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第238章 宋甘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續南明 >>續南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8章 宋甘來

第238章 宋甘來


更新時間:2017年05月18日  作者:老白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白牛 | 續南明 



順著小道走過一片麥田,一條小河出現在宋甘來的眼前。()

他急走幾步,來到河水邊,放下自己的農具,舒服的洗了洗手腳,這河水清澈,水量也多,卻是今年還好,不會若往年一樣大旱,所以莊稼長勢還過得去。

沿著河岸邊有麥田,一片一片,看形勢,估計下個月,各田地間的小麥,可以全面收割了。

這些麥田,也有二十幾畝是宋甘來的田地,然看著自家的田地,宋甘來卻總高興不起來,甚至眼閃過絲絲的憤恨。

“這些土匪毛賊,怎么不絕呢?甚至村里那些匪胚子,連自己的鄉鄰也下手,真真是喪盡天良!”

宋甘來卻是這附近鳳山村的人,河水從鳳凰山下蜿蜒流過,西南注入不老河,鳳山村依山臨河,順著山水邊修建。一個不大的,約只有百多戶人家的小村寨。

宋甘來是村里農戶,有時也會干點樵夫的活,砍一些柴草,挑到二十多里外的泇口集去販賣。

他年三十多歲了,一年年是這樣下來,然最近總感覺越來越活不下去。

苛捐雜稅不說,皇糧國稅總要交的,交不起拋荒逃亡,總勉強有個借口。

然土匪也來征稅算怎么回事?

本地土匪實在太多了。

淮北這一片,從徐州到邳州,又到淮安等地,自黃河“奪泗入淮”后,水患頻發,天災人禍不斷,也養成當地民眾好氣斗勇的性格,特別盜賊多如牛毛,土匪滿地滿村都是。

土匪多到什么程度?

幾乎每個村,每個寨,都有職業做土匪,或是兼職做土匪的人。

明清有傳教士說:“徐州這些地方的土匪太多,實在太多了,很少沒有土匪的村莊,當土匪像做其他生計一樣。在一些家庭,土匪這個職業是代代相傳。有的人一生下來是土匪,全村人都知道這個,但沒有人去議論他。”

民國有報道記載:“年來徐州等鄉村土匪綁票之風甚熾,稍具資材者,多避居城內。而每出巨案,無一破獲者。”

幾百年如此,做土匪成了職業,綁票勒索,搶掠鄉民,無惡不作。

人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淮北這邊的土匪發展到后面,專吃窩邊草。

很多村匪專門勾結外匪搶掠村民,甚至族人。村有誰稍有資財的,被一雙雙惡狼似的眼睛盯。綁票勒索還算好的,一般都是直接滅門,人殺光,財搶光,然后一把火燒光。

土匪們為了利益,越來越六親不認,越來越喪心病狂,鳳山村雖小,但發生的慘案一樣不少。在今年除夕夜,有村匪勾引土匪,將一富戶滅門。

宋甘來有一鄰居,因為養了三十多只羊,被土匪認為其有財,半夜摸入村將他滅門。

今年三月,村一包戶被其族弟勾結土匪,滿門十幾口被殺光,嚇得另一包戶舉家逃入州城,再也不敢回來。

宋甘來等人心驚的同時,村寨沒了包戶,以后也要自己去面對如狼似虎的稅吏們,想想心頭恐懼。

包戶卻是現在大明各地與稅吏打交道的人員,明早期賦稅由各地的糧長負責,“一條鞭法”后,稅糧折銀。百姓們為避免麻煩,應付公差,多推舉各地有力人士代交包攬。

這是各地的包攬戶,多半是士紳小地主什么,或者一些地方的豪強青皮,只要能在縣里州里說話,一般都可以成為包攬戶。

包攬戶當然會下勾結,獲取自己的好處,不過百姓們也可以跟他們講講價錢,如縣太爺或縣丞典史老爺認為今年的“私費”少了,要提高耗米的例。

或是稅吏官差認為油水少了,要多加什么名目,包戶們也可以跟他們討價還價。

然后百姓們又跟包戶來討價還價。

總有個可以說話的人,畢竟鄉下老百姓,哪知道縣里州里的門道?

