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第165章 河務同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續南明 >>續南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5章 河務同知

第165章 河務同知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8日  作者:老白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白牛 | 續南明 


睢寧北上約四十多里到沿河總鋪,從這里西去,十里到塘池鋪,又西十里到儀陳鋪,又西十里到辛安鋪。()

沿河總鋪又稱中河鋪,這附近有大河渡,從大河渡坐船,就可以渡過黃河,到達邳州的南關。

話說黃承襲被打之后,就號啕大哭的回家,這養尊處優的公子哥第一反應,就是向他父親,正五品的高官,駐札邳州,淮安府邳宿河務同知黃思恩哭訴。

他要讓一向寵愛自己的父親大人為自己做主。

黃承襲在睢寧城內也有宅院,有馬車,有車夫,平時還有書童貼身服侍,悲痛羞怒之下,他不顧面目青腫不能見人,第二天一早,就下令駕車直奔大河渡去。

王家卿隨行。

昨晚他一樣顏面盡失,只因出口幫腔,就被那楊河匹夫的護衛一巴掌扇到一邊,半天都爬不起來,一邊臉就快速紅腫起來。

更令人發指的是,父親王朝首一樣被楊河手下毆打,還當場被打得跪下,直挺挺跪在那楊河匹夫面前。

這種奇恥大辱,就是現在思之,都幾乎要將他的五臟六腑燒成焦炭,悲憤的難以形容。

然這些辱沒斯文,慘絕人寰的事情發生后,讓王家卿內心冰涼的是,現場竟沒有一個人出來仗義執言。

眾生員沉默,眾官吏沉默,眾士紳沉默,知縣高岐鳳不痛不癢的喝斥幾聲,那睢寧的名流,貢生周明遠只假惺惺的嘆息,就公然隨在楊河匹夫身邊,二人歡笑而去。

這一切,都讓王家卿怒發沖冠,內心冰寒。

有感睢寧城的天昏地暗,楊河匹夫一手遮天,王家卿將仇恨與不甘放在心中,將報仇與取得公道的希望放在黃承襲身上。

同時憶起自己在州學頗有好友,王家卿也打算去州學看看,看能不能煽起輿論,定不讓楊河匹夫好過。

他們過河去,從南面的“望淮門”進邳州城,轉向城東南隅的河務同知署。

細雨朧朧,黃河兩岸的渡口一片沉寂,這邊堤上有一些窩鋪,一些流民在冷雨中哆嗦顫抖不止,但邳州那邊有嚴令,流民不得過河,渡口的船工更不會載運他們。

所以聚到這邊的饑民無緣過河后,大部分人已經紛紛轉往睢寧城。

大河渡有大船十余艘,每船設梢夫十名,以梢老人領之,這類船頗大,可以載運馬車,作為生員的黃承襲等人要過河自然沒問題,他們在渡口邊饑民或憤怒或麻木的眼神中登船去,就到了大河渡的北岸。

這邊碼頭頗大,絡繹不絕的船只將各地商貨載運過來,裝貨卸貨,熱鬧無比,往日這邊也擠滿腳夫,還有行棧招攬生意的伙計,甚至各腳行頭為爭權奪利,相互并吞,常有唆使腳夫械斗的。

