里。
后面的這三個模式,逼格非常的好,人家只在繁華的一二線城市才開設。
特別是太古里,人們一提起來,是高大的存在,許多大型的集團公司,寧愿多花錢都要去這里開店。
消費的年輕人更是如此,想要買東西吃飯和娛樂,太古里格調這么高,干嘛不去?難道去那種土鱉一樣的萬達廣場嗎?
萬達廣場開向了全國的三四線城市,表面看起來是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增加了自己的營收,但真實情況是許多三四線城市的萬達廣場,并不能支撐它的運營,弄得不不下,反而是一個麻煩。
要不是萬達廣場照例在他們的商城后面會修建一大堆的房子,恐怕這個模式早已經完蛋了。
第二個是這樣牽涉了大量的資金,背負了極重的債務,大大的攤薄了萬達廣場的總體利潤。
本來在00年代開始,萬達廣場向著全國的一二線城市擴張,是一筆妙招。
他們那時候拿到的土地價格很便宜,往往是還沒有修好房子,土地價值已經漲了一倍以,再等到商場開業,消費人群的火爆,讓租金不斷的漲,也讓萬達廣場嘗到了巨大的甜頭。
同樣獲得豐收的還有萬達廣場背后的那些商鋪和住房,也是一樣的遇了房價暴漲的年代,于是修出來賺得盆滿缽滿。
與此同時,這些層消費人群也給萬達廣場的商業體本身,帶來了許多的人流量,支撐著萬達廣場的商業進一步發展。
這也是為什么在10年代的前幾年,王首富成為首富的重要原因。
順應了這個時代的發展,緊跟著時代的腳步,你能發財!
但在10年之后,萬達廣場開始了向三四線城市不斷蔓延擴張的步伐。
他們的規模從一百多座,直接擴張到了五六百座,聲稱還要在2020年之前達到1000座。
再加拿的大塊土地,修建的大量房地產,這使得萬達背了沉重的銀行貸款負擔。
高額的利息和還款的壓力,使得直到2020年,萬達廣場的整體利潤,都還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
而且再等七八、十幾年,哪怕是萬達廣場的債務還清了,它們也會遭遇實體經濟大滑坡的最嚴重階段。
客流量減少、租金下調等等,都是一個個巨大的難題,橫在了萬達決策層的面前。
能不能趟過這一關,絕對是對萬達的巨大考驗。
所以你看,如果萬達不去追求大而全的全國布局,只是加強自己在一二線的五十來個城市里面布局,該有多好?
他們不但會拿到這么十幾年的豐厚利潤,還能牢牢的將周邊民眾的消費習慣固定在自己這里,還不會背負那么龐大的債務。
哪怕是十幾年之后的實體經濟寒冬,他們也可以從容的面對。
畢竟如果他們在一二線城市都支持不了了,代表著經濟情況非常嚴峻,華京方面肯定要使出辦法來,幫著大家渡過難關。
殷俊現在是吸取了萬達的經驗教訓,只要牢牢的把控著麒麟商業廣場的規模、老老實實的在一二線深耕發展足夠。
另外,為了應對30年之后的實體經濟寒冬,殷俊還特意給麒麟商業廣場加了太古里的模塊,這么兩相呼應之下,肯定能別的商業綜合體過得滋潤許多。
回到眼前來。
今天麒麟商業廣場銷售冠軍是超市,但其實它的百貨區域銷量照樣的不錯。
要不是許多衣服鞋子等價格還是有點貴,恐怕購買的人會更多。
譚國富對此有點失落,但殷俊倒也沒有什么好在意的。
譚國富畢竟是一個香江人,對內地如今的時代背景并沒有深入研究,也沒有一個很清醒的認識。
在1985年的現在,內地雖然已經開始了改革開放,一些人們身的服裝,也擺脫了以前30年的黑色、灰色、白色為主的顏色和樣式,街也已經出現了不少鮮艷的色彩,但總的來說,這群人的占還不到總人口的10。
不要誤會,不是全國總人口,是北廣和省會城市這樣的大城市人口。
如果放在全國總人口范圍內,恐怕也是23左右。
占太少,民風太過保守,也是如今這個年代,漂亮的衣服鞋子都不怎么好賣的重要原因。
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不是這個,而是人們的收入水準,還有他們的消費觀念問題。
一個月的工資存起來買自行車,兩三個月的工資存起來購買家用電器……這些他們都能舍得,但是如果一個月、甚至是半個月的工資拿來買一件衣服、一條褲子、一雙鞋子,他們是絕對不愿意的。
衣服褲子去供銷社扯布,找縫紉社的師傅做一套不行了?
