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召虎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召虎 >>漢末召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06日  作者:秋風知了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秋風知了 | 漢末召虎 


張遼目光掃過眾人,道:“武堂建立之初,定名之時,眾人多有建議,有并州武堂,我以為局限于地域難以彰顯建立武堂之要;有文遠武堂,與我名字相合,又寓文武并重之意,乃為將之道,可謂佳矣。然而最后我與諸君商定,取名靖遠武堂,何也?”

他看向眾人,尤其是中間那一幫神情振奮的小將,聲音沉定有力:“文遠,為將之道,靖遠,為將之本也。道,不如本!武堂定名靖遠,就是激勵眾將,要時時勿忘為將之本,要以抵御侵略、平定天下為己任,要以安定社稷、守護百姓為己任!”

“我等謹記主公教誨!”高順、典韋、趙云等將領齊齊起身抱拳,眾學子也紛紛激動起身:“謹記主公教誨。”

張遼壓了壓手勢,讓他們坐下,看向眾學子,問道:“武堂育將,不知誰能作答,何為將?”

典韋之子典滿起身大聲道:“馳戰沙場,殺敵立功,不茍生懼死,馬革裹尸,報效主公社稷。”

“說得很好。”張遼鼓勵的點了點頭,卻有搖搖頭,道:“此為兵,為勇士,為先登,卻不足為將。”

典韋狠狠的瞪了兒子一眼,典滿忙縮頭坐下,眾人不由莞爾。

徐庶起身道:“兼文武,有勇力,通謀略,識天文,知地利,愛士卒,統萬軍,曉戰機,能致勝,方為良將。”

張遼點頭贊道:“元直所說為將之道,可謂盡矣,為將不易,諸位當時時自省,勿要驕滿。”

“喏!”高順等將領抱拳。

張遼又道:“元直所說,乃良將,然則何為大將?”

眾人沉思片刻,紛紛看向張遼。

張遼的講課方式是互動,能發人思考,比之儒家一貫以來照本宣科的講解要深入的多,令荀彧等人也頗受這種講課方式的啟發。

看到眾人詢問的目光,張遼緩緩道:“大將者,能統觀全局,能深謀遠慮,能為主上計長遠,能令士兵效死,能將出軍魂!”

“何謂軍魂?”關平起身發問。

張遼道:“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有軍魂,每戰將士高呼‘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能以三千而令鮮卑烏桓聞風喪膽,是軍魂之力。典中郎的猛虎營有軍魂,每戰猶如猛虎下山,有虎之威,虎之猛,虎之傲,兇悍無可當,雖死不后退;高中郎的陷陣營有軍魂,沖鋒陷陣,刀山火海,有進無退;張中郎的大戟營有軍魂,靈巧機動,可戰可退;趙中郎的驍騎營有軍魂,縱橫沙場,勇不可當。”

眾小將不由紛紛看向典韋、高順等將領,露出尊敬之色。荀彧、郭嘉等謀臣也連連點頭,認同張遼所說的軍魂。

張遼在黑板上寫了“軍魂”二字,又寫了“本心”二字,緩緩道:“除卻軍魂,大將還能堅守本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眾人望著“本心”二字,各有思索。

張遼看向右側高順、典韋、趙云、張郃等將領,肅然道:“本心,即責任,為將者,要追求功勛與榮耀,但歸根結底,時時勿忘根本,勿負初心,以守護社稷為己任。我送諸將一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為將者的功勛,是百戰沙場、犧牲士兵的性命換來的,是無數家庭的破裂換來的,代價沉重,彌足珍貴,是勿居功自傲,勿意氣用事,時時記責任,一個疏忽,就會犧牲無數的性命,所以不可不慎,不可不省。”

一將功成萬骨枯!

高順等將領被張遼這句話震動了,典滿、關平、郭淮等小將看著張遼,滿是崇敬,他們用筆在紙上飛速的記著張遼說的話。

張遼又看向左側荀彧等謀臣:“出謀劃策、治理地方亦如此,當時時自省,人難免有私心私利,但有私心更要有公心,懷私利卻要顧念大局,一個計策的疏漏或失敗,就會造成不知多少傷亡,一個政令的疏漏,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唯諸位謹記。”

“喏!”荀彧、郭嘉等謀臣肅然抱拳,尤其是審配和沮授,神情更是肅然,兼有沉思。

張遼點了點頭,又看向眾小將,肅然道:“十年磨一劍,鋒刃方能出,武堂培育將領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切要從基層做起,爾等要一步步磨礪自己,不要好高騖遠,武堂也不會拔苗助長。大將終究不過幾個,更多的還是基層小將,各在其位,各司其職,統全局靠大將,掌局部靠小將,大將如頭腦,小將如手足,缺一不可。”

眾小將連連點頭。

張遼露出笑容,鼓勵道:“要守護社稷安定,需要一代代的努力,不能斷層,如今軍中靠七大中郎將,靠四大軍師,靠我這個主公,但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靠的就是你們,你們正當年輕,便如清晨初起之日,朝氣蓬勃,當勇敢向前,不懼艱難,百折不撓,奮發有為。”

張遼說罷,在黑板上又寫了兩句話,一句是唱歌行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句是滿江紅中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眾小將深受震動,齊齊起身朝張遼作禮。

荀彧等人也連連點頭,他們不得不承認,張遼講課也是一絕,比大多數博學的儒士都要講得好。

“將之道,將之本,便是如此。”張遼這才露出笑容,道:“接下來我便講一些兵法策略,孫子兵法乃兵法謀略之首,我師父賈尚書精通此道,幾位軍師也深明其道,日后便由他們為諸位講解,我便不獻丑了,只為諸位講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別說眾小將,就是荀彧、郭嘉等謀臣臉上也露出疑惑之色,他們都沒有聽過三十六計的說法。

事實上,三十六計雖然是對歷代兵法計策和軍事謀略的總結提煉,但真正出書很晚,至少到了明末,此時還沒有三十六計的說法,只是張遼提前將它們搬了出來。

“三十六計,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六類,今日我先講勝戰計,勝戰計乃我方占據優勢時所用計策,第一計為瞞天過海。”


上一章  |  漢末召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