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
書名:__
。閱讀
“現在問題是我們還剩下八十艘艦只的產能,如何才能運走23億人?”周晨皺著眉頭問道。
目前,已建成的居住艦有十五艘,資源補給艦也有十五艘,并且各有十艘在建。按照原來的安排,這些艦是按照運載3億人的標準建造的,每艘居住艦額定運載人數為700萬,四十五艘共計運載3億人。
如今情況有變,運載人數從3億變成了23億,整整多了20個億!由于已建成的居住艦,內部居住設施都已完成,可增加的承載量有限,那么多出來的人員勢必要疊加到還未開建的居住艦中。
“艦長,擴建居住艦和資源補給艦勢在必行,八十艘額外的產能可完全用于這兩類艦的建造!”說話的是尹希,這位弦理論出身的科學家向來不多話,今天倒是破例開口了。
只聽他接著說道:“多出來20億的人,其實倒不是說運不走他們,空間雖然不會增加,但擠擠還是可以塞下的。”
“你是說每艘居住艦多搭載一些人?”周晨當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似乎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
“沒錯!”
周晨便點了點頭,道:“按照原先的計劃,四十五艘居住艦運載3億人確實顯得寬松,極限搭載10億人在不計后果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勉強執行的。”
“現在我們還有八十艘艦的建造產能,如果我們把這八十艘產能優先撥給居住艦,讓居住艦從原計劃四十五艘增加到六十五艘,并且已建成的十五艘居住艦在原有設施基礎上多運載兩倍的人員,即3億,那么已經在建及后續將要開工建造的居住艦,只需要每艘增加四倍多一點運力,即每艘運載4000萬人,那么便可解決運載23億人的問題了。”
“關鍵在于資源!”古斯塔夫見周晨和尹希商量得起勁,忽然插了一句。
資源補給艦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用于堆放生活物資的艦只,確切地說,資源補給艦更像是一個移動的生活農場,它是用于生產與存放各種生活物資的,是居住艦自身循環產出之外的一個強力補充!因而資源補給艦的數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艦隊的生活水平。
周晨思考了一會兒,贊同說道:“如果做出這樣調整的話,最終建造的資源補給艦數量也可以達到六十五艘……”
尹希在本子上經過了一番測算,然后嘆了口氣說道:“從資源消耗的絕對值上,這樣的調整確實可以維持23億人順利抵達海神星系。但是相比于運載3億人的寬松條件,多運載20億勢必造成最后幾年艦隊內部的資源供給呈現非常緊張的狀態,恐怕會發生一些難以預料的事情。”
周晨一聽,也很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眉頭不由擰了起來。
前面說了那么多,無論是最早的四十五艘居住艦極限運載10億人,還是現在六十五艘運載23億人,其實都預制了一個理想條件,那便是忽略了人類的利益性,完完全全將人當作機器人進行計算了。
比如蛋蛋預計極限搭載10億人時,資源會在三十六年內消耗完,那么地球艦隊真的可以撐到第三十六年嗎?
答案當然不是,或許在第二十個年頭的時候,資源便會呈現出循環不足的狀況,到第三十個年頭,資源循環已經極度緊張,到第三十六個年頭,資源徹底循壞殆盡!
那么作為生命的承載體,地球艦隊非常有可能在第二十個年頭就開始陷入人道災難!這對于一個航行于枯寂宇宙中的艦隊來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雖然現在的計劃變為六十五艘運載23億人,居住艦的數量增加了,而且持續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但通過計算可以發現,它的人道災難開始時間卻是第十一個年頭!
換句話說,如果以六十五艘居住艦、六十五艘資源補給艦運載23億人,在第十一個年頭就會出現不良的社會問題!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個方案!”尹希搖搖頭說道。
“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產能用于保障資源上,至于居住艦,可以少建幾艘。畢竟多塞些人,雖然生活條件差一些,但總比留在地球上等待未知的命運要好!”
周晨聽完暗暗思忖起來,尹希說的其實有些道理,畢竟逃亡不等于旅游,能活下去才是關鍵,如果是向貪圖享樂,那顯然是來錯地方了。
如果將八十艘的造艦產能調撥四十五艘給資源補給艦,那么一共可以建成資源補給艦七十艘,應該足以保障23億人所需了,但這樣的話居住艦就只能再造三十五艘,算上在建與已經建好的,一共是六十艘。
這六十艘居住艦中,因為有十五艘已經建成,內部居住環境基本已經限制了,多搭載兩倍的人員,每艘搭載2100萬人已經是極限了,這樣便是3億人。
而剩下四十五艘在建的,倒是可以臨時更改內部居住設施,不過20億人要用四十五艘來運載,每艘差不多要搭載4400萬人,居住條件顯然算不上舒適。
要知道一艘艦里不能無休止的增加人員,否則又會誕生另一種社會問題。(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