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圖書館第一百八十一章 極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黑科技圖書館 >>黑科技圖書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極致

第一百八十一章 極致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31日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吾誰與歸 | 黑科技圖書館 

如果站在現在的角度看待歷史,特別是科學史的話,一切事務都是遵循著特定的軌跡,在有序的進行著活動。

比如赫茲發現了光電效應,而黑體公式給經典力學的大樹上,咬出一個大洞。而普朗克的假設給了‘異端’革新物理學的口號,才讓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設誕生,成為第一個進攻經典的急先鋒。

當然,牛頓和麥克斯韋方程依然根深蒂固,而愛因斯坦如同一個小小的蛀蟲一樣,對著經典物理用力的啃了一口。

上帝創造了光,而愛因斯坦告訴大家光是什么,而一個人終于看清了光的本質。

頻率和波長成反比,如果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如果頻率越低,波長越長。

而頻率和單個光量子的能量成正比,能量越高,頻率越高;能量越低,頻率越低。這就是普朗克公式的真實含義,正比的比例系數就是普朗克常數。

康普頓就是看到光的本質的人,他在研究x射線被自由電子散射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散射的x射線,一部分和原先波長相同,一部分卻比原來的波長更長了一些,頻率更低了一些。

就如同一個醫生看到了一個病人的心電圖,在平穩的心電圖中間,有一個非常顯眼的心跳變換的線,他對這個問題展開了研究。

如果把光看成一個個小球,電子也看成一個個小球,在相撞的時候,光球的能量在碰撞的時候減小。頻率變低,波長增加,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x射線在被自由電子散射的時候,一部分的光球,碰撞了自由電子!

這側面印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光是一種小小的微粒。在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理論和康普頓x射線實驗報告只不過掀起對經典力學進攻的號角。

晶格結構,陽極射線的多普勒效應、x射線輻射,等等一些論文層出不絕,‘量子學’如同馬上就要爆發的火山一樣,在積蓄著他的力量。

光的波動性是毫無疑問的!光的雙縫干涉實驗幾乎能在任何中學的實驗室里做出來!

而光是一種微粒!是一個小球,不光具有能量,而且具有沖量!就是康普頓效應的重要成果。他證明了光是微粒。

然而上帝這塊還沒有來得及涂抹的區域,就這樣打開了冰山一角,隨著“電子衍射現象”的出現,徹底把科學家繞糊涂了,而提出電子是一種相波的科學家名為德布羅意。

他來自一個法國的顯赫的法國貴族家庭,他的姓氏里帶著路易斯,如果了解法國歷史必將明白這個詞語的含義,代表了他榮耀的家族歷史,這是法國的一個公爵的姓氏。代表著劍與鮮花的浪漫。

他的哥哥是第六代的公爵,他是第七代公爵。

顯赫的家庭背景,讓他早年紈绔到了極致,貴族那一套玩厭了之后,他忽然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動用家族的力量,拜師赫赫有名的物理大師郎之萬,進修物理博士。

一個讀歷史的紈绔子弟,成為了一個物流學的博士生,他的家族何其強大,以至于保羅郎之萬也不能拒絕,肚子里一點油水沒有,就是德布羅意的象征。

這樣的人就是拜師保羅郎之萬,又能學習到什么呢?

臨近畢業的時候,如同所有的大學生畢業的時候一樣,他七拼八湊了一個論文,僅僅一頁的長度!史上最短的一篇博士論文!四名評委有三名評委判定他“涉嫌抄襲。”

“太搞笑了!電子是一種波?你還推導出了德布羅意波長公式?你確定不是在仆女身上運動的時候,腦子一抽,就來逗弄我們的智商吧!即使你的父親是法國公爵,即使是他現在還是內閣部長!這樣滑稽的論文,我們也不能通過!”

“這篇論文里,沒有一個具體的公式!他并沒有推出這個公式來,雖然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了!如果這樣,就給他畢業!我們巴黎大學的顏面何在!”

“證據!證據在哪里?我們需要證據來佐證你的論點,你就這一頁紙!你讓我怎么通過?”

面對三名巴黎大學的教授的咆哮,德布羅意面含微笑,整理了一下精致的頭型,笑嘻嘻的說道:“我的父親是內閣部長,是公爵哦!說話考慮清楚!”

“荒謬!這里是巴黎大學,即使你的父親也不能代替我們做出結論!”