鞋子稍微麻煩一點,但那種白鞋、布鞋平日里也能穿,如果真正有需要,一雙二三十的皮鞋也頂天了,太貴了的真的舍不得。
他們都是從困難年代過來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什么叫節約和存存貨,需要買的肯定要買,但是能節省的,還是認真節省的好。
所以今天去買衣服鞋子的,差不多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40歲以的一個都沒有。
殷俊沒有告訴譚國富,如今40歲以的人,哪怕是三十年之后,他們的財富都足夠了的時候,仍舊是舍不得買東西的。
他們身穿的、家里用的,差不多都是他們的晚輩買給他們,他們自己是舍不得消費的。
因此,麒麟商業廣場的著重之點,并不是這群消費習慣已經固定的人,而應該是30歲以下,甚至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
他們才是未來消費的主力。
他們的命很好,正好趕了這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革,會經歷工資從50到100,500到1000,3000到10000甚至更多的巨大變革。
當民眾們的收入足夠多,擁有了足夠多可以支配財富的時候,當然舍得去花費,去買各種衣服鞋子了。
這還是50、60年代出生的人們。
要是換了70、80年代出生的人們,花錢會更加的舍得。
90、00后的小孩子們……
呵呵,他們更是用錢的專家,未來坑人無數的絡平臺貸款,坑的主力是他們,你什么時候見到70、80年代的人大規模的陷進去了?
這些孩子們花錢更多都是在購物享樂面,父輩、祖輩們舍不得買的幾千塊的衣服、萬的皮包,都被他們毫不畏懼的拿下,還美其名曰“生活要及時享受”。
好吧。
李超人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在他們那個年代,已經很少有人說了。
那是“我成家立業,小錢全都是靠一分一毫的節省下來的。而正是有了這么一筆積累下來的資金,我才能開展我的事業。”
年輕人們連最初的積累都沒有,妄想著一夜暴富,成為下一個李超人,下一個小馬哥,下一個馬爸爸,那簡直是白日做夢。
當然了,這些人的消費,其實有許多都是在萬達廣場、太古里這樣的綜合商業體,也是殷俊的主要客戶之一,似乎也輪不到殷俊來說什么。
況且這也是30年之后的事情,想這些還太早。
少年現在要琢磨的,不過是好好的保持這種爆發的綜合商業體的勢頭。
80年代人們的消費水準和心態,都不能和90年代相,更別說是00年代以后了。
所以許多超市、綜合百貨商場等等,要在90年代才初現端倪,00年代以后,萬達這樣的綜合商業體才大行其道,也是有著歷史背景原因的。
只不過在如今的年代,人們沒有住房購買的壓力,如果好好的引導他們的消費觀念,讓麒麟商業廣場發展下去,也絕對不是什么難題。
一二線城市之所以能成為一二線城市,基本都是經過了千百年的歷史考驗的,放在仙俠年代,這是都市版本的洞天福地。
如說粵州,宋朝的時候已經每天千艘的船只穿梭往返,熱鬧得很。
還有蓉城,成為蜀川盆地首府的年代,也有超過一千多年。
華京更不用說了,元朝開始是我們的首都,延續了這么七八百年,除了朱元璋和常凱申的幾十年之外,幾乎都沒有變過。
這些一二線城市,天生有吸引人群,吸引富豪們的魅力。
絕大部分的有錢人基本也都在這里,再加人口都超過200萬、300萬,那么哪怕是輪流著來消費,也足夠保持麒麟商業廣場的營業額度。
要是換成了小城市,你只有眼巴巴的望著每天他們每人都能消費一下,這樣才能維持得下去。
這樣的操心,殷俊可不愿意去做。
做生意,還真是大城市要容易發展一些!
(求老爺們多多訂閱!)
本書來自品書https:///html/book/37/37285/index.html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