今日鮮果業腳頭對戰糧行業腳頭,明日竹篾業腳頭對打鐵行業腳頭,爭地盤、搶貨源,總是熱鬧。

但連日細雨,碼頭邊船只稀少,腳夫們都沒活干,黃河岸街“人市”的游民更是縮著,老半天等不到一個雇主。

活多人少時,腳行頭會到“人市”用低廉價格雇人拉貨扛貨,此時統統冷清了,只余碼頭各處骯臟的穢物與遍地的垃圾。

黃承襲等人過了河后,只是往州城去,這一片都屬于城南關廂的迎恩街,道路用青石鋪成,頗為好走,屋舍商鋪鱗次櫛比,下邳驛、鄉約所、稅課局、演武場等等都在這邊。

但因為下著雨,路上行人還是少,黃承襲車馬直入“望淮門”,進入了城東南隅的河務同知署內。

本署設立,是為了防止地方各自為政,搶險防汛諸事都非常緊迫,但各地方總有自己的小算盤,如邳州一州二縣,每每洪水來臨,三地方主官的想法總會不一樣。

為了避免可能的躊躇觀望、推諉扯皮等弊病,使平時護漕,災時抗洪可以集中足夠的人力物力,從府中調員協調就有必要。

河務同知乃正五品,高于邳州知州的從五品,睢寧、宿遷知縣的正七品,一有險情,就可以兼顧三地,從容調度,迅速動員,嚴陣以待,不至于殆誤了戰機。

河務同知署附近還有工部都水分司署,主事同樣是正五品,一樣是駐札邳州的高級河官,二者職權有些交織,不過都水分司主事多管工程設施,如閘、洪、壩等方面。

又因為是中央派遣,雖同為正五品,但在話語權上,會高于河務同知一些。

河務同知署建筑比知州衙門還要浩大,讓人見之敬畏,王家卿驚畏的同時,也多了許多信心,感覺報仇的希望大增。

或許有感不能見人,黃承襲并不從大門入,而是讓馬車轉入一條街巷,從一道側門直接進入署廨的后堂,這邊有官邸、上房、幕廳等,他們悄悄進入上房院落。

黃承襲這才安心,回家的溫暖籠罩全身,隨后就覺悲從中來,只想向父親大人哭訴。

只是派書童前往官邸,他父親黃思恩卻不在,卻是桃汛快要來臨,他前往城外巡視河道,征集工料人夫去了,連署內的人都空了,除了門子,父親身旁幾個得力幕僚都不在。

他們就坐在客廳上說話,商議如何對付楊河匹夫,說得切齒。

不過一直到申時左右,黃承襲他父親黃思恩大人才回來。

父子二人有些相似,都是長身玉立,長相英俊,不過比起黃承襲的嫩稚與玩世不恭,黃思恩大人則成熟多了。

年在四十多,英俊儒雅,眼中藏著睿智而溫和的光,有種淡泊的儒者氣質,繡著白鷴補子的五品官服又給他增加幾分威嚴的氣度。

“父親……”

看到父親黃思恩進來,黃承襲就若沒娘的孩子見到爹,飛撲過去,抱住他爹的大腿,一腔的委曲傾瀉出來,就是號啕大哭:“你可要為孩兒作主啊。”

黃思恩摸著兒子的頭,看著鼻青臉腫,不成形狀的兒子,他眼中有著憐惜,但似乎又不覺意外。

王家卿也連忙上來拜見,一個頭磕的咚咚響,生員見了知縣不用磕頭,但見了知州就要磕頭,品級更高的淮安府河務同知更不用說。

何況進入同知署后,便是這客廳都華美又雅致,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王家卿高不可攀的存在,坐在當中,他又是惶恐,又是羨慕,正主來臨,這頭就磕的分外的響。

黃思恩看著王家卿,他笑道:“王賢侄起來吧,你是吾兒好友,不用行此大禮。”

他的笑容溫暖,不覺讓人親近,語音更和藹又親切,讓王家卿心中大定,同時暗暗竊喜,自己這算拉上這正五品高官的線了?這樣想想,似乎被楊河匹夫麾下毆打也有所值當。

黃承襲迫不及待哭訴,讓父親為自己作主,王家卿在旁加油添醬,火上澆油。

黃思恩靜靜聽著,不置可否,良久,他說道:“吾兒,隨為父到后園走走。”

王家卿連忙告辭,看同知大人如此,心下不禁惴惴,黃大人不表態,結果未知會是如何?

不過想想黃承襲畢竟是正五品高官的兒子,兒子被打,作父親的豈能咽下這口氣?

告辭時黃大人神情也很和藹,讓他有空多到府中坐坐,想到這里,心中又是一定。

過了垂花門就是花園,細雨瀝瀝,更增后園的幽靜。

黃思恩已換了便服,背著手,在鵝卵石小道上走著,黃承襲抺著眼淚跟在身邊,不時抽抽噎噎說著什么。

黃思恩看著風雨,雙目幽幽,卻是吟道:“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他低低又吟:“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云。”

終是嘆息:“亂世將臨,龍蛇并起,豪杰輩出,這楊慎言好氣魄。”

他看向自己兒子,眼中有著愛惜,緩緩道:“吾兒可是覺得委屈?”

黃承襲哭道:“父親,孩兒一點委屈不算什么,然這楊河賊子明知我是你兒子,還在宴會中公然打我。他不是打我的臉,他是向您示威,不將您這堂堂正五品高官,淮安府同知放在眼里啊!”

黃思恩啞然失笑,他說道:“那依我兒的意思,你要讓為父如何做?”

黃承襲張了張嘴,如何做?