當然,經過一陣巧妙的辯論,1924年那個夏天,德布羅意獲得了巴黎大學的理學博士學位,具體的對話和辯論檔案,在后世只能管中窺豹。

德布羅意的導師保羅·郎之萬充分發揮了他的人脈,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說道:“……以上是德布羅意的畢業論文,另外順便向您提及,該博士生的父親是敝國公爵,任內閣部長,若…(此處原稿墨跡太濃,看不清楚)…,將來您來法國一定受到隆重的對待。”

當然保羅的這份信在后世的考證中,是德布羅意為了讓他的弟弟畢業,“逼迫”保羅郎之萬書寫的,愛因斯坦看到了這篇論文,臉上,露出了苦笑。

這封信的意思很明顯,這篇論文,你不說好論文好,那就不要來法國了!

當然愛因斯坦看在保羅郎之萬的面子上,給了一個好評。

“可以通過。”

當他將僅僅只有一頁的滑稽之談,仔細看了一遍之后,暗自心驚,將可以通過四個劃去,寫上了幾個大字。

“此篇論文,掀開了大幕的一角。”

保羅以此為依據強行通過了德布羅意的畢業論文,這篇論文名為《量子理論的研究》,他只提出了一個猜想,認為萬物皆可波,這個論點,相當滑稽。

另外一個物理大神薛定諤,見到此論文,悟出了頂級絕學——《波動力學》,開創了一個波瀾壯闊的量子時代,而“戴維孫”和“革末”用實驗證實了電子具有波動性,湯姆孫與戴維孫完成了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實驗。

德布羅意,是第一個憑借著博士論文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他憑借的是一份只有一張紙的論文。

早年的花花公子的形象,早就根深蒂固,在愛因斯坦的超高評價和不斷有人論證著他當初滑稽的猜想——萬物皆可波。他也開始了刻苦奮進。

一群人把他捧上了神壇,這種成神的鼓勵,讓他自己都覺得那一張紙大有可為,先后發表了25本關于物質波的著作,而且他還是十八個國家的國家院士。是歐洲六所大學的榮譽博士。這六所大學在歐洲赫赫有名。

這源于電子、原子、中子等等微觀粒子都表現出波動性!人們將這種實物具有的波動命名為“德布羅意波”,即為物質波。

電子出現了“波”才會出現的衍射現象,電子源發出一定能量的電子流,打在鎳單晶表面,在接收器上,是多個同心圓一樣的波動示意圖,這表示為電子具有波動性。讓所有科學家大大的撓了頭。

光明明是波,結果有粒子性。電子明明是一個小小的微粒,卻表現出了波動性!這種困擾,差點讓所有的物流學家們,頭上本來就稀有的頭發,變的更加稀有。

有人問德布羅意,他對這樣的現象怎么看。

“當今的輻射物理學被分成了粒子和波動兩種觀點,這兩種極端的觀點,應當以某一種方式統一,而不是始終的、尖銳的對立——這不利于理論的發展前景。”

他的回答既沒有得罪波動派,也沒有得罪微粒派,典型的和稀泥的和事佬形象,但就是這個假說,引得了無視科學家的思考,畢竟沒有人能憑借一張論文,來獲得諾貝爾獎。

波粒戰爭在大地上打得火熱,而朱誠要利用的就是電子又是一種波動,又是一種微粒的這種特性,來完成他捕捉單原子。

而智能科學附屬學院的領頭人,就是朱誠自己,不管是啟明星還是馬上要發布的量子計算機,都是是國之重器,根本不能走漏一點風聲。

如果要是被資本家知曉,亦或者被中科院知曉,他的技術很可能要被泄露。

難道要利用手中的各種各樣底牌,和世界打一場滅世大戰嗎?他不是一個破壞狂,所以他決定保密,直到有更深層次的、更高深的量子技術以后才能進行公布。

“將原子囚禁在由特定梯度磁場與偏振激光相結合的磁光阱中,現在我們已經做到了捕捉了十的十次方個原子在磁光阱中。只等你來繼續我們的實驗了。”

這是他的實驗室助手給他的實驗報告,來自中科院的一名博士生,雖然他的職稱上也是博士生,但是沒有一個人敢小看他現在的科學地位。

十的十次方有多大?跟地球總人數差不多,這樣的數量不足以完成單原子量子態實驗,他還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最簡單的捕捉單原子的方法,是做一個非常小的的陷阱,小到僅僅能夠容納,一個原子的地步!

ps:關于康普頓效應發現原理示意圖,已經傳到了群共享里。今天單更說明,因為工作這幾天有點忙,不出意外,明天會三更,補足今天的更新。

關鍵字:___。


上一章  |  黑科技圖書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