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嘯大漢第四百章 【二王相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放嘯大漢 >>放嘯大漢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章 【二王相爭】

第四百章 【二王相爭】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05日  作者:寇十五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寇十五郎 | 放嘯大漢 
第四百章二王相爭

第四百章二王相爭

寇十五郎:、、、、、、、、、

“我這里有一份瑯琊郡一年之內,有災禍十四的奏報。其中最嚴重者,乃是沂水東堤決水的調查。蓋因疏于巡察,未及時發現險情,洪水來時,沙石備料不足,堵決不力。諸般因由,太守楊肜,難辭其咎。”

丞相宅第中堂,王商將一份剛剛拆開的奏疏推到一人席前。

燈光照在這人臉上,正是久違了的史丹,如今已官至右將軍,手握實權,又是王商姻親,被其引為擙援。

史丹仔細看了一遍奏疏,放下,撫須,閉目不語。良久,才緩緩睜開,盯住上首的王商。他看到的,是一張古井不波的平靜面容。

史丹若有所思:“記得當日子威兄曾言道,王孝卿(王鳳)曾修書一封,遞入署中,中有言‘災異天事,非人力所為。肜素善吏,宜以為后’……如今這封奏疏若能送到王孝卿案頭,兄與其人之隙,或可緩和一二。”

王商哈了一聲,仰首捋須,連連搖頭冷笑:“君仲亦非天真之輩,某與其人之爭,尚可寰轉么?”

史丹吸了口氣:“子威兄,這是要準備出手了?”

“這是個機會,難得的機會。”王商平靜的臉上總算有了一絲波動,“天予弗取,必受其咎。”

史丹想了想,道:“據子威前番所言,那張羿嘯也有意聯袂對抗魏郡(指王鳳一黨)。張羿嘯機敏果決,其妾翁杜子夏素有才具。何不請二人一同前來共議?”

王商沉吟一會,搖搖頭:“事關重大,多一人知曉就多一分泄露的危險,一旦為魏郡察覺,有了提防就不好辦了。”

“但瑯琊太守那里必有書信告之,魏郡豈會不防?”

“這是四百里加急送達的公文,楊某的書信再快又能快得過驛馬?”王商神色堅毅,“因此,此事宜早不宜遲,必須早做決斷。”

“子威兄,一旦出手,再無寰轉余地……請三思。”

“君仲認為不妥么?”

“子威矛頭所向,陛下不會不知,就怕陛下那里……”

王商拂然道:“我已繞開魏郡王氏,從其姻親下刀,若這都不行,那還用與王孝卿斗么?如此前怕狼后怕虎,如何能成事?”

史丹拱手道:“兄既已意決,丹唯附尾翼而已。只要陛下將彈劾奏章交由廷議,丹必力挺。”

“多謝君仲。”

“子威此時發難,勝算還是有的。”史丹見王商意決,便一改原來的勸阻為支持,“事關姻親,王孝卿需避嫌。他不出面,九卿百僚未必有人敢出頭。”

王商撫髯點頭,屈指計算:“張羿嘯應該會支持;張忠(御史大夫)一向搖擺,不過他與楊肜有隙,或許會偏向我方;還有解光(將作大匠,九卿之一,王商的擁躉),王章(京兆尹),皆聽命于我;再加上辛慶忌與君仲,左右二將軍。如此,可有六分勝算了。”

史丹撫掌:“然也。”

隨后,史丹入宮輪值。王商連夜起草彈劾奏章。

與此同時,王鳳也沒閑著。在咆哮之后,他大口喘氣,眼神直勾勾盯住虛無中某一點,眼里滾動著一種莫名的東西,說不出是什么,但很可怕。

“王安。”

“家主。”這是一個年紀與王鳳差不多的老人,一臉忠厚。他是王鳳幼年時的伴讀,少年時的書僮,青年時的隨從,如今的大將軍府家令。王鳳最信任的人之一。

“去把書房右邊書架那個紅匣子拿來。”

“是。”

一般要取什么東西,隨便叫個仆從就可以取來,讓王安這家令親自去取的,必是緊要之物。

片刻之后,王安小心捧來一個貼封條的紅漆藤匣,輕輕置于案上,躬身退下。

王鳳持燭火將封泥烤軟,從案上掂起小刀將封泥削去,揭下封條,打開匣蓋,匣子里放著一卷帛書。

王鳳取出帛書,展開,慢慢看著,眼睛瞇起,有針尖樣的光芒在閃爍。

這卷帛書,正是當年石顯送來用以交換保留官位的東西。王鳳一直收藏著,等待時機。這是一件大殺器,一旦祭出,必定見血。現在,時機到了。

“來人!”

“在。”

“拿我的帖子,召侍御史夏言秋前來。”

翌日,王商開始發難。

然而,王商信心滿滿將奏章遞入禁中,卻遲遲等不來天子的批復。王商急了,幾次三番欲在朝會上提請廷議,卻被王鳳打岔。當他親自入禁中催問時,天子也是王顧左右而言他。

這真是出師不利啊。

正當王商受挫,一時不知從哪里打開突破口時,王鳳的反擊開始了。

八月乙末,大朝會,侍御史夏言秋突然拋出一枚重磅炸彈,將一份頻陽人耿定的上書當廷呈送天子。這道上書里,最駭人聽聞的,有這樣一段話‘商與父婢通,及女弟***奴殺其私夫,疑商教使’之語。

啥意思呢,就是指控王商與其父親的奴婢***王商的妹妹與人***奴仆把她的奸夫刺死……這些陰惡之事,極可能是王商教唆的。

這、這都是什么事啊?為何這個頻陽人耿定居然會知曉這樣的秘辛?

王商勃然變色,朝廷大嘩。

面對這樣的指控,王商有點懵,卻不得不當廷自辯。聲稱頻陽人耿定,原是他府邸的“行人”(家臣),早在七年前因犯家規被逐出王府。此番上書,必是銜恨舊主,謠言中傷。

王商最后怒道:“如此惡奴,當棄市!其惡毒誹謗之言如何能信?”

夏言秋則請司隸將此人按系入廷獄,嚴加審訊,以驗其言真偽。

“……若其言屬實,丞相難辭其咎;若其系誹謗,亦可還丞相清白。”

將作大匠解光表示反對:“一棄奴之謗,如何能定大臣之罪?若一有謗言,便盤根究底,舉朝豈非人心惶惶?徒亂朝綱而已。”

廷上口水仗打得熱鬧,始作俑者王鳳卻老神在在作壁上觀。心下冷笑不已,這正是當年石顯用以交換官位的有關王商的陰私。石顯宦海沉浮數十年,早就看出二王必有相爭之日,所以才用這份東西與王鳳作交易。

與王商發難的迂回、謹慎相比,王鳳可就彪悍多了,以陰私暗算,可謂不擇手段,一劍封喉。

這下王商再也顧不上彈劾楊肜,而是手忙腳亂清洗潑向自家身上的這盆臟水。然而自古至今,作風問題,永遠都是不能細究的,否則就如同在黃河邊清洗污穢,越洗越臟……

相關、、、、、、、、、


上一章  |  放嘯大漢目錄  |  下一章