他怎么知道,這應該是父親大人的事吧。

黃思恩看著面前假山,幽幽道:“為父可做的事很多,公文喝斥,書信責問,輿論洶洶,甚至上疏彈劾,只是吾兒以為,這就可以傷那楊河楊慎言的根骨嗎?”

黃承襲恨恨道:“父親大人可以運作,讓那個楊河丟官,或者讓他當不成那什么的練總!”

黃思恩看向自己兒子,眼中有著失望,終是嘆道:“你娘死得早,為父終是對你寵溺太過,便若那楊慎言所說,溫室里的花朵啊。”

看兒子眼中有著不服,他嘆道:“你以為那楊河根骨是那區區九品官,或者是那什么練總?都不是,他的根骨憑借,是他會練兵,會打仗,以逃難之身匯集流民,然后練成強軍!”

他說道:“正因為如此,他可以剿滅焦山匪,剿滅銅山匪,然后進入睢寧,進入邳州各人眼簾,順理成章獲得官位職位,也順理成章讓各人忍受他的桀驁,甚至一齊幫他袒護韓瀾之事。”

黃承襲大驚:“韓瀾?邳州衛指揮使韓瀾?他不是銅山匪殺的嗎,難道?”

黃思恩冷笑道:“銅山匪……州城方面需要這個借口罷了。”

黃承襲呆呆站著,想到可怕之處,他不覺額頭冷汗涔涔而下。

他顫聲道:“那,沒人去告發么?”

黃思恩淡淡道:“告發?證據何在,且想與署指揮使孔傳游,知州蘇成性,甚至整個邳州官場作對么?韓瀾的死,各方都有好處,他們說韓大人遇害是銅山匪所為,那就是銅山匪了。”

黃承襲心驚肉跳,第一次覺得這楊河賊子森寒莫測,也理解了他為何如此囂張跋扈。

也是,對他來說,連三品大員的衛指揮使都敢刺殺,毆打一個正五品官員的兒子,確實不算什么了。

黃思恩嘆道:“所以,你要認知那楊河的根骨是什么,吾兒,世間已有衰亡之兆,亂世來了,誰手上有刀,誰就能大聲說話。果真有不忍之事,為父區區五品又算什么?”

說到這里,黃思恩神情蕭瑟,語中頗有悲涼之意。

黃承襲驚道:“父親,這大明天下,難道真的……真的……”

黃思恩幽幽道:“為父會公文下發睢寧,書信遞交楊河,給你討回這明面的公道,只是這內中的委屈,就要你自己忍下去了。吃一塹,長一智,望你日后長進,爹也不能護你一輩子,畢竟世道不同了。”

看著淚流滿面的兒子,他愛憐的嘆道:“忍吧,爹到現在的位子,亦是忍受了多少委屈?韓信亦有胯下之辱,一時屈辱又算什么?你若日后風光,就可以光明正大討回公道,而不只是靠父蔭,讓人言說紈绔子弟。”

他交待兒子:“邳州不要待了,仗劍游學吧,那楊河自有長處,你可多想想學學,到處看看。為父任官多年,也看了一些人,邳州的戴秉鉞,徐州的顏斌、韓尚亮,江陰的閻應元,皆是豪杰,你可觀之,能結交的就結交,不能結交的就看看他們如何處世,學之一二。”

黃承襲呆住了:“父親,你是要趕孩兒走?孩兒不想離開父親。”

黃思恩幽幽道:“天下將衰亡,儒生不能只會之乎者也,留連風月,去吧,游歷學習去吧!”

他語氣溫和,但又不容置喙,黃承襲淚流滿面的應是。

他本來少挫折,沒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但此時應下后,似乎成長了一些。

黃思恩愛憐的摸著兒子臉蛋,眼中有著痛惜與不舍。

隨后眼中又帶上寒光:“那王家卿,區區一生員耳,膽敢挑唆你與楊河相斗,我與學政大宗師乃是同年,我會書信運作,讓大宗師革了他的功名。哼,我黃思恩的兒子,不是誰都可以算計的!”

說到這里,他沒有了那種淡泊與溫和,而是眼中射出了凜冽與威嚴的光。

第二天,黃承襲離開了邳州城,腰佩利劍,騎著戰馬,一書童,二長隨隨行。

他們仍從后堂側門離開,黃思恩送出門外。

看著兒子遠去的身影,他喃喃道:“吾兒,為父已到盡頭,以后要靠你了。”

本書來自/book/html/37/37289/index.html


上一章  |  續南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