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垃圾桶通古代第九章 進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我家垃圾桶通古代 >>我家垃圾桶通古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章 進城

第九章 進城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18日  作者:彈劍聽禪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情 | 彈劍聽禪 | 我家垃圾桶通古代 
親,歡迎光臨33言情!

古言


清早,李易書從瓷缸里取出一個袋子,袋子里面裝著白白的圓圓的湯圓——他吃過湯圓,但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湯圓甜蜜的味道讓他記憶猶新。

“姐姐,這是湯圓吧?”李易書不確定地問李周樂,因為這些湯圓太白太漂亮了。

李周樂確定地嗯了一聲,指著包裝袋上的字道:“上面不是寫著嗎?賴湯圓。”

別說古代人只認繁體字不認簡體字,簡化漢字的歷史由來已久,北宋的時候,文學家書法家們就經常寫簡化的漢字,比如將“鳥”的四個點用“一”橫代之。再追述更古前,漢朝史游《急就章》中就有“時、東、陳、孫、檢、帳、項、樓、來、夾、頰、俠、篋、貝、學、見、為、偽、長、張、隨、狀、問、覺、樂、犢、讀、斷、變、鄲”等簡化漢字。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寫的簡化漢字不要太多。唐朝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中用過“狀、彌、將、于、來、隨、爾、涌、麥、継。此外用過:來、問、禮、絕、維”等簡化字;褚遂良書《雁塔圣教序》中用過“蓋、彌、凈、篋、綱、隨”等簡化字。簡化漢字的歷史悠久,李家書香世家,繁體字和簡化字皆認識。那些歷史上沒有的簡化字,兩個人承上接下地猜一猜,也都認識了。

很快兩個人就將包裝上的說明看明白了。

“真的是湯圓,姐姐,今天早上我們吃湯圓吧?”李易書眼睛亮閃閃地開口。

李周樂沒有不同意,但是——這個包裝的袋子好漂亮但是好難撕開啊!兩姐弟費了半天的勁兒都沒有撕開包裝袋,最終還是李周樂拿了剪刀把袋子剪開一個口,將里面的湯圓倒了出來。

白胖胖的湯圓躺在勺子上,咬一口,甜甜的豆沙流了出來,好好吃……李易書幸福地瞇起眼睛。女子和孩子本來就喜歡吃甜食,現代出產的湯圓比起古代的湯圓口感更細膩、味道更甜,讓兩個許久都沒有吃過甜食的人吃得幸福無比。

“姐姐,神仙對我們太好了!”李易書心里面充滿了感激。

李周樂何嘗不是,她將裝湯圓的包裝紙慎重地收了起來。兩姐弟美美地吃了一頓湯圓,剩下的湯圓,李周樂將它們壓成了一個個的圓餅子,在鍋里抹上一層油,放上圓餅,用小火慢慢烤熟。烤好的湯圓餅散發著焦香,吃起來口感比煮的還要好。李易書雖然已經吃飽了,但忍不住又吃了一個烤的湯圓餅。

李周樂留了三個在外面,剩下的用布包起來,準備中午的時候填填肚子。兩姐弟收拾了一番出門要帶的東西,就聽到院子外面響起了聲音,不一會兒,溫家三兄弟走了進來。

“好香啊!”小孩子溫子玨忍不住,問道,“周樂姐姐,什么東西這么香啊?”

李周樂笑著將留出來的三個湯圓餅分給三兄弟,三人吃后眼睛都亮了。

“真好吃。”溫子玨幾口就將湯圓餅消滅光了,然后用大量時間回味剛才甜滋滋的味道。

溫子夏吃了一半,將剩下的一半給給兩個弟弟。李周樂沒有阻止他,布包里還有好些湯圓餅,中午的時候可以讓溫子夏多吃一點兒。

溫子夏以為湯圓餅也是李易書從酒樓拿回來的,沒有多問什么,只道:“準備好了嗎?好了我們就出發吧!”

“好了。”李易書和溫子瑜率先跑到院子里,把放在墻角的獨輪車。獨輪車是李家大哥用廢木料做出來的,一只碩大的輪子高高聳起,像昂揚的雞冠;兩翼是結實的木架,堆放貨物;后面兩只木柄,被推車人提起置于胯旁,很像張揚的雞尾。因此李家大哥將此獨輪車取名雞公車,李家人和溫家人都覺得很形象。甚至為雞公車的發明找出來歷:巴蜀古棧道為三國蜀相諸葛亮出師伐魏的必經主道,諸葛亮為解決在這“天梯石棧”道上人背畜馱的運輸困難,研究制造了“木牛流馬”以代人力畜力運餉。《陳後山集》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出”。村民們聽了這個解釋后被雞公車的“高大上”折服,非常虔誠地向李家大哥學習雞公車的制造方法。如今,每家都擁有一輛這種手推雞公車,大大方便了村民們前往城鎮趕集時一路上的運輸,使得他們能夠帶更多的東西到城鎮去賣,并買回更多的日用品。