但現在一個包戶死了,一個嚇得跑了,他們包攬村賦稅代交,雖可獲得一些好處,但總得有命享受不是?他們一跑,要百姓們去面對城里如狼似虎的老爺們。

這不單是鳳山村,還是周邊村寨的普遍情況。

強健者,有財者,紛紛逃入城,殘留鄉村多是老弱貧病的人。或是紛紛結寨自保,大族大姓,都筑起土圍子,高墻深寨,很多時候武力一般的縣城州城還強。

然后土匪搶不進去那些大地主,大豪強的寨子,變本加厲對一些貧弱的小村寨下手,動不動連百姓們的雞鴨牛羊,或是留著過年的一點雜糧也搶走。

現在更收起囊助費稅來了。

這是好聽的說法,事實是勒索,還是挨家挨戶的勒索。

三月青山殘賊馬隊南下,搶掠之后,對邳州大多村寨發了通告,要他們囊助糧餉,甚至細致到某某戶多少銀兩糧米,某某戶多少銀兩糧米。并限期七月前結清,否則會殺得個雞犬不留。

宋甘來一家,也被攤派了不小的數字。

按這樣的勒索費用,他交了囊助稅費,又交了州里的田賦役銀,恐怕家里又一頓飽飯都吃不了。

——沒了包戶,交賦稅時額外費用還不知會多多少。

有錢被盯,也沒人愿意出頭做這個包戶,也沒有這個能力。那兩個包戶,算是鳳山村僅有的士紳,祖出過秀才。他們一死一逃,鳳山村不再有可以跟州里說話的人。

看著眼前的麥田,宋甘來心下恨極,災年吃不飽穿不暖,難道豐年也一樣要啃樹皮吃草根?

家里的幾個小子,多希望能吃一頓白米飯,吃幾個白面饅頭啊。

宋甘來更恨村里做土匪的那些畜生,人說落草為寇有時是無奈,他們不是,他們祖祖輩輩是干這一行的,幾百年家里男人女人都是賊胚,生下孩子也是小賊胚。

平日殘害鄉鄰不說了,沒有這些人為虎作倀,內外勾結,青山殘賊又如何能對各村各戶的情況這么了解?

懷著怨恨又茫然的心思,宋甘來收拾農具,又走回自己的田地旁,卻越看越苦,莊稼長得再好,里面也沒有一斗米會是自己的。

他在河邊走,遇到一些村民,同樣都是愁眉苦臉,相互說著掏心窩的感慨話:“這年頭只要能過安穩日子,要俺一天能吃一頓飯也甘心!”

這卻是奢望,北岸情況,大股流寇少,然小盜如毛,桿子如云,各樣水旱災一樣頻繁,百姓日子同樣極為艱難。

現在又有青山殘賊的壓迫。

“聽說有士紳到州城去鳴冤,告訴州尊老爺土匪的事,不知官兵會不會來剿一剿?”

有村民懷著希望。

去年邳州衛指揮使“遇匪”后,官兵曾打擊過一次,讓各地情況好了不少,雖然不久后又故態復萌。

但另一村民又是搖頭:“現在流匪精明了,不再騷擾河道,護漕的官兵對他們不再理會。地方的事,僅僅是州里的事。而且衛所現在還在運糧,那些民壯下鄉,不被土匪反剿不錯了。”

又有村民道:“要不,我們去求附近的大寨子,算田地掛去也認了。”

但他的話被另一村民反駁:“他們才懶得管這些事,現在不是太平盛世,田地不值錢。你看到處都是拋荒的田地,也不見有人要。算很多大寨子,田地稍稍離遠一些,一樣拋荒不耕,怕遇匪綁票。”

眾人沉默,現在這世道,富人怕搶劫,窮人怕挨餓又怕搶劫,窮富皆過得提心吊膽。

宋甘來也是苦著臉沉默,滿臉的皺褶擠在一起。

他今年三十五歲,已經老得跟五十歲一樣。

他聽眾人的話,似乎各條路都不行,唯一道路是等死,被拋棄,被遺忘。

“不過……”一村民說道,“倒有一條路,我們可以拋荒去新安莊,那邊決對太平,聽說很多八義集的鄉民,都紛紛逃那邊去了。”

眾人精神一振,楊河大人的名聲,算遠在偏僻的鳳山村,眾人也是聽聞的。

先后剿滅焦山匪人,剿滅銅山匪人,更兩次對戰流寇大捷,算在邳州很多偏遠的鄉村,一樣是如雷貫耳。

況且鳳山村離新安莊也不是很遠。

眾人聽說了,算那楊大人過黃河去打仗的時候,有土匪綁票他治下的鄉民。然他正編鄉勇雖然不在,但維持治安的弓兵在。僅僅出動五十人,那些土匪聚集的整個匪寨被殺個雞犬不留。

人頭掛在周邊最后都臭成骷髏骨了,以后也沒有任何的土匪敢打他們那邊的主意。

確實新安莊一片決對的安全,沒有任何的土匪敢存在。

不過隨后很多人目光黯然下來,不是誰都愿離開自己的家鄉與田地的,特別眼下莊稼要收獲的時候。

宋甘來也是內一員,他在鳳山村半輩子了,實在舍不得將田地拋荒離開。

不過最后一個村民的話引起宋甘來注意。

“聽說了嗎?楊大人很快要任邳州練總了。聽說他老人家最恨土匪流寇,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殺光殺絕當地的土匪毛賊,如果他到邳州來好了。”