溫子瑜把溫子玨放到雞公車坐好,與李易書一人推著一邊木柄,出了李家院子。溫子夏和李周樂走在后邊,沒有讓溫子玨從車上下來。溫子玨年紀小,一路走到縣城肯定是不行的,而且他人小體重輕,放在獨輪車上不會讓李易書兩人推著累。

村子里的人看到兩家人的狀況,紛紛跟他們打招呼。這段時間前往鎮里和縣城找工的人很多,村民們也以為他們去鎮上或者縣城找活干。不過看著一行幾人的小身板,村民們嘴上不說,心里卻是嘆息,他們這么柔弱的身板哪能夠找到活兒干?城里人找短工都是找身強力壯的。哎,可憐這幾個孩子了。這世道,什么時候才能安定下來啊?

走出村子有兩條路,一條往東,通往鎮上,只需走五里路;一條往南,通往縣城,要走二十里路。因為要賣塑料瓶,溫子夏和李周樂選擇了前往縣城的路。縣城比鎮子大而繁華,在那里,瓶子才能賣出大價錢。

走了一個多時辰,一行人終于到達了縣城。縣城比鎮子熱鬧多了,縣城名為旌陽縣,下轄了六個鎮,地理位置優越,四周農田廣袤且交通方便,來往行商很多,因此特別繁華。一行人先不忙著賣塑料瓶,而是找了一家繡品鋪子,將李周樂繡的手絹賣出去。一塊帕子的成本要五個銅板,賣出去卻只有八個銅板,人工真的一點兒也不值錢。

“這位大哥,請問縣城上哪家當鋪最公道?”溫子夏見生意完成了,小二很高興的樣子,發聲詢問。

店伙計聽得溫子夏的問話非常禮貌,再看其雖然穿著一身打了補丁的短衣,但一身氣度溫文爾雅,更像是個讀書人,于是態度也恭謹了兩分。

“這位小哥要當東西?”

溫子夏臉色一暗,嘆息道:“這兩年天災*不斷,家中本有一些余糧也不夠一家子人吃,不得不當了祖上留下的傳家寶,來換取一家子溫飽。只求老天爺保佑,兵禍趕緊平定,再不要有天災了。”

店伙計聞言嘆了口氣,頗為理解地道:“誰說不是呢!”

店伙計同情心一起,詳細地給幾人介紹了縣城中的當鋪資料:“縣城*有八家當鋪,其中李家當鋪……總的來說,姜家的惟安當鋪最為公道。”

溫子夏謝過店伙計,從李周樂那里拿了十個銅板塞進店伙計的手中:“謝謝大哥,這點兒小錢不成謝意,你拿著喝茶。”

店伙計急忙推遲:“怎么能夠拿你的錢?”

溫子夏微笑:“大哥詳細給我講了這么多有用的信息,讓我不用損失太多的典當費。這些錢做為謝禮,已經夠少了。大哥不收下,我心難安。”

店伙計聽完不再拒絕,高興地收了銅板。十個銅板可以買一斤肉,回去改善一下家里人的伙食。

走出了繡品鋪子,一行人前往店伙計指點的惟安當鋪。惟安當鋪位于縣城中最繁華的地段,乃四水歸堂風水寶地,老大一個繁體的“當”字,懸在門口,雖是招牌,卻如衙門般氣勢奪人。大門上雕刻著五福臨門的暗紋,兩側掛著對聯:“未登龍虎地,先進發財門”。進入大門,最先看到的是寶葫蘆的屏風,用來吸氣納吉。兩米多高的柜臺中間,留有兩個小窗口,周圍皆用鐵柵欄釘死。那高高的柜臺用堅固的榆木制成,外頭還鑲以富有韌性的竹條。給來典當的人一種心理壓力。

“典當什么?”坐在柜臺后面的朝奉木著臉問道。這個世道,來典當的人太多了,且都是一些不值錢的東西,朝奉收得都不耐煩了。

李周樂從包里拿出塑料瓶交給溫子夏,溫子夏遞了上去。

朝奉接過塑料瓶,眼睛立刻瞪大了:“這,這是琉璃?不,不對,琉璃沒有這么輕!”

朝奉將瓶子捧在手中仔細研看,半天依然得不出結論,對一名當鋪后生道:“去,將掌柜的叫來。”

后生應了一聲,飛快地從柜臺后面的小門跑進了里面院子里,不一會兒,門再次打開,走進來一個中年人,中年人沒有朝朝奉那邊走,而是手撐著門,恭敬地等待某人從門后走進來。果然,一個身穿錦衣的年輕公子走進了門,一眼看到朝奉手中的塑料瓶,大步走了過來。

“大少爺!”朝奉恭敬地給年輕人行禮。

年輕人的視線粘在塑料瓶上:“把你手中的瓶子給我!”


上一章  |  我家垃圾桶通古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