他的話引起眾村民的興奮,眾人紛紛說著自己聽來的話。

“俺也聽說了,那楊大人似乎逃難途家人被匪賊害了,所以格外痛恨賊匪,每到一地,殺光一地的土匪。”

“是的,似乎他到睢寧去,連城內的青皮,還有一半的公差都被他殺了。”

“希望楊大人快些來邳州,也殺光我們這些地方的土匪。”

“對,最近有一些土匪聚在我們村子里,我們村都成賊窩了,這些殺千刀的……”

宋甘來聽著眾鄉梓興奮說著話,眼不由現出神采,心涌起了希望。

蹄聲雜沓,一行人馬順著蜿蜒的道路行走著。

新安莊北,沿途有白山社,焦山莊,黃山社等地,現在這些地方都陷入繁忙,種田耕地,修筑道路,盡是一隊隊的工人們。

現在的碎石頭路,已經修到了白馬河邊,這邊有哨所,而過了白馬河,出了睢寧地界,進入邳州治下。

或者西邊不遠,是徐州的地界。

沿途所見,非常繁忙,楊河的種田耕地,進入緊鑼密鼓階段。

但也非常太平,婦女小孩,都可以放心大膽的在路走著。

還有一些村寨鄉民在田間忙著,看各地麥苗長勢,下個月也可以收獲了。

太平安定的景象,總是讓人賞心悅目,錢三娘一行人,臉都不由露出笑容。

此時她們一行十二人,她、李如婉、萬叔、譚哥兒、“八哥”等騎兵隊的鏢師騎兵十人,還有哨探隊的裴珀川與凌戰云匯合出哨,共十二人。

眾人都騎戰馬,因為出哨不是一天兩天,除各人戰馬外,還有一些備馬與馱運輜重的騾子,十二人,共二十匹馬。

此時眾人騎在馬,個個灰氈斗篷,鑲鐵棉甲,又有馬褡子,各種武器也具備。如錢三娘除了強弓重劍旁牌,馬鞍前方左右皮套,還插著兩桿的騎用翼虎銃,同時馬鞍右前方并列著火箭使用的一體囊。

然后她腰間又有兩桿的三眼燧發手銃,可謂武裝到牙齒。

放眼李如婉等人都是如此,有火箭,有手銃,有騎用翼虎銃,有人的馬褡子內,甚至裝入了不少沉重的萬人敵。

不過各人都取消了馬弓,騎射困難不說,有馬火箭,已經不需要馬弓。

況且有效射程只一二十步、殺傷力又小的馬弓,也早被各人的手銃所代替。

不過步弓還是需要的,很多情況需要在馬下射箭,眾人皆是弓箭一體囊,背在身后。

精騎十二人北,主要是錢三娘領隊,不過很多事情也要與裴珀川、凌戰云商議,畢竟這二人也是哨探隊的副隊長。

很快眾人從浮橋過白馬河,出睢寧界,進入邳州地界。

這里也不再是楊河的治下地盤,然后所見與早前大相徑庭,荒涼與不安全的感覺涌心頭。極目榛荒,人丁稀少。良田很多,是沒人敢種。草深數尺,淹沒蹄下小道。

所經村寨,或大或小,都流露出一種枯敗的味道。

特別百姓如驚弓之鳥,僅耕種近寨邊的一些田地。

看他們都非常謹慎,東張西望,似乎一有什么動靜,打算飛奔著回莊。

四周茫然寂靜,大多時不見人跡,錢三娘等人東北,卻是打算在泇口集附近的村寨問問匪跡。

三月時,山青殘賊曾騷擾過那集寨與附近的地方,在那周邊問問,應該可以知道一些青山殘賊的消息。

此行錢三娘等人也任務艱巨,卻是要找到那些殘匪的老窩,甚至可能會進入山東地界哨探。

不患賊聚,只患賊散,要剿滅土匪流寇,最重要的是,是要找到他們的老窩。

午時錢三娘等人稍稍歇息,用了一些干糧,然后繼續北。

未時,一行人渡過不老河,見前方一條小河流來,順河邊一些麥田。

然后離河不遠一個小寨子,矮矮的圍墻,寨的北面還有一座山。

錢三娘駐馬,看了這個小村寨一陣,她打算找一些鄉民問問,畢竟此處東去泇口集不過二十多里。當地的居民,或多或少,應該知道一些青山殘賊的消息。

她看過去,麥地一些鄉民在忙碌,看到她們一行,都隨時撥腿要跑的樣子。

但也有一個男人站在河邊,看著她們,面露遲疑。

她叫他道:“那個漢子,你過來。”

看他仍有些猶豫,錢三娘的手伸入馬褡子,掏出一物,扔了過去。

卻是一兩銀子。

本書來自/html/book/37/37289/index.html


上一章  |  續南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